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易绕着工棚转了一大圈,他发现,这些工匠们,一个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完全没有高级技术工人应有的精气神。

    要知道,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在后世的深圳,一个熟练的技工,其薪资每月过万根本就是小菜一碟。技术过硬的,特别熟练的高级技工,每月拿到数万块,甚至是十数万块也是常事,比刚毕业的博士,收入高得多。

    李中易注意到,工匠们的工作,完全没有流水线作业的概念,都是一个人把所有的工序,从头干到尾,绝不假手于他人。

    周冲原本以为李中易做做表面工作,转一圈后,就会离开这个异味很浓的鬼地方。

    却没想到,李中易站在一个工匠身后,饶有兴致的看了足有半个时辰。

    就在一干胄案的官员们,一头雾水的时候,李中易居然蹲到那个工匠的身边,笑着问他:“造好一张弓,带上弦,需要多长时间?”

    那工匠慌得手忙脚乱,想跪下行礼,却被李中易一把拉住,“不要慌,慢慢的说。”

    也许是李中易温和的态度起了作用,那工匠低着头说:“回上官的话,制这一张弓,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弓弦倒是快得多,不过,也须一年的时间。”

    李中易点点头,笑着问这个工匠:“有没有办法缩短制弦的时间?”

    那工匠一直低着头,根本不敢看李中易,他小声回答说:“主要是牛筋干燥太慢……”

    李中易其实根本不懂弓,上辈子,他也不是个弓箭的爱好者。如果他不是这里的最高长官,内行的技术官员肯定会反驳他,问的都是不入流的问题。

    不过,李中易虽然不懂弓的制作技术,却知道一种很牛的弓——神臂弓。

    李中易只知道,神臂弓其实是一种用脚踏着弓臂上弦的弩,却不清楚它的制造方法。

    从造弓的工棚,转到造弩的工棚,李中易转了一整圈后,始终没有见到用脚踏着上弦的弩。

    李中易有些疑惑的问周冲:“弓弩坊的军器,都在这里了?”

    周冲拱着手回答说:“回李公,都在这里了。”看着李中易那张超级年轻的脸,他就嫉妒得要死。

    李中易故意挨到了工匠们吃午饭的时候,却见,工匠们的伙食,除了糙米杂粮饭之外,也就是发黄的咸萝卜佐餐,看不见半点油星子。

    见了此情此景,李中易禁不住暗暗的叹了口气,工匠的地位低待遇差,工作环境恶劣,生产流程落后,怎么可能造出高水平的军器呢?

    尤其是,当李中易看见班头收成品的时候,居然将几把弓随意的扔进了竹筐内,他更是摇头叹息,管理水平如此低下,就算是合格弓弩,也会被折腾成不合格。

    李中易暗暗告诫他自己,不能急,饭要一口口的吃,很多东西不可能一夜之间予以纠正。

    “周判,本官想造一些特别的东西,需要技术比较熟练的工匠。”李中易扭头望着周冲。

    周冲听李中易自称本官,就知道这是要交待正事,他赶紧叫来都押衙,吩咐他按照名册去挑人。

    熟悉情况的几个都押衙,分别从造弓、造弩、造箭的人群里边,各选了五个手脚麻利、技术娴熟的中年工匠,领着他们到了李中易的跟前。

    李中易吩咐那都押衙:“替他们准备好必要的造弓、弩和箭的工具,找个空旷的地方,单独盖几间房舍,另外搭个小灶出来,本官有些想法需要做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