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曳的思想显然比宋开通,身为部落大长老的宋很难接受熊荆的这些主张,可如果不接受,不说异族的神,恐怕连楚人的神都会抢夺越人的市场。他神色凝重的退出正寝,这时候熊荆才接着往下说灵教教义的革新。
“太一真神创造了整个宇宙。”宇宙二字让观曳困惑,这是从未有过的词。“宇宙之内中有无数星系,每个星系都有无数太阳,每颗太阳身侧围绕着一些行星,行星有些覆盖着大气,有些则是一片荒漠。太阳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要用光来衡量,光一秒钟行走七十二万八千余里,即便是光,也需数年、十数年才能从这颗太阳到达那颗太阳……”
熊荆是灵修,经历过生死的他相信世间必有神明。既然如此,何不让神创造整个宇宙?科学发展后,用事实证明了宗教教义上的一些谬误,但如果宗教从一开始就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又会如何?
太一真神创造了宇宙,地球只是宇宙无数星系,星系里无数恒星中某一颗恒星的第三颗行星;太一真神用来创造物质的元素有几百种之多,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内核,内核之内有若干质子,内核之外有若干电子;太一真神还为整个世界确立的无数法则——
这些法则在某些时候是不变的,比如孤立质点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某些时候又会改变:如果在某个惯性系中看来,不同空间点发生的两个物理事件是同时的,那么在相对于这一惯性系运动的其他惯性系中看来就不再是同时的……
科学的基础是哲学,哲学却是神学的婢女。换而言之,神学是祖父,哲学是儿子,科学是孙子。将当下无法证明的后世科学理论纳入神学的范畴完全融洽,因为三者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神学、哲学、科学都必须逻辑自洽。所不同的仅仅在于:巫觋和教士想用逻辑论证某位神明,哲学家想用逻辑证明某个原理,科学家想用逻辑推断某条定律。
以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是先有巫觋和教士,再有哲学家,之后才有科学家。人们常以为科学与神学相互对立,一个是科学的,一个是迷信的,却不知道科学的论证和神学的论证完全一致,有些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转个身,就放弃科学转而研究神学去了。
想到这里的熊荆不得不停下来思考了一会,而观曳恰好利用这个空档整理熊荆刚才所说的那些训示。这些训示在灵教教义中是从来没有的,从来没有哪位灵修能把太一神上到那么高的高度。
“一切活物皆死,”沉思片刻,熊荆情不自禁地开口:“人是活物,故而凡人皆死。”
“大王何谓?”观曳此前是震惊,现在则是迷糊,他听不懂。
“白马非马,可乎?”熊荆不得不引出公孙龙的著名命题。
“不可。”观曳道:“白马亦是马,岂能非马。”
“马者,名形;白者,名色。色与形岂能混同?”熊荆反驳道,用的是公孙龙的逻辑。
“这……”马是形状上的描述,白是颜色上的描述,两者照理不能混同。观曳顿时被问住了,正如公孙龙时代的人被公孙龙问住。
“a.hite.horse.is.not.horses。”熊荆说了一句谁也听不懂言语,他再次看着观曳问道:“一匹白马非所有马,可乎?”
“可。”这次观曳听懂了。这也是公孙龙诡辩所在:汉语没有复数形式‘马马(horses)’,如果将‘白马非马’写成‘白马非马马’,那就没有任何争论了。
“然,”熊荆嘴角自然的笑起,白马非马如果仅仅是因为汉语没有复数形式才如此著名,那也太小看诸子的智慧了。“甲等于丙,乙不等于丙,甲乙相加等于丙否?”
“不等。”观曳很自然的回答,这是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马是形,白为色,马加白等于马否?”熊荆再问同样的问题。
“……”观曳哑言,他前一道题已经回答了不等,这道同样的题只能回答不等,可这不符合常识,他只能哑言。
“善人是人,恶人亦是人,然善人非人,恶人亦非人。”熊荆继续举例。“有善便有恶,无恶便无善,善恶总相生,其与人无关。然否?”
