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鞠场养了不少鸡鸭,虽然为了让奴仆们对世间有个概念,辛子在击鞠场挂了一口大钟,每隔一刻时间敲一次,钟声敲得很有规律,因而从钟声就能听出是什么时间了,久而久之,除了年纪大的习惯了鸡鸣就起来,击鞠场年纪小的孩子则养成了不再鸡鸣起床,而是听钟声起床。
溪仍旧保留着鸡鸣第一声起床的习惯。
开春的时候击鞠场来了一大群人,辛子让其中一部分当了管事,管理击鞠场的老弱妇孺,另一部分则弄了个学堂当先生。
击鞠场有想读书识字的,只要缴一笔束修就可以跟着读书识字。
束修不贵,但在开春后还选择留在击鞠场的人都是除了自己就什么都没有了,溪也不例外,但他是第一个缴上束修的人。
在击鞠场工作并非卖身为奴,而是与辛子签订契书,为击鞠场工作多长,包吃包住,每旬吃一碗肉,并且这期间每个月都有钱拿。
溪将钱都攒了起来,不够束修,但他机灵。
击鞠场往来宾客众多,其中不乏向奴仆们打听消息或是收买奴仆当耳目的。
打听消息的,只要不涉及辛子,溪来者不拒的告诉自己知道的消息,如果涉及辛子,那就半真半假的回答,反正钱到手后他就去找管事,把收买自己的是谁,给了多少钱,问了什么,自己回答了什么一字不漏的重复给管事听。
管事目瞪口呆后将事情报了上去,辛子让溪将钱都自己收着,并另赏了他几块金饼,让他在击鞠场务色合适的孩童,收集各色情报,还私下让人教了他唇语,不用听到,看别人的唇就能读出对方在说什么。
溪每天都很忙,白天的时候最忙,因而干脆将读书识字的时间放到了鸡鸣后。
整个击鞠场所有人中最可怜的大概就是学堂的先生们了。
人族实际上使用的文字并未过万,而其中的通用字更是只三四百个。
感谢望舒早年改良的文字,以及在奴隶军时为了扫盲而整理的通用字,辛子全都不客气的拿来就用了。
学生们每天最多学习一个时辰,而先生们需要在两个月内把几百个通用字以及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全部教给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先生们每个人都至少带了五个班。
一个班二十人,五个班便是一百二十人,相当于一个月的时间至少要给一百个人扫盲。
做不到怎么办?
学堂门口就是断头台。
大抵人性未泯,辛子表示先生们不必太担心学生不配合,因为学生一个月内没学完的话也跑不掉断头台。
贵族秘密法最大的便利大抵就在这了,杀人放火不犯法,因为贵族自己就是法,贵族的意志就是法。
虽然不讲理,但辛子大抵也不想搞得太过民怨沸腾,如果做得了,不论是先生还是学生都有赏,于后者而言,辛子许诺的赏赐可以说是将束修三倍退还并附赠一份酬劳更高顿顿有肉的工作。
为了方便教学,学堂将每个先生带的学生都分了不同的时间段。
溪自己选了最早的时间段,并且每次都第一个到。
到的时候先生正打着哈欠翻着简牍。
说是先生,实际上也不过是比溪大一两岁的孩子,却每天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还早。
溪仍旧保留着鸡鸣第一声起床的习惯。
开春的时候击鞠场来了一大群人,辛子让其中一部分当了管事,管理击鞠场的老弱妇孺,另一部分则弄了个学堂当先生。
击鞠场有想读书识字的,只要缴一笔束修就可以跟着读书识字。
束修不贵,但在开春后还选择留在击鞠场的人都是除了自己就什么都没有了,溪也不例外,但他是第一个缴上束修的人。
在击鞠场工作并非卖身为奴,而是与辛子签订契书,为击鞠场工作多长,包吃包住,每旬吃一碗肉,并且这期间每个月都有钱拿。
溪将钱都攒了起来,不够束修,但他机灵。
击鞠场往来宾客众多,其中不乏向奴仆们打听消息或是收买奴仆当耳目的。
打听消息的,只要不涉及辛子,溪来者不拒的告诉自己知道的消息,如果涉及辛子,那就半真半假的回答,反正钱到手后他就去找管事,把收买自己的是谁,给了多少钱,问了什么,自己回答了什么一字不漏的重复给管事听。
管事目瞪口呆后将事情报了上去,辛子让溪将钱都自己收着,并另赏了他几块金饼,让他在击鞠场务色合适的孩童,收集各色情报,还私下让人教了他唇语,不用听到,看别人的唇就能读出对方在说什么。
溪每天都很忙,白天的时候最忙,因而干脆将读书识字的时间放到了鸡鸣后。
整个击鞠场所有人中最可怜的大概就是学堂的先生们了。
人族实际上使用的文字并未过万,而其中的通用字更是只三四百个。
感谢望舒早年改良的文字,以及在奴隶军时为了扫盲而整理的通用字,辛子全都不客气的拿来就用了。
学生们每天最多学习一个时辰,而先生们需要在两个月内把几百个通用字以及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全部教给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先生们每个人都至少带了五个班。
一个班二十人,五个班便是一百二十人,相当于一个月的时间至少要给一百个人扫盲。
做不到怎么办?
学堂门口就是断头台。
大抵人性未泯,辛子表示先生们不必太担心学生不配合,因为学生一个月内没学完的话也跑不掉断头台。
贵族秘密法最大的便利大抵就在这了,杀人放火不犯法,因为贵族自己就是法,贵族的意志就是法。
虽然不讲理,但辛子大抵也不想搞得太过民怨沸腾,如果做得了,不论是先生还是学生都有赏,于后者而言,辛子许诺的赏赐可以说是将束修三倍退还并附赠一份酬劳更高顿顿有肉的工作。
为了方便教学,学堂将每个先生带的学生都分了不同的时间段。
溪自己选了最早的时间段,并且每次都第一个到。
到的时候先生正打着哈欠翻着简牍。
说是先生,实际上也不过是比溪大一两岁的孩子,却每天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还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