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是人还是木头桩,怎么一个模样,从后面看,这群人高矮胖瘦穿衣打扮都差不多,活脱脱像一个娘生出来的。”林在行咽了口吐沫,感慨道。
乌穆骂道:“你娘能一个人生上千娃子,胡扯蛋,小贼,瞧好吧,今天我教教你怎么打仗!”
二人闲聊着,只见对面阵营出现了两道白烟,接着是炮声传来,乌穆竖起大拇指,观察了一下,骂道:“清军也不过如此,相距三百多米就开炮,真是可笑。”
清军的两门佛郎机也就是三百多斤的大将军,最多能打四百米,这么早开炮显然是沉不住气,随着清军开炮,步鼓的鼓点便的舒缓,线列步兵降低了速度,步营军官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对面炮手是个二把刀,索性就让其再蠢一些。
果然,双方阵营还有二百米,那两门佛郎机打完了子铳,炮身也是炽热不能用,而只打死打伤了七八个士兵。
而随着对面一阵鼓声,清军阵营中奔出一列散兵,乌穆拿出望远镜看了一眼,都是弓箭手和火枪兵,这便是清军的散兵线,企图用步弓和火枪打乱陆战队的阵型。
“传令下去,先打敌人散兵。”乌穆下达了第一个战术命令。
与敌人散兵线相隔百米,线列步兵停下脚步,这个时候,清军那二百多散兵纷纷以弓箭射击,虽说弓箭抛射百米算是不难,但如今风力不小,又有如此距离,效果着实一般,一个呼吸的时间,第一排的步兵打出了第一轮的齐射,继而是第二排上前齐射,然后是第三排。
三排火枪手轮射前进,然后再轮射后退,整个阵列就定在敌人散兵线百米之外,这个距离,燧发枪的命中率很低,但是很低也是有命中率的,每次都有三百多人齐射,便是只有百分之一的命中率也能打中三人,更何况,因为大风,敌人弓箭手骚扰几乎无用,而火绳枪更是表现拙劣,线列步兵的每一轮齐射都能打死打伤六七人,整体命中率在百分之二左右,这种命中率很低了,如果让作训官看到,肯定要骂乌穆让人浪费弹药了。
但是乌穆就喜欢这个打法,这个曾经率领跳荡手冲杀在前的猛士比谁都知道肉搏战的危险,既然能远程射杀,为何要贴近呢。
双方对射了十几轮,清军的散兵线倒下了一半,径直崩溃了,线列步兵被打死打伤了十二人,稍稍整理队形,见敌人不动,乌穆让跟役把弹药箱搬上前线,补充了弹药之后,继续前进,在距离敌阵营百米之外,再次齐射起来,为了让枪管散热,此次是三排齐射,前排半蹲,后两排站立,每轮齐射便是近千子弹射向清军。
清军前排也是火枪手,使用的都是明军中常用的鸟铳、斑鸠脚铳,但清军显然不是火器部队,加上退下来的散兵,杜永和麾下也就有四百多铳手,这些铳手使用的火绳枪杂七杂八,想玩明军的三段击是不可能了,只能是一轮轮的齐射。
相距百米,双方的命中率都不高,但打了几轮,差距就显露出来,清军中不断有火绳枪炸膛,也有引燃其他士卒身上火药的事情,更可怕的是,同样的二百米宽的阵列,陆战队一次齐射可有九百名左右的火枪,而清军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这显然是巨大的差距。
战况变的枯燥而乏味,乌穆观察着战场,发现杜永和的家丁正在斩杀逃窜的士卒,他知道清军快绷不住了,果断下令炮兵出击,线列步兵迫近。
炮兵很快到位,陆战队因为要登陆作战,连四磅炮都嫌重,所以不做常备,只临时增加,常备的火炮是二十四磅臼炮,这臼炮只有半米长,加上下面的垫木也只有一百五十斤,两个人就能抬起,虽然轻,却可以把二十四磅炮的开化弹打出一百五十米左右。
一路跋涉而来,每门臼炮只携带了十二发炮弹,乌穆要的就是在关键的时候打出一击,击溃眼前之敌。
跟役扛着木板改造的挡箭牌奔跑在前,用支架立在了敌营前一百多米的位置上,炮手则把火炮放在地上,炮队军官观察了距离,为炮长指示了目标,一个炮手捧着炮弹到炮长面前,长长的引信被炮长提起,然后剪断一部分。
药包塞进炮膛,被刺针刺破,引药灌注完毕,炮长点燃炮弹的引信塞进炮膛,对蹲在地上的炮手点点头,他手里的卷着火绳的叉子点燃了火门上的引药,黑色的炮弹携带者微微的火花飞出去,砸在了敌方阵列之中,过了一会,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清军阵列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十几个士兵东倒西歪,处于爆心处的士兵浑身被铁片撕裂,惨不忍睹。
这就是臼炮的威力,但臼炮也有缺点,射程短不说,关键是很危险,最危险的时候就是炮弹未出膛那段时间,如果恰巧被敌人打死炮手,那炸膛是肯定的了,每次炸膛就会损失一个炮兵小队。
当当当!
