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异邦(1/2)
西夏本是大宋属国,乃党项人在西北建立起来的朝代,本是羌族三苗之后,因其在西北,宋人称之为西夏,依靠马匹和青盐与大宋,辽国做生意,又有河西走廊七里平地区大片平原种植农作物,国力渐强,时已有人口数百万,是西北大国。西夏本与大宋交好,一直对宋辽称臣,李元昊称帝后狂妄自大,依仗精良骑兵时与大宋对峙,袭扰宋朝军民,渐成大宋敌国,这时两国早已停止互市,西夏频繁派出细作到宋境内刺探军情,多次发生战争,人马财物互有损伤。
此时李元昊死去多年,由惠宗在位,那李秉常方十七岁,朝政全由太后梁氏做主,李谅先乃皇帝亲叔,却受梁太后一党排挤,并无实权,索性常去大宋境内游历,间或刺探宋国情报,对宋人文化甚是羡慕好感。这次便只带两人潜去洛阳,不料染上疾疫险些丧命,老仆李叔死去。那李进却是府中得力武将。
此时见柔奴相问,便道:“我乃夏国宗亲,封为济王,本名李谅先,姑娘莫害怕,尊父母是我救命恩人,我决不亏待于你,暂且在我府中居住些时日,待我去见过皇上,交卸差事,日后定当送你南归。”
允娘柔奴一路上见李谅先勇武过人气度不凡,本就暗自赞叹,不料此人却竟是西夏皇叔,一时惊惶不已,旁边李进过来笑道:“姑娘莫惊,我家主人敬重二位,便是公主娘娘也不如,且随我入府休息。”
允娘年纪大些,常听人说起宋夏交恶,又说西夏人都是凶恶蛮横之人,一时惊呆不得动身。
柔奴此时却坦然,对允娘道:“来便来了,又有什么法子,这些日子害咱们的不都是宋人?正好看看夏国风土人情,不枉这些时日跋涉。”心道:“李大哥待我二人甚好,若不是亏他营救,允娘和我早被劫匪抓走。怕又怎的!”
李谅先吩咐李进好生安顿允娘柔奴,刚换了紫皂底色外衣,便有太后派人召见,原来这些时日西夏宫中发生一件大事。
惠宗李秉常乃夏毅宗长子,继位已有九年,年纪渐长,梁太后一党这些年大力发展其势力,提倡番理,排挤宗室,不断与大宋挑起争端,李秉常却崇尚汉法,不满梁太后专权,去年在宗室支持下,下令以汉礼藩仪,招到太后极力反对,又招大臣密议与宋和谈,被太后知晓,将与皇帝亲近的几个大臣统统贬职,还把李秉常的两个汉人师傅赶出灵州城,李秉常恼恨母亲专横,数日不去问安,一月前太后亲手做了松鸡汤,派了一个贴身宫女送给儿子,李秉常却嫌那汤做的咸了,少年人忍不得气性,甩手打破汤罐,将那老宫女踢了一脚,梁氏大恼当场斥责李秉常不孝,母子翻脸。
李谅先来到太后宫中,两旁宫女垂手站立,寂静无声,西夏皇宫虽不如宋朝富丽精致,却也宽阔庄重,跪倒行礼,梁太后坐在帘帐旁,头挽高髻,金珠垂额,脸色阴沉道:“济王爷回来啦!”又道:“知道咱们皇上干的好事!”谅先低头不语。
太后又道:“咱们党项人有良马悍将,以战立国,他却整日里要学什么汉儒之道,就不该给他请那两个汉人师傅!整日的读些宋词酸曲,不知南人人奸诈,好不容易夺来的地方要还给人家,换取金钱财物,正是做梦!去劝劝吧!现今也只有你的话他才能听进去了!”谅先退出门去,便有宫女引他来到惠帝居处。
李秉常正在大殿中烦闷踱步,听得皇叔回来,忙道:“快请叔叔进来。”
进到殿中,见惠宗只穿着白色窄衫,未穿外衣,坐在马驼皮褥子上,他身材高瘦,与叔叔有几分相像,只是精神萎靡,面色阴郁。党项人本有秃发传统,元昊东进后,受汉人影响结发,因此样貌与宋人并无大的区别,只是官民等级甚严,着衣颜色便有不同规定。
惠宗转头道:“我与太后闹翻,济王叔都知道啦!”李谅先行礼,沉默不语。
惠宗又道:“叔叔这次去的好久,宋国可有什么新鲜事吗?”
