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路
第三天,武安国在一干侍卫的前呼后拥之下南返,郭璞、张五等人照例是送出十里。沿途百姓夹道相送,几度将侍卫队伍冲垮,众人知道武大人性情,并不着力替其维持官威严,自古以来,这百姓是最知道人情冷暖的,每个侍卫连带着怀里都被塞进了不少特产。
武安国在军中的坐骑奔雷自从回京平乱起就被留在了安东,月前被安东守将千里迢迢的送了回来。几年未纵情驰骋,奔雷终于又得机会撒一撒野,一离开送别的人群,立刻张开四蹄,远远的把侍卫们的马抛在后边,跑了半个时辰方才尽兴,找了个高处回头四望,一人一马顾盼生姿。此次南返,武安国自知没机会再回北平,心里却不如上次离开那般不舍。北平的新兴势力经历此番打击,已经慢慢开始成熟,武安国从张五、詹氏兄弟和郭璞的身上能清晰的看到这种变化。虽然这种势力和他心目中的理想相去甚远,但是,有谁能知道哪条路一定是正确的,即使是在他原来生活的社会,也没有一种社会模式能尽善尽美,况且那些模式还都建立在其历史与社会基础之上。与其花费太多的时间去争议或定义,不如从技术层面上付出努力,避免那些已经发生和已知的悲剧再度发生。作为工科学生,武安国做事并不拘泥于形式。在郭璞问及他心目中的理想方式是什么而他无言以对的瞬间,他已经将自己的心结解开。
一旦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模式和北平的现实妥协,武安国脑海反而没有那么多焦急和无奈。也许从一开始,他就把自己放在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圣人的位置上,当不再用数百年后的眼光而是尽力用这个时代人的眼光看北平,武安国霍然发现所有的黑暗之处都隐含着光明,看似有通路的地方实际闭塞,看似闭塞的地方却隐约有通路的存在。经过自己这个偶发事件一搅和,北平已经不是原来的北平,大明也未必是原来的大明,甚至世界都已经不是原来的世界。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恐怕任谁都无法让历史退到原来的老路上去,任谁都不能否认北平新生活方式的存在。无论其喜欢不喜欢,大明朝的工业和经济命脉在这里,大明朝最强大的军队出自这里。
北平有郭璞等人支撑,张五等人已经懂得谨慎地维护自身权利。这些进步让武安国对新政的未来充满信心。军事方面,他更认为自己无需担心太多,震北军有燕王朱棣率领,这个日渐成熟的小政治家居然能想出参拜成吉思汗衣冠冢认亲这种办法来拉拢蒙古人,可以预见,用不了五年,东部蒙古必定定会在他的旗帜下得到统一。而在更遥远的海上,曹振率大明水师杀入日本,逼迫对手签订城下之盟,完成了一代天骄忽必烈都没完成的目标,如今太子朱标的声望如日中天,如果自己再能避免朱标的早死,说不定连靖难之祸都可以避免。
位卑未敢忘忧国,来到古代,武安国的地位变了,人生轨迹变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却丝毫未减。他不是圣人,揭示不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轨迹,但是他却知道这片土地上在探求革新之路中曾经发生的悲剧,知道那些被人强加在这片土地上的耻辱,并且永远不希望其重演。他那个原来的时代积累了无数次教训才制度完善的制度,武安国不希望大明朝付出同样的代价。更进一步,纵使平等的梦想再遥远,再不被世人接受,武安国亦希望让这个世界能接受平等的准则,不能因为不平等现象的存在而放弃了对平等理念的认同。因为如果那样,冲突永无止境。自认为高高在上者不会尊重他们眼中下位着的生命和尊严,被践踏者一旦起来反抗,要么玉石俱焚,要么同样将原来的上位者踏于脚下,开始新一次轮回。
