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济算着:“一个箱子成本不到五个铜钱,订报的,半年送一个报箱。”

    徐茉茶点头。这能放就好,带京报的标识。板子很薄,你说很容易就打破?

    钱老太太说:“一份报二十文,舍不得的。”

    钱霭英觉得:“能订报的,大概不会太舍不得。”

    好比咱家,一份报没了不会哭天抢地。顶多在门口骂几句。

    徐家良也觉得:“也不是随便就偷,寻常的报纸,随便有买。街巷人来人往,偷东西不是看见了?或者问,谁愿装就装。”

    没错,有人愿放在报箱,有的家有老太太或小孩子。

    一般人家,不会走的没人。或者就这时间段。

    但一个报箱,还是能提供一些方便。

    徐茉茶说:“稍微大些,能放三五份的。”

    徐经觉得:“或许京城能装一千个,算十两银子。”

    豆萁那样的,或是人在屋里,或早上去买菜,比如这下雨天。

    大家商量着这报箱咋做好了。

    小巧,再刻上京报,成本会提高一些。

    徐茉茶说:“京报,还是推广阶段,叫他们形成意识。”(_

    宝器明白:“就像街上叫卖的。”

    雇上一百个半大小子,出刊的时候就满大街叫。人听多了就习惯了。

    习惯于京报的权威、准确,不能自砸招牌。

    甚至不愿意也得登出去。树立起标杆。

    雨还在下,估计有些麻烦了。

    徐家,也不可能满大街去找事儿,关着门过自己的了。

    后山看好,没什么问题。徐茉茶穿着蓑衣,抱着女儿,也在山上转。

    一群黑衣人杀过来。

    噢哟。徐茉茶拎着锄头开挖。

    这都是高手,也没蓑衣斗笠之类,就是没负担,只管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