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李亚东之所以毫不犹豫地买下这本书的版权,也是知道它的价值所在。

    两万块钱,怎会亏?

    “当然想……”

    “那就拍呀,好好琢磨琢磨,怕什么?”

    李亚东不知道的是,小刚子此刻的心情与上本次刚接触这本书时如出一辙,而上辈子,他在得到这本书的影视版权后也没马上拍,而是搁置了整整19年。

    用他的话说“我把一九四二烙在了心上,电影故事经过19年的打磨,数易其稿,炉火纯青”。

    或许是因为被李亚东刺激到了,小刚子沉默了一会儿后,才说道:“拍可以,但我需要时间。”

    “多久?”

    “至少三年。”

    平心而论,在这个年代花三年时间去拍一部电影,实在太长。要明白香港那边一个礼拜就能弄出一部电影。

    而且这个年代的人勤快啊,辛劳三年,估计能抵日后五六年。

    但李亚东想了想后,还是同意了,小刚子有两个字用来形容《重温一九四二》,极为熨帖,那就是“厚重”,还不是沉重。

    这本书实在太“厚”了,总有种让人怎么看都看不完的感觉。

    小刚子的剧本就这样敲定下来,而这三天李亚东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自然也没白忙活。

    思索再三之后,也为陈凯哥、张大胡子,以及姜闻三人,一人选了一个剧本。

    这其中张大胡子的剧本最容易敲定,因为关于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实在太多,远胜电影。

    当然,那些雷死人不偿命、但凡带有手撕鬼子情节的电视剧,李亚东部pass掉了。

    如此一筛选后,他记忆深刻的大抵就两部——《亮剑》和《潜伏》。

    然后他便选了《潜伏》。

    倒不是说《亮剑》不好,原因只有一个,《潜伏》他记得更熟……

    毕竟人物和背景都比较少。

    同时他也考虑了一下,谍战片放到这个年代来拍,应该还是非常有市场的,因为这是一个新的题材,而像“二营长,把老子的意大利炮拿上来”这种硬刚题材的电影,往前比比皆是。

    而到了给陈凯哥和姜闻选电影剧本的时候,李亚东就有些犯难了。

    为啥?

    因为他回忆了一下,在他的印象中,这俩人似乎都没拍过抗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