回京之路就在思考和观察中渡过,与北来时路线不同,作为钦差大臣,武安国不得不到未巡视过的地方兜上一圈。而河北、山东等地的官员早就派人“深入学习”了河南经验,知道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武大人的确是官场上的菜鸟,在他们的用心糊弄之下,沿途也的确看不到太多的深层东西。其时已是隆冬,夏天周无忧在庭议时所献依赖民间力量南粮北运,以食盐经营权力换粮食的策略已经初见效果,加上沐英从安南等地掠夺来的粮食和一次秋收的弥补,市面上的粮价已经回落到人们基本可以接受的水平线,随着日本赔偿的“靖海粮”到港,离海岸近的地区基本已经看不出曾经饥荒的痕迹。百姓的要求是非常简单的,你让他在生活中忍受痛苦,至少心理上也能让他偶尔感受一下大国子民的虚荣。不能让他食不果腹还天天听到朝廷对外委曲求全的消息。北方和海上的大捷极大地鼓舞了民间士气,人们谈论着这两场战争,仰慕着英雄,慢慢淡忘了夏天的饥饿,刚刚入腊,大街小巷已经开始士费震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脸色,吞吞吐吐地建议。户部是他的起家之地,户部真的出了事,他面上也不好看,弄不好牵连进去落个失察之罪,这辈子官运就到头了。
“武卿,你呢?你有什么良策,朕就不明白,北平那边商人雇的伙计,贪老板点钱没有掉脑袋的风险,却鲜闻哪个伙计手脚不干净。偌大个股市几年下来,千万两银子进出也有了,我也没见郭璞把哪个掌柜的抓进去。怎么到了朕这里,那么多剖皮实草的例子摆着,就有人前仆后继”!朱元璋不大听得进费震的“和稀泥”意见,这种处置方式等于没处置,过些日子肯定有人旧事重提,大家还得吵一整天。朝堂上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吵这些事,日本人议和;脱古思贴木尔再度上表称臣,请求双方罢兵;河东的帖木儿遣使感谢大明提供火炮支援,要求购买更多的火炮并请求大明对其进行册封的奏折还压在案头上,这里边随便哪一件事不比吵架玩重要?
见朱元璋想借鉴北平的经验,武安国想了想,低声启奏。“万岁,据臣所知,户部会计一直沿用始于宋朝的‘四柱’记法,分旧管或元管(酒徒注: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或已支(本期支出),实在或见在(本期结存)四个部分,实难记亏营,适于官府而不适于民间商家。北平的商家都是自负盈亏的买卖,所以记帐办法也与官府不同,另外,账本的监察也不同于朝庭….”。做了几个月顾问,武安国说话大有长进,今天朝堂之上他就想提出采用新式记帐方法和财务监察制度,但那时候提出来,估计争端的双方肯定把矛头对准他,两边不讨好。到了御书房他的话题就一直向账本上引,现在朱元璋终于顺着他的思路走了,心里高兴,脸上还不能带出来。
“北平商家用的是四脚帐,不知是谁先倡导的,后来大家看着好用,就都跟着用了,忠烈侯李大人还专门写过一本关于记帐和查帐的书,叫‘四脚帐记法与第三人核查’,北平那里又叫天地合帐,臣记得其记帐规矩是: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此帐法凡收(来)方记录位于帐簿上半部分,被称为‘天’;而付(去)方内容则列于帐下半部分,被称为"地"。待结帐时,帐单上下两部分的总计数额应相等,即"天"与"地"相符,表明帐务处理正确;否则,说明帐务处理有误.该帐法关键在于"天","地"相合,故而北平那边的商人称该帐法为天地合帐。”提起李善平,武安国心里又有些黯然,李善平才华盖世,却没有留下半点儿可以传世的东西,只有那根节,被固定在北平书院图书馆玻璃柜内。如果能让他总结的四脚帐经朝廷认可刊刻天下,武安国也算为朋友尽了一点力(注1)。
