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故友
那周姓乡民至此成为一方笑谈,还给人编成话本,广为流传。
前世慕南瑾开窍后父母搬到镇上居住,他回家探望时听到这个故事,印想非常之深刻,所以才敢确定不久后确实会有一座浮境接口出现于林下府。
可林下府治下两千里,就算将位置限定于南山镇附近,那也是两三百里的范围,要找出接口出现的准确时间和准确位置却也不太容易,毕竟当时的他仅只听了一个故事而已。
唉,果然他是老天爸爸最爱的那个崽啊,若非如此,也不会这般喜欢给他找乐子了……
伪少年略惆怅,拍拍脸颊,默算一下时间,口中一声大叫,往后便倒。
院子里,慕家三口倏然起身,满眼皆是火热。
……
……
正午时分,慕家幺子成功打开灵窍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小磨村,除开几家有嫌隙的,全村人都兴奋异常,要知村子里出了一位道师,整个村子的地位都要跟着提升几分,就算去到镇上,也可以挺直了腰板走路。
哪怕不图这些虚名,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是摆在眼前,别的不说,单是慕家的庆贺宴席,大家就可以大鱼大肉放开肚子饱餐一顿不是。
不过于慕家人来说,当务之急却是先到七星道院检测资质。
此资质,不同于“六龄测资”的那个资质。
“六龄测资”,测的是有没有修行资质,而现在测的,则是修行资质的好坏优劣。
别的地方一般都需要赶到府城测试资质,七星镇比较幸运,镇外就有一所道院,资质测试非常便利。不过七星道院也不是随到随测,每旬只得两次,只在二日和八日的上午对外测资。
前一世,慕南瑾开窍晚了一天,他是冬月十九凌晨开的窍,完美错过测资日,原本打算二十二日再去道院,不想却先等来了本家贵客。
这一世,明天才是测试日,都不用慕南瑾开口,慕父慕母当日下午就雇船去到镇上,晚上便宿在女儿家里。
慕南瑾的二姐夫齐济民,是一位教书先生。
七星镇上共有三家学馆,周氏书院,七星学馆,和青书蒙馆,三馆当中,以“周氏书院”最佳。
周、曲、尤、万、慕,并称“屏南五大族”,周氏乃是五族之首,如名所示,“周氏书院”,正是由周氏出资兴办,在整个屏南遍设分院,广招英材,说它是专为周氏挑选和培养人材的基地也不为过。
慕南瑾就读的是七星学馆,这倒不是说他进不了周氏书院,而是他压根就没参加书院的入学测试,原因也很简单,他姓慕。
其实“七星学馆”也不差,因是官办,中规中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反正该教的它都会教,四年学资还全部由本家承担,于慕氏子弟来说自是不二之选。
镇上最次的学馆则是“青书蒙馆”,这个次,不是说教习先生次,次的是生源。
蒙馆的祖师爷是一位叫作孟青书的寒门秀士,他自感身世,大比胜出成为秀士之后,便出资在家乡兴办了这所蒙童馆,因学资低廉,吸引了大批贫家小童。
这些学童大都只求一个识文断句,读上一年半载便要缀学离开,因此学馆里低年次学童数目庞大,高年次人数却严重不足,是一座实打实的启蒙蒙馆。
那周姓乡民至此成为一方笑谈,还给人编成话本,广为流传。
前世慕南瑾开窍后父母搬到镇上居住,他回家探望时听到这个故事,印想非常之深刻,所以才敢确定不久后确实会有一座浮境接口出现于林下府。
可林下府治下两千里,就算将位置限定于南山镇附近,那也是两三百里的范围,要找出接口出现的准确时间和准确位置却也不太容易,毕竟当时的他仅只听了一个故事而已。
唉,果然他是老天爸爸最爱的那个崽啊,若非如此,也不会这般喜欢给他找乐子了……
伪少年略惆怅,拍拍脸颊,默算一下时间,口中一声大叫,往后便倒。
院子里,慕家三口倏然起身,满眼皆是火热。
……
……
正午时分,慕家幺子成功打开灵窍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小磨村,除开几家有嫌隙的,全村人都兴奋异常,要知村子里出了一位道师,整个村子的地位都要跟着提升几分,就算去到镇上,也可以挺直了腰板走路。
哪怕不图这些虚名,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是摆在眼前,别的不说,单是慕家的庆贺宴席,大家就可以大鱼大肉放开肚子饱餐一顿不是。
不过于慕家人来说,当务之急却是先到七星道院检测资质。
此资质,不同于“六龄测资”的那个资质。
“六龄测资”,测的是有没有修行资质,而现在测的,则是修行资质的好坏优劣。
别的地方一般都需要赶到府城测试资质,七星镇比较幸运,镇外就有一所道院,资质测试非常便利。不过七星道院也不是随到随测,每旬只得两次,只在二日和八日的上午对外测资。
前一世,慕南瑾开窍晚了一天,他是冬月十九凌晨开的窍,完美错过测资日,原本打算二十二日再去道院,不想却先等来了本家贵客。
这一世,明天才是测试日,都不用慕南瑾开口,慕父慕母当日下午就雇船去到镇上,晚上便宿在女儿家里。
慕南瑾的二姐夫齐济民,是一位教书先生。
七星镇上共有三家学馆,周氏书院,七星学馆,和青书蒙馆,三馆当中,以“周氏书院”最佳。
周、曲、尤、万、慕,并称“屏南五大族”,周氏乃是五族之首,如名所示,“周氏书院”,正是由周氏出资兴办,在整个屏南遍设分院,广招英材,说它是专为周氏挑选和培养人材的基地也不为过。
慕南瑾就读的是七星学馆,这倒不是说他进不了周氏书院,而是他压根就没参加书院的入学测试,原因也很简单,他姓慕。
其实“七星学馆”也不差,因是官办,中规中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反正该教的它都会教,四年学资还全部由本家承担,于慕氏子弟来说自是不二之选。
镇上最次的学馆则是“青书蒙馆”,这个次,不是说教习先生次,次的是生源。
蒙馆的祖师爷是一位叫作孟青书的寒门秀士,他自感身世,大比胜出成为秀士之后,便出资在家乡兴办了这所蒙童馆,因学资低廉,吸引了大批贫家小童。
这些学童大都只求一个识文断句,读上一年半载便要缀学离开,因此学馆里低年次学童数目庞大,高年次人数却严重不足,是一座实打实的启蒙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