徐文朴的营帐中,三个把总正在听徐文朴训话。
徐文朴大声道:“你们听好了,男子汉大丈夫,既然戎服甲胄就要建功立业,当日朱纯臣徐允祯总督京营时我等没有机会,就算有功劳也可能被他们吃了,现在太子殿下抚军京营正是我等的好机会!只要严格操练,奋勇杀敌,还怕太子殿下看不到吗?和兵蛋子们同起居,共操练虽然有点苦,但不趁着年轻受点苦,不在太子面前表现,混一份从龙之功,位列朝堂,还要等以后老了再后悔吗?”
徐文朴读书虽然不多,但说话却非常有煽动性。
石祥武三人都被鼓动了起来。
石祥武抱拳道:“我等听总头的!”
“错!”徐文朴压低声音,“不是听我的,是听太子殿下的!你看太子殿下将过去的编制全部打乱就知道了,太子忌讳下面的人抱团。你们要真想混一番功业,就老老实实的练兵,杀敌,我估摸着用不了多久,太子殿下就会带咱们出京!”
虽然当日皇太子裁撤军官曾经说过京营要出京杀敌,造成那些世袭军官们人心惶惶,不少人选择了离职,留下的军官们也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现在听徐文朴这么说,石祥武三人就更是明白:太子不是在恫吓,是真要出京打仗了。
出京是一个危险活,但同时却也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如果没有校场的严格操练,就算机会真摆在面前,怕也是抓不住的。
因为必须抓紧操练。
“我等明白了!”石祥武三人抱拳:“谢总头指点!”
……
黄昏,经过今天一天的酝酿,皇太子向朝中大臣“求字”之事,已经在京师中传了开来,百官不明白,百姓们就更是糊涂了,皇太子这是所为何来啊?开画廊吗?糊涂归糊涂,但百官却都郑重其事的在准备,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写出一副好作品。
皇太子,大明未来的皇帝向他们求字,他们岂敢怠慢?
而今日早朝之上,崇祯帝将皇太子要将东宫庄田分给关外撤回来的百姓之事,告诉了众臣,众臣都是感佩,纷纷赞扬皇太子的仁德。大明朝历代的皇帝皇太子,都热衷于“置办家产”,往内廷里面搜刮,却很少有人像朱慈烺这样,一下就将十万亩的庄田,贡献给国家的。
朝臣对皇太子的溢美之词,飘荡在文华殿里久久不散,但却没有一人提出,没了这十万亩的庄田,东宫以后的开销从何而来啊?
不是没想到,而是故意不提,原因很简单,在百官心目中,皇帝的内库可比户部的太仓库富余多了,承担东宫开销岂是问题?
御座上,听着众臣的赞美,崇祯帝脸色却不是太好看。
十五年了,对文官的德性,他早已经有了深刻了解,在文官们看来,你内库出钱出田是应该的,谁让这天下是你朱家的呢?但却不想,经过十几年的掏掘,内库就算是有一座金山也早已经被挖空了,太子府的十万亩庄田虽然不是太多,但却也是维持东宫开销的必要来源,没了庄田,东宫必然捉襟见肘,皇太子的吃饭穿衣说不定都是问题。
但这些不在朝臣的考虑中。
算了,不跟他们怄气了。
崇祯帝摇摇头,将话题转移到筹集粮饷,剿灭流贼和防御建虏之策上。
立刻,整个大殿就安静了下来。
除了求字,皇太子要将十万亩庄田分给关外撤退百姓之事,也已经在京师传开了。百姓们纷纷称颂皇太子的仁德,从整顿京营,赈济灾民,到京营募兵,百官求字,短短一月之内,关于皇太子朱慈烺的新闻,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每日在京师的街头巷尾,茶馆酒肆,人们议论最多的就是朱慈烺,从相貌,才识,到英武之气,人们把皇太子传的神乎其神。
乾清宫。
王德化小声汇报朱慈烺杖毙逃兵的过程。
徐文朴大声道:“你们听好了,男子汉大丈夫,既然戎服甲胄就要建功立业,当日朱纯臣徐允祯总督京营时我等没有机会,就算有功劳也可能被他们吃了,现在太子殿下抚军京营正是我等的好机会!只要严格操练,奋勇杀敌,还怕太子殿下看不到吗?和兵蛋子们同起居,共操练虽然有点苦,但不趁着年轻受点苦,不在太子面前表现,混一份从龙之功,位列朝堂,还要等以后老了再后悔吗?”