“李卿家忠心耿耿,可惜了”!朱元璋见武安国脸色黯然,知道他又想起故友,在放下手中的奏折,惋惜地长叹一声。李善平在阵前舍身取义气,朱元璋闻之,曾亲赐其忠烈二字,有诗人把李善平在和林城头那一跃写成短剧在京城传唱,每奏此曲,歌者以铜鼓铁瑟相伴,座下无人不泪满春衫。“你叫科学院把李卿家的记帐法刊刻发行了吧,朕自内孥里给他拨银子,李卿家建议施行的,一定是好的,可惜朕没早日把他调到朝堂之上”。
早春的屋子里约略有些寒意,大学士费震微微缩了缩脖子,旋即把脊背挺得笔直,那出戏他也曾经看过,记得名字叫“孤城雪”。正在心中感慨间,听见武安国又建议道:“万岁,那本书的下部说的是查帐,北平军械制造分工精细,各作坊之间货物来往烦杂,忠烈侯怕出纰漏,专门设立了个核查科,和选购材料,出售成械的三科分立,互不统属。每过半年,单独核查帐务,查完后把结论直接向忠烈侯汇报。按北平规矩,凡手脚不干净的,将逐出工厂,各行各业永不录用。所以轻易没人敢干偷鸡摸狗之事,否则他一辈子不可能再找到饭碗…”
武安国慢慢地向朱元璋解释着李善平的发明,回到京城后,他做得最多的,就是这种悄无声息的渗透。在他的信念里,北平商人走多远,北平的新政就能走多远。北平的各种技术和规范被这个时代的人们接受越多,越有更多的人理解北平,当这个社会的基层为变革做好准备,官僚机构也好,上层建筑也罢,早晚一天要审时度势跟着改变。自己和伙伴们曾经给这片土地撒下了种子,现在需要的就是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它,看着它慢慢长大,慢慢地在中国这片的土地上蔓延,慢慢成荫。他看得到希望,所以他有足够的信心去灌溉,去守护,去等。
酒徒注:1、四脚记帐法,是出现在我国的一种复式记帐法,比西方复式记帐法略粗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第三天,武安国在一干侍卫的前呼后拥之下南返,郭璞、张五等人照例是送出十里。沿途百姓夹道相送,几度将侍卫队伍冲垮,众人知道武大人性情,并不着力替其维持官威严,自古以来,这百姓是最知道人情冷暖的,每个侍卫连带着怀里都被塞进了不少特产。
武安国在军中的坐骑奔雷自从回京平乱起就被留在了安东,月前被安东守将千里迢迢的送了回来。几年未纵情驰骋,奔雷终于又得机会撒一撒野,一离开送别的人群,立刻张开四蹄,远远的把侍卫们的马抛在后边,跑了半个时辰方才尽兴,找了个高处回头四望,一人一马顾盼生姿。此次南返,武安国自知没机会再回北平,心里却不如上次离开那般不舍。北平的新兴势力经历此番打击,已经慢慢开始成熟,武安国从张五、詹氏兄弟和郭璞的身上能清晰的看到这种变化。虽然这种势力和他心目中的理想相去甚远,但是,有谁能知道哪条路一定是正确的,即使是在他原来生活的社会,也没有一种社会模式能尽善尽美,况且那些模式还都建立在其历史与社会基础之上。与其花费太多的时间去争议或定义,不如从技术层面上付出努力,避免那些已经发生和已知的悲剧再度发生。作为工科学生,武安国做事并不拘泥于形式。在郭璞问及他心目中的理想方式是什么而他无言以对的瞬间,他已经将自己的心结解开。
一旦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模式和北平的现实妥协,武安国脑海反而没有那么多焦急和无奈。也许从一开始,他就把自己放在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圣人的位置上,当不再用数百年后的眼光而是尽力用这个时代人的眼光看北平,武安国霍然发现所有的黑暗之处都隐含着光明,看似有通路的地方实际闭塞,看似闭塞的地方却隐约有通路的存在。经过自己这个偶发事件一搅和,北平已经不是原来的北平,大明也未必是原来的大明,甚至世界都已经不是原来的世界。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恐怕任谁都无法让历史退到原来的老路上去,任谁都不能否认北平新生活方式的存在。无论其喜欢不喜欢,大明朝的工业和经济命脉在这里,大明朝最强大的军队出自这里。
