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从江州祭酒,当到建威参军,后来又在彭泽当了八十几天县令。

    官场沉浮三十年,有过政治抱负,最后自嘲误落尘网,不如归于田园,采菊东篱。

    他的一生遇见过无数风景,最后回归自然与本真,成为一个至简至深的陶渊明,读过他,才看清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活得简单,最有价值。

    *****

    年轻时候的陶渊明,心里装了两个理想,一个是“性本爱丘山”,一个是“猛志逸云海”。

    他希望活得潇洒不羁,但家族世代为官的抱负,也延续至他身上。于是,他在二十九岁时迈入官场,成为一个江州祭酒,然后是建威参军,似乎也没什么高迁的意思,反倒是领导,在那个混乱的晋末南北朝时期,换了一个又一个。

    他只想要好好做事,但回首往昔,好像什么都做过,又好像什么都没做成,活得很累,也不开心。

    他不禁思考,自己到底该为家族过去的荣耀而活,还是往自己内心指引的方向而去。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借黔娄之妻说了一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抛开外界利益的困扰,不过于在乎别人看你的目光,他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其实是一边饮酒,一边作诗。

    有人说他不会做官,但这世上为官不易的人千千万,过去了便过去了,但他是唯一的陶渊明。

    只有当一个人不为外物所蒙蔽时,才发现让自己真正快乐的方式原来如此简单。

    只有身心得到了充盈的愉悦,才明白“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难得,才会了解到内心,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才能拒绝自己不想要的。

    *****

    陶渊明有一首《饮酒·其五》,他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他答道:“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是一位致力于田园牧歌的实践家,他明明生活困窘,无论是身处官场,还是回家种地,对于草盛豆苗稀的情况,也会束手无策。

    但他看见了东篱下明媚的菊,抬头遇到了南山掩映,天气好的时候,无论清晨还是黄昏,都会有飞鸟从头顶掠过,便是这样自由的风景投影于心境中,就足以让他不自怨自艾。

    人处于天地间,处世交往总会走过弯路,遭遇困境。只要一直在路上,高低起伏的路途就是常态,但真正能让自己淌过去的,永远取决于一个人的心境。

    有的人在喧嚣中会愈加烦躁不安,哪怕一点动静都会转移注意力,把无关的杂事往眼里放,往心里堆。

    而有的人即便身处闹市,也依然能让心灵诗意地栖居,不为外物所动。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三》的最后一句写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无所谓衣服是否沾湿,我只要我想做的事情,在确实地做着。

    心境简单的人,越能摈弃杂念,专注于当下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