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国际电影交易市场,被电影节组委会放在京城国际商务服务中心举行。

    届时,将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片商参加,拟签约项目31个,预计交易总额45亿美元。

    青年电影计划,截至4月3日,共收到剧本512部,列入候选范围的有37部。评委会将在25号之前,选出胜出的5部,获得100万的扶持基金。而这5个剧本,马上转入孵化市场,与各家公司对接。

    闭幕式,包括颁奖典礼和音乐会两个环节。

    提前半个月可申请红毯票,记者在网上注册填表,组委会发邮件确认,记者再到相关办公室领取纸质信函。红毯仪式前,只需出示信函,无需其他证件。

    影展共有六个分会场,在每个分会场都停有班车,持记者证、片商证即可乘坐,坐满即发。

    饮用水方面,由农夫山泉独家赞助,每个休息室和会场都有指定的饮水机,另有数间厕所开放……”

    一共二十多页,都是首届金龙国际电影节的大框和细节,如果不出意外,这便是活动的最终章程。

    而此刻,在夫妻两人的新家里,彭毅诚正坐在沙发上认真审看,桌面还摊着一摞指导手册。组委会设计了四种风格,抉出一种,将在影展期间向观众派发。

    电影节终归是为电影人和观众服务的,如果忽视细节和人性化,一味的追求高端范儿,那只能是个虚假的空壳子。

    就拿邀请的媒体记者这件事来讲,文化部和京城政府的电影节组委会,就很不屑普通娱乐媒体的记者。

    因为是官方主办,不允许有过度批评的声音出现。

    但他们不明白,有些时候不批评,未必就是好事情,一片所谓的歌功颂德,反而会让观众质疑你的公信力和公平性。

    彭毅诚跟他们争论了无数次,才争取到一点点的“入厕权”“座位权”“午餐权”“红毯进入权”。

    他太清楚舆论对一个电影节的影响了,是,媒体影响不到官方,但他们能影响观众对电影节的观感和印象。

    华国官方的电影节过去就是太过迷信官方的媒体力量,忽视了民间媒体对观众的影响力。

    “呼……”

    他哗啦啦的翻着页,来回审了三遍,确认无误后,才拿笔在交易市场的项目上画了个圈。

    华国和利坚国电影谈判在即,可以说,结果已经提前注定——这是华国作为世贸成员国的必须遵守的规则。

    顶峰娱乐、福斯探照灯等公司只是好莱坞的二三流公司,连他们都能得到消息,更别提那些巨头。

    同样的,国内的影视行业大佬们,此刻肯定也在积极备战,以迎接未来的新局面。

    所谓金龙国际电影节成交电影项目,一部分是确凿之后,再拿到影展来签字,就是走个过场。

    另一部分才是开拓渠道,正儿八经的接触、商谈。

    建设影视基地、文化地产之类的,彭毅诚没兴趣,也没那个能力。

    他的目标就两点一是培养电影专业人才,尤其是幕后的特效制作、特技人才的培养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