北平有郭璞等人支撑,张五等人已经懂得谨慎地维护自身权利。这些进步让武安国对新政的未来充满信心。军事方面,他更认为自己无需担心太多,震北军有燕王朱棣率领,这个日渐成熟的小政治家居然能想出参拜成吉思汗衣冠冢认亲这种办法来拉拢蒙古人,可以预见,用不了五年,东部蒙古必定定会在他的旗帜下得到统一。而在更遥远的海上,曹振率大明水师杀入日本,逼迫对手签订城下之盟,完成了一代天骄忽必烈都没完成的目标,如今太子朱标的声望如日中天,如果自己再能避免朱标的早死,说不定连靖难之祸都可以避免。
位卑未敢忘忧国,来到古代,武安国的地位变了,人生轨迹变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却丝毫未减。他不是圣人,揭示不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轨迹,但是他却知道这片土地上在探求革新之路中曾经发生的悲剧,知道那些被人强加在这片土地上的耻辱,并且永远不希望其重演。他那个原来的时代积累了无数次教训才制度完善的制度,武安国不希望大明朝付出同样的代价。更进一步,纵使平等的梦想再遥远,再不被世人接受,武安国亦希望让这个世界能接受平等的准则,不能因为不平等现象的存在而放弃了对平等理念的认同。因为如果那样,冲突永无止境。自认为高高在上者不会尊重他们眼中下位着的生命和尊严,被践踏者一旦起来反抗,要么玉石俱焚,要么同样将原来的上位者踏于脚下,开始新一次轮回。
回京之路就在思考和观察中渡过,与北来时路线不同,作为钦差大臣,武安国不得不到未巡视过的地方兜上一圈。而河北、山东等地的官员早就派人“深入学习”了河南经验,知道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武大人的确是官场上的菜鸟,在他们的用心糊弄之下,沿途也的确看不到太多的深层东西。其时已是隆冬,夏天周无忧在庭议时所献依赖民间力量南粮北运,以食盐经营权力换粮食的策略已经初见效果,加上沐英从安南等地掠夺来的粮食和一次秋收的弥补,市面上的粮价已经回落到人们基本可以接受的水平线,随着日本赔偿的“靖海粮”到港,离海岸近的地区基本已经看不出曾经饥荒的痕迹。百姓的要求是非常简单的,你让他在生活中忍受痛苦,至少心理上也能让他偶尔感受一下大国子民的虚荣。不能让他食不果腹还天天听到朝廷对外委曲求全的消息。北方和海上的大捷极大地鼓舞了民间士气,人们谈论着这两场战争,仰慕着英雄,慢慢淡忘了夏天的饥饿,刚刚入腊,大街小巷已经开始士费震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脸色,吞吞吐吐地建议。户部是他的起家之地,户部真的出了事,他面上也不好看,弄不好牵连进去落个失察之罪,这辈子官运就到头了。
“武卿,你呢?你有什么良策,朕就不明白,北平那边商人雇的伙计,贪老板点钱没有掉脑袋的风险,却鲜闻哪个伙计手脚不干净。偌大个股市几年下来,千万两银子进出也有了,我也没见郭璞把哪个掌柜的抓进去。怎么到了朕这里,那么多剖皮实草的例子摆着,就有人前仆后继”!朱元璋不大听得进费震的“和稀泥”意见,这种处置方式等于没处置,过些日子肯定有人旧事重提,大家还得吵一整天。朝堂上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吵这些事,日本人议和;脱古思贴木尔再度上表称臣,请求双方罢兵;河东的帖木儿遣使感谢大明提供火炮支援,要求购买更多的火炮并请求大明对其进行册封的奏折还压在案头上,这里边随便哪一件事不比吵架玩重要?
