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头的不是孔思清和郭邦进,又是谁?

    “哈哈……我们的大功臣凯旋而归了!”

    李亚东刚从车上走下,孔思清便大笑着上前,与他用力地握了握手。

    他绝对有值得高兴的理由,这次的东欧之行,所获得成果比他们想象中的大得多。

    不说别的,单是那三架来自于安东诺夫设计局的运输机图纸,就堪称千金不换的国宝!

    前日已经利用李亚东的私人货机运送回国,你都无法想象接受这批资料的中机科的一帮研究员的兴奋劲儿。

    研究院的院长亲自致电过来,对孔思清等人、包括“爱国港商”李亚东,千恩万谢。

    “幸不辱使命。”李亚东呵呵笑道。

    “不仅不辱,还远超我们所有人的期望。”一向不苟言笑的郭邦进,也破天荒的露出笑容,望向李亚东的眼神比以往柔和得多。

    说实话,作为军伍出身的人,他过去一直不太待见满身铜臭的商人,就连李亚东也是一样。

    过去的态度只能算不冷不热,但现在,他对眼前这个商人的感官,无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需要这样的商人。

    从某种层面讲,这种商人一定程度上具备国家都具备的能力。

    就譬如这次购买“瓦良格”号。

    要知道国家早就注意到了这艘半成品的航空母舰,但对于要不要对它下手,高层领导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军方势力是绝对赞同的,但政治势力,却持反对意见。

    在这样的纠结之中,机会险些错过,幸好这时一名爱国商人站了出来,以私人名义将“瓦良格”号拿下。

    这下国家还能有拒绝的理由吗?

    自然没有。

    郭邦进是打心眼里感谢眼前这个年轻人,因为他也是“中国应该拥有航母”的绝对支持者。

    别说他了,此刻站在他和孔思清二人身后的一群国家精英,望向李亚东的眼神也满是敬意。

    这样一个人,值得他们尊敬。

    “好了,有些事不便在门外讨论,先进去吧,小李同志,我对你在乌克兰的经历,可是相当好奇。”孔思清笑着说,拽着李亚东的胳膊火急火燎地往院里走。

    整个下午,孔思清、郭邦进,还有李亚东三人,就一直待在办公室里没出来过。

    李亚东倒也没隐瞒,将乌克兰那边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讲述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