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修斯站在大议长的坐席上,安静看着眼前这位老人的谩骂,他已经赢得了全部的胜利,现在保留对这位老人的尊重更能体现他的度量,而其他人大多不好招惹于他,而这个老人的叫嚷声音越来越大,不断呵斥着众人,甚至开始点名指责几个资深的议员,一个个人的名字被点过,最终他的手指落在了澹台云风的座位上,他说道:“中国的使者,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

    议会大厅里瞬间安静下来,似乎大家都对澹台云风的回应有兴趣。

    澹台云风笑了笑,说:“您指的是哪句话?”

    “我知道你们的国家,如果没有你们的皇室,你们的国家和民族会在鞑靼人的蹄铁下呻吟,同样,如果没有奥兰治家族,这里的尼德兰绅士,只能去凡尔赛宫里卖屁股,不是吗?”老人说道。

    澹台云风微笑回答:“太上皇陛下还活着,他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他所做的,只不过是历史赋予他的责任罢了,我们的皇室也从未把自己置于民族拯救者的高度。所以,你傲慢的类比并不成立。至于卖屁股的问题,呵呵,如果没有执政威廉阁下,确实有那种可能,但是现在诸位绅士的处境是,如果继续拥有执政威廉阁下,大家只能去伦敦卖屁股了。海因修斯大人与在场投赞成票的绅士,正是为了尼德兰人的自由与独立,才取缔了执政威廉阁下的地位,我说的对吗?”

    海因修斯投射过去赞许的目光,他攥拳高呼:“一切为了尼德兰。”

    很多议员都效仿他的行为,高呼这个口号,而这个口号也成为后来海因修斯领导的尼德兰国家党的政治口号。

    奥兰治家族在尼德兰地区的统治随着一场会议而结束,当消息传达开来的后,整个海牙爆发起出了一阵阵的欢呼声,当然,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发出,但很快就被镇压了,两天后,一队队的士兵开进了尼德兰地区的主要城市、港口,尤其是支持奥兰治派的内陆城市,把试图改变现状的抵抗、作乱一扫而空。

    而海因修斯很快就被三级议会表决成为了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正式宣布建立临时政府。

    海因修斯的临时政府一开始就颁布了许多政令,包括取缔已经成为过街老鼠的东印度公司,宣布成立非洲殖民公司,重组西印度公司,宣布停止征税,邀请中国、葡萄牙等国调停与法国的战争,宣布退出大同盟,结束这场已经给尼德兰造成巨大灾难的战争。

    路易十四曾经设想过暗中操纵,通过利用帝国的方式,一举拿下英国与荷兰,拿下英国,意味着法国将是欧洲最强的海军国家,拥有荷兰,则拥有这片欧洲最富庶的土地,然而,李君威同样进行着暗箱操作,最终完成了尼德兰的彻底独立自主。

    不管路易十四是否接受,他都必须接受,现在掀了桌子,他什么都得不到,如果继续走下去,他或许还能得到英国。

    帝国三十年九月的最后一天,刚刚经历过尼德兰变革的澹台云风出现在了英国的首都伦敦,绵绵秋雨笼罩了这座原本就非常潮湿的城市,拥有四十万人口的伦敦城的街道上少有行人,店铺也多是关门,萧条的有如这秋雨一样沉闷。

    站在旅馆的楼顶,撑着伞的澹台云风欣赏着伦敦的景色,在这里可以看到伦敦塔,就在半个小时前,他与英国的代表进行了一轮会谈,此次谈判正是帝国与英国的停战谈判。

    这对于整个英国来说是一个绝对的好消息,在他们看来,现在的英国处于灭国的边缘,同时招惹了世界第一和欧洲第一的强国,而现在,中国主动抛来了橄榄枝,想要退出战争,那实在是上帝的庇佑。

    帝国的一切条件几乎都得到了认可,包括承认帝国对北美两块殖民地和加勒比海殖民地的占领和拥有,答应开放英国国内市场,给予帝国最惠国待遇,允许帝国在英国自由通商,唯一没有答应的就是赔款问题,英国愿意接受帝国要求的两千一百万两帝国银元的赔款,但手里没有钱,表示只要帝国愿意开放国内融资,英国政府很愿意进行赔款,数额再多一些也无妨。

    英国也不是没有条件的,但是条件与停战无关,所有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支持英国与法国将要进行的战争,给予战争融资、武器贸易等方面的支持,英国人甚至不奢求这是单方面的支持,只是希望帝国可以把英国、法国一视同仁,既然可以出售铁甲舰给法国,也应该给与英国同样的地位。

    但是,这些要求是澹台云风所不能接受的,他知道,自己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奉了裕王李君威的命令,原因就在于,根据裕王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达成的协议,英国应该由法国单方面占领,帝国不允许插手英国事务,而在法国对英国发起全面战争之前,帝国与英国达成停战协议,是践行约定的最重要一环。

    其实澹台云风并不能接受法国单方面占领英国,在他看来,这完全是助长路易十四的野心和实力,但李君威给出的答案是,这场战争就是把法国推入火坑,法国并不会得到增强。

    “我只是看了看英国的秋景罢了,诸位阁下。”澹台云风回头看到了身后站着几个人,无奈说道。

    这些人在伦敦的政治圈子里不时什么核心人物,但却与帝国颇有渊源,托马斯爵士是裕王李君威的好友,虽然二人发生过争吵后已经几年不来往,但为了英国,托马斯爵士还是出来卖他的老脸。

    诺顿子爵是当年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地区的总督,年迈的他在几十年前与帝国的太上皇共同对付来自欧洲的挑战,他也是东印度公司与帝国实现长期合作、和平的重要推手。

    还有一位是牛顿爵士,他与帝国并无渊源,出现在这里,仅仅是因为李君威代表皇室与英国斯图亚特王室通讯期间,屡屡提及到他,而且两国和平期间,牛顿发表发表文章的几家科学杂志都会立刻得到订阅。

    只不过,李君威对牛顿感兴趣时,这位爵士还未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万有引力的文章,而当英国人现在让牛顿爵士作为礼物拉近两国关系的时候,这位科学巨匠已经负责伦敦塔的铸币工作,或许是五百英镑的工资满足不了他的生活所需,牛顿痴迷上了炼金术。

    “在这秋雨之中,能让人感觉到冷静,或许我们在这里谈也是可以的。”托马斯爵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