见朱元璋想借鉴北平的经验,武安国想了想,低声启奏。“万岁,据臣所知,户部会计一直沿用始于宋朝的‘四柱’记法,分旧管或元管(酒徒注: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或已支(本期支出),实在或见在(本期结存)四个部分,实难记亏营,适于官府而不适于民间商家。北平的商家都是自负盈亏的买卖,所以记帐办法也与官府不同,另外,账本的监察也不同于朝庭….”。做了几个月顾问,武安国说话大有长进,今天朝堂之上他就想提出采用新式记帐方法和财务监察制度,但那时候提出来,估计争端的双方肯定把矛头对准他,两边不讨好。到了御书房他的话题就一直向账本上引,现在朱元璋终于顺着他的思路走了,心里高兴,脸上还不能带出来。
“北平商家用的是四脚帐,不知是谁先倡导的,后来大家看着好用,就都跟着用了,忠烈侯李大人还专门写过一本关于记帐和查帐的书,叫‘四脚帐记法与第三人核查’,北平那里又叫天地合帐,臣记得其记帐规矩是: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此帐法凡收(来)方记录位于帐簿上半部分,被称为‘天’;而付(去)方内容则列于帐下半部分,被称为"地"。待结帐时,帐单上下两部分的总计数额应相等,即"天"与"地"相符,表明帐务处理正确;否则,说明帐务处理有误.该帐法关键在于"天","地"相合,故而北平那边的商人称该帐法为天地合帐。”提起李善平,武安国心里又有些黯然,李善平才华盖世,却没有留下半点儿可以传世的东西,只有那根节,被固定在北平书院图书馆玻璃柜内。如果能让他总结的四脚帐经朝廷认可刊刻天下,武安国也算为朋友尽了一点力(注1)。
“李卿家忠心耿耿,可惜了”!朱元璋见武安国脸色黯然,知道他又想起故友,在放下手中的奏折,惋惜地长叹一声。李善平在阵前舍身取义气,朱元璋闻之,曾亲赐其忠烈二字,有诗人把李善平在和林城头那一跃写成短剧在京城传唱,每奏此曲,歌者以铜鼓铁瑟相伴,座下无人不泪满春衫。“你叫科学院把李卿家的记帐法刊刻发行了吧,朕自内孥里给他拨银子,李卿家建议施行的,一定是好的,可惜朕没早日把他调到朝堂之上”。
早春的屋子里约略有些寒意,大学士费震微微缩了缩脖子,旋即把脊背挺得笔直,那出戏他也曾经看过,记得名字叫“孤城雪”。正在心中感慨间,听见武安国又建议道:“万岁,那本书的下部说的是查帐,北平军械制造分工精细,各作坊之间货物来往烦杂,忠烈侯怕出纰漏,专门设立了个核查科,和选购材料,出售成械的三科分立,互不统属。每过半年,单独核查帐务,查完后把结论直接向忠烈侯汇报。按北平规矩,凡手脚不干净的,将逐出工厂,各行各业永不录用。所以轻易没人敢干偷鸡摸狗之事,否则他一辈子不可能再找到饭碗…”
武安国慢慢地向朱元璋解释着李善平的发明,回到京城后,他做得最多的,就是这种悄无声息的渗透。在他的信念里,北平商人走多远,北平的新政就能走多远。北平的各种技术和规范被这个时代的人们接受越多,越有更多的人理解北平,当这个社会的基层为变革做好准备,官僚机构也好,上层建筑也罢,早晚一天要审时度势跟着改变。自己和伙伴们曾经给这片土地撒下了种子,现在需要的就是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它,看着它慢慢长大,慢慢地在中国这片的土地上蔓延,慢慢成荫。他看得到希望,所以他有足够的信心去灌溉,去守护,去等。
酒徒注:1、四脚记帐法,是出现在我国的一种复式记帐法,比西方复式记帐法略粗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