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威虽然从来谈不上是一个勇敢的人,而且性格随和,但他也很少哭泣,只不过这一次实在是情况特殊。
在与奥斯曼帝国重新缓和了关系之后,李君威没有前往西津,而是通过铁路去了苏伊士,然后登上已经等待在此地的坐舰南下,按照他亲自规划的路线,坐舰不会直接返回帝国,而是要沿着非洲海岸线南下,前往夏城、瀛洲,对帝国海外殖民地和行省进行访问,然后再去一次澳洲。
这也是帝国的传统,帝国特使或者宗室出外,都会尽可能的前往更多的海外领地。
只不过,到达夏城之后不久,李君威就得到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他的长兄,印度斯坦帝国的开国皇帝李君度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李君威得闻此事,立刻准备启程前往印度,但最新的消息让他不得不停下脚步,这些消息都与印度国内的形势有关,情报证明,因为李君度的身体状况已经在印度国内引发了政治变动。
因为消息来源很复杂,既有安全局送来的情报通知,也有印度皇室给的私讯,更有商人带来的消息,印度形势已经处于迷雾之中,李君威很清楚,准备越充分也就越好。
这些年来,李君度一直在次大陆进行扩张,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好,李君度一边军事扩张,一边政治改革,可以说创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样一个国家是次大陆从未有过的,如果没有外界的干预,李君度完全可以建立雄图大业。
可问题在于,帝国从来都不支持有任何一个国家在次大陆上一家独大,以前的莫卧儿王朝如此,帝国曾经支持马拉地人,但是在其崛起,称霸德干后也进行了打压。
李君度的帝国位于印度河流域,在南方有马拉地王国,在东方有莫卧儿王朝的半壁江山,西北则是波斯,此外次大陆上还有大大小小七八个国家,而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李君度屡屡远征,每战必胜,但却无法完全征服。李君度的帝国虽然强大,但到底是封建王朝,对于已经开启工业革命的帝国来说,实在不算什么,往往帝国稍微倾斜一下资源,就能让马拉地王国、莫卧儿帝国挡住印度斯坦帝国的全力进攻。
即便如此,印度斯坦帝国的领土仍旧得到了扩张,也成为了亚洲第二大的强国。可问题在于,极限也就如此了。
曾经竞争帝国皇位失败的李君度,也设想过在印度东山再起,重返中原,可现在都已经成了过眼云烟。
印度斯坦帝国一直把统一次大陆作为目标,与帝国的关系并不好,但也从未敌对国。而两个国家之间也是矛盾重重。
李君度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为了避免帝国对印度的影响,实行禁海政策,建立了类似后世满清广州十三行那样的组织,控制与外国的贸易,也正因为这些政策,几家欧洲的东印度公司才能拥有高利润,获得了生存下来的空间,其尤其是垄断印度国内货物的出口。这与帝国一直倡导的自由贸易门户开放的政策所相悖,只不过还远远不到对这样一个强大国家发动战争的地步。
随着印度的崛起,两国之间的关系越发的微妙,尤其是帝国对英战争爆发以来,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次大陆的殖民地和贸易据点处置成为了两国之间的最大矛盾。
帝国一手主导了对英战争,其在海外的一切都应该被帝国接收才是,但是英国搅屎棍的传统在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英国把大量在次大陆西海岸的殖民地和贸易据点直接交给了印度斯坦帝国,为了避免战争,帝国仅仅进行了外交交涉,却没有结果。
林西塘从李君威口中听到了旧主病危的消息,一时间心痛难耐。
林西塘虽然出身侍从室,但与很多侍从室出来的人不同,林西塘没有那些人的家室,不然也不会早早被发到李君度身边效力,李君度对其诚心以待,但林西塘的行为无疑是背叛,之后,李君度选择前往中亚拓展自己的事业,当时的林西塘尚未暴露,李明勋也明确希望林西塘可以继续潜伏在长子身边,却被林西塘明确拒绝,他无脸面呆在李君度身边,更不想继续伤害他,所以沉沦了这二十多年。
“您想要我做什么,我又能做什么呢?”林西塘满脸泪水,问道。
李君威说道:“大哥病危,此时不知是死是活,我亦不知这一关他是否能撑过来,若能好转,一切皆好,若是不能,兄长所遗基业,断然不能被小人所夺!”
林西塘问:“谁是小人?”