短管臼炮的声音很清脆,但是每次爆炸都是惊天动地,每次炮弹在人群中爆炸都会横扫周围的人,爆炸产生的碎片过撕碎人的身体,冲击波和爆炸声让人崩溃。
火炮打了四轮,打的清军阵营一片混乱,线列步兵继续毕竟,步营长官下令要把枪口塞进汉奸的嘴里再开火,但显然这群汉奸没有这个待遇,剧烈的爆炸和严正的阵列逼近让他们快速崩溃,未免抓不住机会,线列步兵在五十米外就打出了一轮齐射。
陆战营开始追击,但清军的骑兵在一旁游动,所有线列步兵只能持枪快步前进,维持着阵型,没有骑兵的劣势显现出来,只要那支骑兵在,己方就只能维持阵型,而维持阵型就无法追上那些四散而逃的敌军。
杜永和亲率骑兵殿后,虽然阵型大溃,但有骑兵殿后,大部分人都跑了出来,只留下四百多死尸和重伤员。
再追击下去意义不大,乌穆找到洪天擢,洪天擢对乌穆吩咐了几句,一起去了岑溪。
乌穆骂道:“你娘能一个人生上千娃子,胡扯蛋,小贼,瞧好吧,今天我教教你怎么打仗!”
二人闲聊着,只见对面阵营出现了两道白烟,接着是炮声传来,乌穆竖起大拇指,观察了一下,骂道:“清军也不过如此,相距三百多米就开炮,真是可笑。”
清军的两门佛郎机也就是三百多斤的大将军,最多能打四百米,这么早开炮显然是沉不住气,随着清军开炮,步鼓的鼓点便的舒缓,线列步兵降低了速度,步营军官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对面炮手是个二把刀,索性就让其再蠢一些。
果然,双方阵营还有二百米,那两门佛郎机打完了子铳,炮身也是炽热不能用,而只打死打伤了七八个士兵。
而随着对面一阵鼓声,清军阵营中奔出一列散兵,乌穆拿出望远镜看了一眼,都是弓箭手和火枪兵,这便是清军的散兵线,企图用步弓和火枪打乱陆战队的阵型。
“传令下去,先打敌人散兵。”乌穆下达了第一个战术命令。
与敌人散兵线相隔百米,线列步兵停下脚步,这个时候,清军那二百多散兵纷纷以弓箭射击,虽说弓箭抛射百米算是不难,但如今风力不小,又有如此距离,效果着实一般,一个呼吸的时间,第一排的步兵打出了第一轮的齐射,继而是第二排上前齐射,然后是第三排。
三排火枪手轮射前进,然后再轮射后退,整个阵列就定在敌人散兵线百米之外,这个距离,燧发枪的命中率很低,但是很低也是有命中率的,每次都有三百多人齐射,便是只有百分之一的命中率也能打中三人,更何况,因为大风,敌人弓箭手骚扰几乎无用,而火绳枪更是表现拙劣,线列步兵的每一轮齐射都能打死打伤六七人,整体命中率在百分之二左右,这种命中率很低了,如果让作训官看到,肯定要骂乌穆让人浪费弹药了。
但是乌穆就喜欢这个打法,这个曾经率领跳荡手冲杀在前的猛士比谁都知道肉搏战的危险,既然能远程射杀,为何要贴近呢。
双方对射了十几轮,清军的散兵线倒下了一半,径直崩溃了,线列步兵被打死打伤了十二人,稍稍整理队形,见敌人不动,乌穆让跟役把弹药箱搬上前线,补充了弹药之后,继续前进,在距离敌阵营百米之外,再次齐射起来,为了让枪管散热,此次是三排齐射,前排半蹲,后两排站立,每轮齐射便是近千子弹射向清军。