李谅先道:“现今宋朝拜王安石为相,为参政知事,重用陈升之,吕惠卿等人,改变陈俗确立法度,提倡变法。”又道:“前段时间颁布了几项新法,力度甚大。”
惠帝道:“我早听说此事,官府强推新法,舆情如何?”
李谅先道:“民间反对声甚多,朝堂上韩琦吕诲等御史反对厉害,老臣司马光,包括苏轼等俱持反对意见。”顿一下又道:“皇帝支持变法,王安石态度强硬,听说把反对的韩琦贬到地方上去了。”
又道:“听说宋国太后不喜王安石,觉得变法搅乱了祖宗法度,几次向皇帝哭诉,太监看在眼里要替主子出气,今年元宵节看灯结束,王安石随皇帝入宫,在宣德门前竟被太监拦住,喝令下马,王安石大怒,打了太监几鞭子,几个太监倒地打滚,弄得好不难堪。”
惠宗奇道:“太监敢拦宰相的马车?”李谅先道:“正是,听说王安石不肯下车,顶头的一个太监说他是王莽曹操之流,可把王安石气坏了。”惠宗点头道:“王安石这个宰相做不久,且看将来吧。”
李谅先道:“听说皇帝对王安石十分信任,把几个太监严办,太后在宫中不高兴,要皇帝把司马光请回来,也不知怎么样了。”
惠宗叹道:“宋国人才济济,文化昌明,皇帝与大臣共治天下,不像我朝,凡事都由太后做主。”
又道:“若能学习宋人经济灌溉之法,富民兴国,稳定边境,何须看辽人脸色!只是一味好战,劫掠百姓,怎么长久!李谅先道:“正是如此。”
惠宗道:“太后只想着联辽击宋,瓜分南朝的花花江山,辽人贪婪无性,从无信义,指望跟着他们分得好处,怎么靠得住!只怕自己便成了辽人的口中之食。”
太后皇帝虽亲母子,多年却是意见相左,李谅先早知,当下答道:“皇上稍安勿躁,现今情形还须静观其变,我见识浅,待与宗室大臣商议再来禀报。”
惠宗又随口问了洛阳风土人情,山川水利情况,李济先道:“宋人最爱文章诗词,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都是鼎鼎有名。”惠宗道:“你说的苏轼便是苏大胡子么?他最近写了一首词很是流传哪。”怀中拿出一张纸签,却是汉文,念道:
此时李元昊死去多年,由惠宗在位,那李秉常方十七岁,朝政全由太后梁氏做主,李谅先乃皇帝亲叔,却受梁太后一党排挤,并无实权,索性常去大宋境内游历,间或刺探宋国情报,对宋人文化甚是羡慕好感。这次便只带两人潜去洛阳,不料染上疾疫险些丧命,老仆李叔死去。那李进却是府中得力武将。
此时见柔奴相问,便道:“我乃夏国宗亲,封为济王,本名李谅先,姑娘莫害怕,尊父母是我救命恩人,我决不亏待于你,暂且在我府中居住些时日,待我去见过皇上,交卸差事,日后定当送你南归。”
允娘柔奴一路上见李谅先勇武过人气度不凡,本就暗自赞叹,不料此人却竟是西夏皇叔,一时惊惶不已,旁边李进过来笑道:“姑娘莫惊,我家主人敬重二位,便是公主娘娘也不如,且随我入府休息。”
允娘年纪大些,常听人说起宋夏交恶,又说西夏人都是凶恶蛮横之人,一时惊呆不得动身。
柔奴此时却坦然,对允娘道:“来便来了,又有什么法子,这些日子害咱们的不都是宋人?正好看看夏国风土人情,不枉这些时日跋涉。”心道:“李大哥待我二人甚好,若不是亏他营救,允娘和我早被劫匪抓走。怕又怎的!”
