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用膳吧。”

    鸾儿把两碗红枣粥摆在桌子上,侍立在旁。

    眼睛却瞟着碗里的米粥,吞了吞口水。

    张寒和他的心腹家丁被拿下,王府的风向瞬间改变。

    燕王病愈了,谁还敢犯上造次。

    凤儿和鸾儿平日照顾赵煦已成了习惯,想起他还没吃早饭,鸾儿便去让厨房准备。

    “殿下大病初愈,膳房没准备点好的吗?”

    凤儿望着桌上简单的两碗红枣粥,俏脸上尽是不满。

    若是平时她也不会说什么,王府拮据,她是清楚的。

    但燕王好不容易恢复了,理该让他吃丰盛点,补补身子。

    “没别的了,膳房说王府里只剩下米和红枣,就是连米也不多了,还问什么时候给他们银子买米呢?”鸾儿苦着一张脸。

    凤儿叹了口气,担心赵煦责怪鸾儿,于是解释起燕郡的情况。

    “北狄骑兵年年劫掠,百姓被杀,被掠走,一年积蓄的粮食也常被抢的一干二净,饥寒冻馁,苦不堪言。”

    “燕郡的豪族,不但不去帮助百姓,反而为趁人之危,拿几个馒头,两三碗粥诱使饿的要死的百姓拿土地换,让百姓沦为其附庸,为婢为奴,为其耕种。”

    赵煦点了点头。

    十三岁前,赵煦接受过正规宫廷教育。

    当时负责教授他的学士便同他讲过。

    这种情况不是一州一郡的事,而是整个大颂当前面临的问题。

    这个世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原王朝内部的地方豪族势力根深蒂固。

    豪族势力小者,掌控一县一郡之权利,比如当前的燕郡豪族。

    势力大者,掌控一州甚至数州之权利,比如大颂当前的八大势族。

    这些豪族在王朝鼎盛时期,皇家尚能压制,他们也服从朝廷的统治。

    但随着皇家衰弱,对各州郡掌控不足,他们便隐隐有自成一方的割据之势,与皇家分庭抗礼。

    大颂立国初,吸取了前朝亡于地方豪族势力的教训,所以极为重视宗室的壮大,实施了分封制,为的就是对抗豪族。

    这才有了大颂二百余年的国柞,否则大颂估计也无百年之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