“臣、臣不知也。”不出熊荆所料,观曳很快被绕晕了,他只能回答不知道。
“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熊荆摇摇头,念起了公孙龙的《指物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如果没有言语(即名),那万物就没有了称呼。也就是说,世界是被言语所命名的、标定的,没有语言,整个世界就无从谈起。
“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言语本来是天下没有的,万物是天下本来有的)。
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用天下原本就存在的万物,来取代天下本来就没有的言语,这是不可以的。可如果天下没有语言,那么万物就不能获得由语言命名的名称)
“太一真神创造了整个宇宙。”宇宙二字让观曳困惑,这是从未有过的词。“宇宙之内中有无数星系,每个星系都有无数太阳,每颗太阳身侧围绕着一些行星,行星有些覆盖着大气,有些则是一片荒漠。太阳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要用光来衡量,光一秒钟行走七十二万八千余里,即便是光,也需数年、十数年才能从这颗太阳到达那颗太阳……”
熊荆是灵修,经历过生死的他相信世间必有神明。既然如此,何不让神创造整个宇宙?科学发展后,用事实证明了宗教教义上的一些谬误,但如果宗教从一开始就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又会如何?
太一真神创造了宇宙,地球只是宇宙无数星系,星系里无数恒星中某一颗恒星的第三颗行星;太一真神用来创造物质的元素有几百种之多,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内核,内核之内有若干质子,内核之外有若干电子;太一真神还为整个世界确立的无数法则——
这些法则在某些时候是不变的,比如孤立质点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某些时候又会改变:如果在某个惯性系中看来,不同空间点发生的两个物理事件是同时的,那么在相对于这一惯性系运动的其他惯性系中看来就不再是同时的……
科学的基础是哲学,哲学却是神学的婢女。换而言之,神学是祖父,哲学是儿子,科学是孙子。将当下无法证明的后世科学理论纳入神学的范畴完全融洽,因为三者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神学、哲学、科学都必须逻辑自洽。所不同的仅仅在于:巫觋和教士想用逻辑论证某位神明,哲学家想用逻辑证明某个原理,科学家想用逻辑推断某条定律。
以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是先有巫觋和教士,再有哲学家,之后才有科学家。人们常以为科学与神学相互对立,一个是科学的,一个是迷信的,却不知道科学的论证和神学的论证完全一致,有些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转个身,就放弃科学转而研究神学去了。
想到这里的熊荆不得不停下来思考了一会,而观曳恰好利用这个空档整理熊荆刚才所说的那些训示。这些训示在灵教教义中是从来没有的,从来没有哪位灵修能把太一神上到那么高的高度。
“一切活物皆死,”沉思片刻,熊荆情不自禁地开口:“人是活物,故而凡人皆死。”
“大王何谓?”观曳此前是震惊,现在则是迷糊,他听不懂。
“白马非马,可乎?”熊荆不得不引出公孙龙的著名命题。
“不可。”观曳道:“白马亦是马,岂能非马。”
“马者,名形;白者,名色。色与形岂能混同?”熊荆反驳道,用的是公孙龙的逻辑。
“这……”马是形状上的描述,白是颜色上的描述,两者照理不能混同。观曳顿时被问住了,正如公孙龙时代的人被公孙龙问住。
“a.hite.horse.is.not.horses。”熊荆说了一句谁也听不懂言语,他再次看着观曳问道:“一匹白马非所有马,可乎?”
“可。”这次观曳听懂了。这也是公孙龙诡辩所在:汉语没有复数形式‘马马(horses)’,如果将‘白马非马’写成‘白马非马马’,那就没有任何争论了。
“然,”熊荆嘴角自然的笑起,白马非马如果仅仅是因为汉语没有复数形式才如此著名,那也太小看诸子的智慧了。“甲等于丙,乙不等于丙,甲乙相加等于丙否?”
“不等。”观曳很自然的回答,这是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马是形,白为色,马加白等于马否?”熊荆再问同样的问题。
“……”观曳哑言,他前一道题已经回答了不等,这道同样的题只能回答不等,可这不符合常识,他只能哑言。
“善人是人,恶人亦是人,然善人非人,恶人亦非人。”熊荆继续举例。“有善便有恶,无恶便无善,善恶总相生,其与人无关。然否?”
“臣、臣不知也。”不出熊荆所料,观曳很快被绕晕了,他只能回答不知道。
“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熊荆摇摇头,念起了公孙龙的《指物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如果没有言语(即名),那万物就没有了称呼。也就是说,世界是被言语所命名的、标定的,没有语言,整个世界就无从谈起。
“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言语本来是天下没有的,万物是天下本来有的)。
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用天下原本就存在的万物,来取代天下本来就没有的言语,这是不可以的。可如果天下没有语言,那么万物就不能获得由语言命名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