李谅先吩咐李进好生安顿允娘柔奴,刚换了紫皂底色外衣,便有太后派人召见,原来这些时日西夏宫中发生一件大事。
惠宗李秉常乃夏毅宗长子,继位已有九年,年纪渐长,梁太后一党这些年大力发展其势力,提倡番理,排挤宗室,不断与大宋挑起争端,李秉常却崇尚汉法,不满梁太后专权,去年在宗室支持下,下令以汉礼藩仪,招到太后极力反对,又招大臣密议与宋和谈,被太后知晓,将与皇帝亲近的几个大臣统统贬职,还把李秉常的两个汉人师傅赶出灵州城,李秉常恼恨母亲专横,数日不去问安,一月前太后亲手做了松鸡汤,派了一个贴身宫女送给儿子,李秉常却嫌那汤做的咸了,少年人忍不得气性,甩手打破汤罐,将那老宫女踢了一脚,梁氏大恼当场斥责李秉常不孝,母子翻脸。
李谅先来到太后宫中,两旁宫女垂手站立,寂静无声,西夏皇宫虽不如宋朝富丽精致,却也宽阔庄重,跪倒行礼,梁太后坐在帘帐旁,头挽高髻,金珠垂额,脸色阴沉道:“济王爷回来啦!”又道:“知道咱们皇上干的好事!”谅先低头不语。
太后又道:“咱们党项人有良马悍将,以战立国,他却整日里要学什么汉儒之道,就不该给他请那两个汉人师傅!整日的读些宋词酸曲,不知南人人奸诈,好不容易夺来的地方要还给人家,换取金钱财物,正是做梦!去劝劝吧!现今也只有你的话他才能听进去了!”谅先退出门去,便有宫女引他来到惠帝居处。
李秉常正在大殿中烦闷踱步,听得皇叔回来,忙道:“快请叔叔进来。”
进到殿中,见惠宗只穿着白色窄衫,未穿外衣,坐在马驼皮褥子上,他身材高瘦,与叔叔有几分相像,只是精神萎靡,面色阴郁。党项人本有秃发传统,元昊东进后,受汉人影响结发,因此样貌与宋人并无大的区别,只是官民等级甚严,着衣颜色便有不同规定。
惠宗转头道:“我与太后闹翻,济王叔都知道啦!”李谅先行礼,沉默不语。
惠宗又道:“叔叔这次去的好久,宋国可有什么新鲜事吗?”
李谅先道:“现今宋朝拜王安石为相,为参政知事,重用陈升之,吕惠卿等人,改变陈俗确立法度,提倡变法。”又道:“前段时间颁布了几项新法,力度甚大。”
惠帝道:“我早听说此事,官府强推新法,舆情如何?”
李谅先道:“民间反对声甚多,朝堂上韩琦吕诲等御史反对厉害,老臣司马光,包括苏轼等俱持反对意见。”顿一下又道:“皇帝支持变法,王安石态度强硬,听说把反对的韩琦贬到地方上去了。”
又道:“听说宋国太后不喜王安石,觉得变法搅乱了祖宗法度,几次向皇帝哭诉,太监看在眼里要替主子出气,今年元宵节看灯结束,王安石随皇帝入宫,在宣德门前竟被太监拦住,喝令下马,王安石大怒,打了太监几鞭子,几个太监倒地打滚,弄得好不难堪。”
惠宗奇道:“太监敢拦宰相的马车?”李谅先道:“正是,听说王安石不肯下车,顶头的一个太监说他是王莽曹操之流,可把王安石气坏了。”惠宗点头道:“王安石这个宰相做不久,且看将来吧。”
李谅先道:“听说皇帝对王安石十分信任,把几个太监严办,太后在宫中不高兴,要皇帝把司马光请回来,也不知怎么样了。”
惠宗叹道:“宋国人才济济,文化昌明,皇帝与大臣共治天下,不像我朝,凡事都由太后做主。”
又道:“若能学习宋人经济灌溉之法,富民兴国,稳定边境,何须看辽人脸色!只是一味好战,劫掠百姓,怎么长久!李谅先道:“正是如此。”
惠宗道:“太后只想着联辽击宋,瓜分南朝的花花江山,辽人贪婪无性,从无信义,指望跟着他们分得好处,怎么靠得住!只怕自己便成了辽人的口中之食。”
太后皇帝虽亲母子,多年却是意见相左,李谅先早知,当下答道:“皇上稍安勿躁,现今情形还须静观其变,我见识浅,待与宗室大臣商议再来禀报。”
惠宗又随口问了洛阳风土人情,山川水利情况,李济先道:“宋人最爱文章诗词,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都是鼎鼎有名。”惠宗道:“你说的苏轼便是苏大胡子么?他最近写了一首词很是流传哪。”怀中拿出一张纸签,却是汉文,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