这些年,林西塘去过美洲,去过澳洲,最终在东印度公司谋了一个差事,苦闷过了半生,他从未去过印度,或者说,不想去那里。对印度的形势根本不了解,他只是偶尔听人讲起,李君度在次大陆纵横捭阖,百战百胜。从未想过,曾经意气风发,现在仍然是春秋鼎盛的李君度会有病危的那一天,而且消息来的这么突然。
“我不知谁是小人,其国内有人蠢蠢欲动,周围敌国更是磨刀霍霍,就连帝国都不值得信任。”李君威咬牙说道。
林西塘讶异看向李君威,完全不敢相信。
因为早年出身侍从室的缘故,林西塘对李家三兄弟还是非常了解的,若论最像太上皇的,还是要说长子君度,而次子君华仁义正直,自幼就显现出不一般的气度。三子君威,自幼顽劣,却最得太上皇喜欢,亦是三兄弟之中最聪慧之人。
当年皇位之争,虽然那时李君威尚未长成,却已经聪明到退出争位的地步了,与世无争,终成帝国支柱。
此后数年,虽说李家二子各成君主,但这十几年来,真正说纵横天下,搅动风云的,还是这位裕王殿下。
在与奥斯曼帝国重新缓和了关系之后,李君威没有前往西津,而是通过铁路去了苏伊士,然后登上已经等待在此地的坐舰南下,按照他亲自规划的路线,坐舰不会直接返回帝国,而是要沿着非洲海岸线南下,前往夏城、瀛洲,对帝国海外殖民地和行省进行访问,然后再去一次澳洲。
这也是帝国的传统,帝国特使或者宗室出外,都会尽可能的前往更多的海外领地。
只不过,到达夏城之后不久,李君威就得到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他的长兄,印度斯坦帝国的开国皇帝李君度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李君威得闻此事,立刻准备启程前往印度,但最新的消息让他不得不停下脚步,这些消息都与印度国内的形势有关,情报证明,因为李君度的身体状况已经在印度国内引发了政治变动。
因为消息来源很复杂,既有安全局送来的情报通知,也有印度皇室给的私讯,更有商人带来的消息,印度形势已经处于迷雾之中,李君威很清楚,准备越充分也就越好。
这些年来,李君度一直在次大陆进行扩张,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好,李君度一边军事扩张,一边政治改革,可以说创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样一个国家是次大陆从未有过的,如果没有外界的干预,李君度完全可以建立雄图大业。
可问题在于,帝国从来都不支持有任何一个国家在次大陆上一家独大,以前的莫卧儿王朝如此,帝国曾经支持马拉地人,但是在其崛起,称霸德干后也进行了打压。
李君度的帝国位于印度河流域,在南方有马拉地王国,在东方有莫卧儿王朝的半壁江山,西北则是波斯,此外次大陆上还有大大小小七八个国家,而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李君度屡屡远征,每战必胜,但却无法完全征服。李君度的帝国虽然强大,但到底是封建王朝,对于已经开启工业革命的帝国来说,实在不算什么,往往帝国稍微倾斜一下资源,就能让马拉地王国、莫卧儿帝国挡住印度斯坦帝国的全力进攻。
即便如此,印度斯坦帝国的领土仍旧得到了扩张,也成为了亚洲第二大的强国。可问题在于,极限也就如此了。
曾经竞争帝国皇位失败的李君度,也设想过在印度东山再起,重返中原,可现在都已经成了过眼云烟。
印度斯坦帝国一直把统一次大陆作为目标,与帝国的关系并不好,但也从未敌对国。而两个国家之间也是矛盾重重。
李君度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为了避免帝国对印度的影响,实行禁海政策,建立了类似后世满清广州十三行那样的组织,控制与外国的贸易,也正因为这些政策,几家欧洲的东印度公司才能拥有高利润,获得了生存下来的空间,其尤其是垄断印度国内货物的出口。这与帝国一直倡导的自由贸易门户开放的政策所相悖,只不过还远远不到对这样一个强大国家发动战争的地步。
随着印度的崛起,两国之间的关系越发的微妙,尤其是帝国对英战争爆发以来,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次大陆的殖民地和贸易据点处置成为了两国之间的最大矛盾。
帝国一手主导了对英战争,其在海外的一切都应该被帝国接收才是,但是英国搅屎棍的传统在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英国把大量在次大陆西海岸的殖民地和贸易据点直接交给了印度斯坦帝国,为了避免战争,帝国仅仅进行了外交交涉,却没有结果。
林西塘从李君威口中听到了旧主病危的消息,一时间心痛难耐。
林西塘虽然出身侍从室,但与很多侍从室出来的人不同,林西塘没有那些人的家室,不然也不会早早被发到李君度身边效力,李君度对其诚心以待,但林西塘的行为无疑是背叛,之后,李君度选择前往中亚拓展自己的事业,当时的林西塘尚未暴露,李明勋也明确希望林西塘可以继续潜伏在长子身边,却被林西塘明确拒绝,他无脸面呆在李君度身边,更不想继续伤害他,所以沉沦了这二十多年。
“您想要我做什么,我又能做什么呢?”林西塘满脸泪水,问道。
李君威说道:“大哥病危,此时不知是死是活,我亦不知这一关他是否能撑过来,若能好转,一切皆好,若是不能,兄长所遗基业,断然不能被小人所夺!”
林西塘问:“谁是小人?”
这些年,林西塘去过美洲,去过澳洲,最终在东印度公司谋了一个差事,苦闷过了半生,他从未去过印度,或者说,不想去那里。对印度的形势根本不了解,他只是偶尔听人讲起,李君度在次大陆纵横捭阖,百战百胜。从未想过,曾经意气风发,现在仍然是春秋鼎盛的李君度会有病危的那一天,而且消息来的这么突然。
“我不知谁是小人,其国内有人蠢蠢欲动,周围敌国更是磨刀霍霍,就连帝国都不值得信任。”李君威咬牙说道。
林西塘讶异看向李君威,完全不敢相信。
因为早年出身侍从室的缘故,林西塘对李家三兄弟还是非常了解的,若论最像太上皇的,还是要说长子君度,而次子君华仁义正直,自幼就显现出不一般的气度。三子君威,自幼顽劣,却最得太上皇喜欢,亦是三兄弟之中最聪慧之人。
当年皇位之争,虽然那时李君威尚未长成,却已经聪明到退出争位的地步了,与世无争,终成帝国支柱。
此后数年,虽说李家二子各成君主,但这十几年来,真正说纵横天下,搅动风云的,还是这位裕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