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计议(1/3)
连静淞被她的动作闹了个大红脸,强装镇定道:“虽说是覆水难收,可这水还没有泼出去呢,怎么能算就此定下?”
“说出去的话,就好比泼出去的水,连姑娘此番做派,莫不是昨日那个威逼利诱的人并非连姑娘?”
连静淞犹豫了一下,到底还是没有那般的厚脸皮,可以死不认账。
“那、那总得,解决了元悦表姐的事……”
提到元悦,司承佑眼睛里露出几分怅然来,但很快又被她收了回去,她在连静淞身边坐下,懒懒散散地道:“你放心,元悦表姐是绝不会嫁进皇家来的。所以我才放心跑掉,我先悔婚,元悦表姐就算再做些什么,也是我有错在先,碍于锦衣侯的情面,我父皇不会责罚什么的。”
连静淞眨了眨眼睛,问道:“这是为何?”
司承佑皱着眉头想了想,解释道:“元悦表姐的母亲乃是我皇祖父所出的平阳公主,尽管是庶出,但因为我就这么一个姑母,很得我皇祖父喜欢,连带着我姑母的三个同母弟也被我皇祖父喜欢,分别得封了荆王、楚王和湘王,裂了楚地几郡。”
先帝有十六子,但并非所有的皇子都能得封诸侯王,太过年幼的和过于不成器的都没有被封。迄今为止,算上因事夺国的,也只有十一子被封诸侯王,剩下的皆是郡王,甚至有一些已经因为犯罪而被降为封君,甚至沦为庶人。
从这一点上来看,平阳公主算是十分得宠的。
“我出生之后不久,我荆王叔和楚王叔在王府里自尽了,带着他们的妻儿。”
连静淞一怔,有些犹豫地问道:“是被你父皇逼死的吗?”
“我不知道。但长安里一直都有我父皇刻薄寡恩的流言。再后来我湘王叔被御史弹劾谋反,证据确凿,在廷狱里绝食而死。在那之前我经常被我皇祖父带去锦衣侯府里小住,那之后就再也没有过了。”
“那时你年岁多少?”
“我是建安八年生的,最后一次去锦衣侯府是在建安十五年。”
如今为太康七年,建安年号一直用到建安二十二年,建安二十二年年中先帝驾崩,今上继位之后依照惯例沿用建安年号,次年才改元太康。
连静淞陷入沉思,她是建安十三年生的,头一回跟着她母亲回长安是在建安十七年,这么说来的话也的确是恰好错过了,不然的话她应该和司承佑早就相识。
“因为你父皇逼死了平阳公主的同胞兄弟,元悦表姐的亲舅舅,所以元悦表姐绝不会加入皇家?”
“我是这么猜的。我从长安出来之前,特意去寻了一趟元悦表姐,她没见我,只是叫人递了口信,让我随心所欲行事,我就顺从心意跑出来了。”
连静淞总觉得这其中隐藏着什么,便是因为谋逆,连续逼死三位诸侯王是否太过了些?高祖皇帝竟然对此放任自流?元悦的母亲,平阳公主是否也是因为这件事情郁郁而终?
她母亲嫁到虎城之后,对长安的事情闭口不谈,按元伯的话来说,当年长安确实是发生了些事情的,这些事是否也和三位诸侯王自尽的事情有关联?
连家灭门的事,又和这件事有没有什么关联呢?
甚至于就是当年那件事情的余波?
“你觉得和连家灭门的事有关系?”司承佑问道。
“我觉得可能有些关系。”连静淞想了想,确实也没什么隐瞒的,前回隐瞒水思行的事导致后面的事情变得乱七八糟,她可不想再胡言乱语一次,便将和元伯说过的那几句话重复了一遍。“你从前既然是在锦衣侯待过一段时间的,应当是见过我母亲的?”
那些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回忆起来有些费力气,她那时年纪小,也记不得太多的东西。司承佑皱着眉头,努力去想六七岁时在锦衣侯
“说出去的话,就好比泼出去的水,连姑娘此番做派,莫不是昨日那个威逼利诱的人并非连姑娘?”
连静淞犹豫了一下,到底还是没有那般的厚脸皮,可以死不认账。
“那、那总得,解决了元悦表姐的事……”
提到元悦,司承佑眼睛里露出几分怅然来,但很快又被她收了回去,她在连静淞身边坐下,懒懒散散地道:“你放心,元悦表姐是绝不会嫁进皇家来的。所以我才放心跑掉,我先悔婚,元悦表姐就算再做些什么,也是我有错在先,碍于锦衣侯的情面,我父皇不会责罚什么的。”
连静淞眨了眨眼睛,问道:“这是为何?”
司承佑皱着眉头想了想,解释道:“元悦表姐的母亲乃是我皇祖父所出的平阳公主,尽管是庶出,但因为我就这么一个姑母,很得我皇祖父喜欢,连带着我姑母的三个同母弟也被我皇祖父喜欢,分别得封了荆王、楚王和湘王,裂了楚地几郡。”
先帝有十六子,但并非所有的皇子都能得封诸侯王,太过年幼的和过于不成器的都没有被封。迄今为止,算上因事夺国的,也只有十一子被封诸侯王,剩下的皆是郡王,甚至有一些已经因为犯罪而被降为封君,甚至沦为庶人。
从这一点上来看,平阳公主算是十分得宠的。
“我出生之后不久,我荆王叔和楚王叔在王府里自尽了,带着他们的妻儿。”
连静淞一怔,有些犹豫地问道:“是被你父皇逼死的吗?”
“我不知道。但长安里一直都有我父皇刻薄寡恩的流言。再后来我湘王叔被御史弹劾谋反,证据确凿,在廷狱里绝食而死。在那之前我经常被我皇祖父带去锦衣侯府里小住,那之后就再也没有过了。”
“那时你年岁多少?”
“我是建安八年生的,最后一次去锦衣侯府是在建安十五年。”
如今为太康七年,建安年号一直用到建安二十二年,建安二十二年年中先帝驾崩,今上继位之后依照惯例沿用建安年号,次年才改元太康。
连静淞陷入沉思,她是建安十三年生的,头一回跟着她母亲回长安是在建安十七年,这么说来的话也的确是恰好错过了,不然的话她应该和司承佑早就相识。
“因为你父皇逼死了平阳公主的同胞兄弟,元悦表姐的亲舅舅,所以元悦表姐绝不会加入皇家?”
“我是这么猜的。我从长安出来之前,特意去寻了一趟元悦表姐,她没见我,只是叫人递了口信,让我随心所欲行事,我就顺从心意跑出来了。”
连静淞总觉得这其中隐藏着什么,便是因为谋逆,连续逼死三位诸侯王是否太过了些?高祖皇帝竟然对此放任自流?元悦的母亲,平阳公主是否也是因为这件事情郁郁而终?
她母亲嫁到虎城之后,对长安的事情闭口不谈,按元伯的话来说,当年长安确实是发生了些事情的,这些事是否也和三位诸侯王自尽的事情有关联?
连家灭门的事,又和这件事有没有什么关联呢?
甚至于就是当年那件事情的余波?
“你觉得和连家灭门的事有关系?”司承佑问道。
“我觉得可能有些关系。”连静淞想了想,确实也没什么隐瞒的,前回隐瞒水思行的事导致后面的事情变得乱七八糟,她可不想再胡言乱语一次,便将和元伯说过的那几句话重复了一遍。“你从前既然是在锦衣侯待过一段时间的,应当是见过我母亲的?”
那些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回忆起来有些费力气,她那时年纪小,也记不得太多的东西。司承佑皱着眉头,努力去想六七岁时在锦衣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