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的东屋,现在已经让房产科给分配出去,在东西两套房子之间,垒了隔墙,院子也小了一半。

    被分配过来住的,是铸造车间一个四十多岁的翻砂工人,刚把农村媳妇的户口转成城市户口,要把老婆孩子接过来。

    这时候的户口关系,孩子是随着母亲的。

    像这工人这情况,他虽然是工人,城市户口,他媳妇是农民,农村户口。那么,他的孩子就都是农村户口。

    如果他媳妇是城市户口,他是农村户口,孩子则是城市户口。

    那时代,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差距是巨大的,大家都想成为城市户口,特别是牵扯到子女。

    城市户口的子女可以就业干工啊,农村户口,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修理一辈子地球了。

    这工人还挺能生,仨闺女一个儿子,家就是六口人。

    为了这四个孩子,他也得设法把媳妇给变成城市户口。

    为户口问题奋斗了二十年,这期间的心酸艰苦和花的钱,咱就不多说了。

    要是这工人知道三十年之后,农村户口会比城市户口值钱的多,不知道心里会不会后悔?

    户口问题总算解决了,现在又得面临住的问题了。

    姚远那个东屋,除了一间房分了里外间,就啥都没有了。

    困难的时候,为了吃上粮食,姚远把外面的厨房都给拆了种地了。

    这家大闺女已经上初中了,老小都上小学了。六口人有男有女,只有两个房间,这咋住呢?

    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有那时代的办法的。

    男人过来看了房子,立刻就开始筹划六口人住两间屋的方案。

    里屋当然是夫妻两口子住了。外屋可以在中间加一道隔墙,再分里外屋。外屋做客厅,夏天一家人在那里吃饭,冬天生炉子取暖。外屋夹出来的里屋,就给大闺女住。孩子大了,得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解决了大闺女的住处,还有俩小闺女和一个儿子呢。

    人家也有办法。不让房产科给另盖厨房了,把院子的东西两边,各垒一间小屋。东边小屋俩小闺女挤在一张床上住,西边小屋儿子住。

    这就把大家的住处都解决了。

    可住处解决了,上哪儿去烧火做饭呢?

    这个也不用愁。原来姚远的院门是在院墙东面的,分成两户,垒了隔墙以后,姚远就把原来的铁大门挪到自己那边去了,原来装大门的地方,就成了一个断墙。

    这户来住的人家,就决定把大门改在院墙中间。垒了东西的小屋之后,中间就剩一米半宽一个夹道了,人家就把生火做饭的厨房,放在了这个夹道里。

    在东西两个小屋中间夹出来的过道里,再加个屋顶,下面垒一个烧柴的炉子,就是厨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