徐文朴读书虽然不多,但说话却非常有煽动性。
石祥武三人都被鼓动了起来。
石祥武抱拳道:“我等听总头的!”
“错!”徐文朴压低声音,“不是听我的,是听太子殿下的!你看太子殿下将过去的编制全部打乱就知道了,太子忌讳下面的人抱团。你们要真想混一番功业,就老老实实的练兵,杀敌,我估摸着用不了多久,太子殿下就会带咱们出京!”
虽然当日皇太子裁撤军官曾经说过京营要出京杀敌,造成那些世袭军官们人心惶惶,不少人选择了离职,留下的军官们也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现在听徐文朴这么说,石祥武三人就更是明白:太子不是在恫吓,是真要出京打仗了。
出京是一个危险活,但同时却也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如果没有校场的严格操练,就算机会真摆在面前,怕也是抓不住的。
因为必须抓紧操练。
“我等明白了!”石祥武三人抱拳:“谢总头指点!”
……
黄昏,经过今天一天的酝酿,皇太子向朝中大臣“求字”之事,已经在京师中传了开来,百官不明白,百姓们就更是糊涂了,皇太子这是所为何来啊?开画廊吗?糊涂归糊涂,但百官却都郑重其事的在准备,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写出一副好作品。
皇太子,大明未来的皇帝向他们求字,他们岂敢怠慢?
而今日早朝之上,崇祯帝将皇太子要将东宫庄田分给关外撤回来的百姓之事,告诉了众臣,众臣都是感佩,纷纷赞扬皇太子的仁德。大明朝历代的皇帝皇太子,都热衷于“置办家产”,往内廷里面搜刮,却很少有人像朱慈烺这样,一下就将十万亩的庄田,贡献给国家的。
朝臣对皇太子的溢美之词,飘荡在文华殿里久久不散,但却没有一人提出,没了这十万亩的庄田,东宫以后的开销从何而来啊?
不是没想到,而是故意不提,原因很简单,在百官心目中,皇帝的内库可比户部的太仓库富余多了,承担东宫开销岂是问题?
御座上,听着众臣的赞美,崇祯帝脸色却不是太好看。
十五年了,对文官的德性,他早已经有了深刻了解,在文官们看来,你内库出钱出田是应该的,谁让这天下是你朱家的呢?但却不想,经过十几年的掏掘,内库就算是有一座金山也早已经被挖空了,太子府的十万亩庄田虽然不是太多,但却也是维持东宫开销的必要来源,没了庄田,东宫必然捉襟见肘,皇太子的吃饭穿衣说不定都是问题。
但这些不在朝臣的考虑中。
算了,不跟他们怄气了。
崇祯帝摇摇头,将话题转移到筹集粮饷,剿灭流贼和防御建虏之策上。
立刻,整个大殿就安静了下来。
除了求字,皇太子要将十万亩庄田分给关外撤退百姓之事,也已经在京师传开了。百姓们纷纷称颂皇太子的仁德,从整顿京营,赈济灾民,到京营募兵,百官求字,短短一月之内,关于皇太子朱慈烺的新闻,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每日在京师的街头巷尾,茶馆酒肆,人们议论最多的就是朱慈烺,从相貌,才识,到英武之气,人们把皇太子传的神乎其神。
乾清宫。
王德化小声汇报朱慈烺杖毙逃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