清军前排也是火枪手,使用的都是明军中常用的鸟铳、斑鸠脚铳,但清军显然不是火器部队,加上退下来的散兵,杜永和麾下也就有四百多铳手,这些铳手使用的火绳枪杂七杂八,想玩明军的三段击是不可能了,只能是一轮轮的齐射。
相距百米,双方的命中率都不高,但打了几轮,差距就显露出来,清军中不断有火绳枪炸膛,也有引燃其他士卒身上火药的事情,更可怕的是,同样的二百米宽的阵列,陆战队一次齐射可有九百名左右的火枪,而清军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这显然是巨大的差距。
战况变的枯燥而乏味,乌穆观察着战场,发现杜永和的家丁正在斩杀逃窜的士卒,他知道清军快绷不住了,果断下令炮兵出击,线列步兵迫近。
炮兵很快到位,陆战队因为要登陆作战,连四磅炮都嫌重,所以不做常备,只临时增加,常备的火炮是二十四磅臼炮,这臼炮只有半米长,加上下面的垫木也只有一百五十斤,两个人就能抬起,虽然轻,却可以把二十四磅炮的开化弹打出一百五十米左右。
一路跋涉而来,每门臼炮只携带了十二发炮弹,乌穆要的就是在关键的时候打出一击,击溃眼前之敌。
跟役扛着木板改造的挡箭牌奔跑在前,用支架立在了敌营前一百多米的位置上,炮手则把火炮放在地上,炮队军官观察了距离,为炮长指示了目标,一个炮手捧着炮弹到炮长面前,长长的引信被炮长提起,然后剪断一部分。
药包塞进炮膛,被刺针刺破,引药灌注完毕,炮长点燃炮弹的引信塞进炮膛,对蹲在地上的炮手点点头,他手里的卷着火绳的叉子点燃了火门上的引药,黑色的炮弹携带者微微的火花飞出去,砸在了敌方阵列之中,过了一会,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清军阵列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十几个士兵东倒西歪,处于爆心处的士兵浑身被铁片撕裂,惨不忍睹。
这就是臼炮的威力,但臼炮也有缺点,射程短不说,关键是很危险,最危险的时候就是炮弹未出膛那段时间,如果恰巧被敌人打死炮手,那炸膛是肯定的了,每次炸膛就会损失一个炮兵小队。
当当当!
短管臼炮的声音很清脆,但是每次爆炸都是惊天动地,每次炮弹在人群中爆炸都会横扫周围的人,爆炸产生的碎片过撕碎人的身体,冲击波和爆炸声让人崩溃。
火炮打了四轮,打的清军阵营一片混乱,线列步兵继续毕竟,步营长官下令要把枪口塞进汉奸的嘴里再开火,但显然这群汉奸没有这个待遇,剧烈的爆炸和严正的阵列逼近让他们快速崩溃,未免抓不住机会,线列步兵在五十米外就打出了一轮齐射。
陆战营开始追击,但清军的骑兵在一旁游动,所有线列步兵只能持枪快步前进,维持着阵型,没有骑兵的劣势显现出来,只要那支骑兵在,己方就只能维持阵型,而维持阵型就无法追上那些四散而逃的敌军。
杜永和亲率骑兵殿后,虽然阵型大溃,但有骑兵殿后,大部分人都跑了出来,只留下四百多死尸和重伤员。
再追击下去意义不大,乌穆找到洪天擢,洪天擢对乌穆吩咐了几句,一起去了岑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