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八)
洪武皇帝朱元璋这几天心情也非常郁闷,不过杀一个罪臣蓝玉,居然闹出了这么多波折。先是平辽侯武安国千里迢迢写了加急奏折来,力陈没有确凿罪证不可妄杀大臣,否则让军中诸将寒心。接着总参几个老家伙又极力阻挠,为此事不惜和自己对着干,以国家安危为名,死活不肯同意安排两个儿子去军中领兵的安排。最可气的是太子朱标不能体会老父亲的良苦用心,三番五次前来给蓝玉说情,赶走一次又来一次,没完没了。
都怎么了,怎么一下子胆子都大了起来。朱元璋生气地想。自己在朝中向来是一言九鼎,自从立国以来,朝臣力谏也罢,苦劝也好,谁曾敢明白对自己的决定说半个“不”字,自己还经常笑他们不直言敢谏。这下可好了,所有老将军抱成团来互相支持,根据锦衣卫密报,各个老将军的家人还彼此暗中传递消息,好像要共同进退。共同进退,哼,难道以为朕还在乎多杀一两个人吗。
“父皇,锦衣卫用尽非刑,前天又逼死了蓝家两个女眷,再这样下去,没等问出结果,蓝家的人已经在狱中被杀光了”。太子朱标站在老父身后,低声哀告。
“死了更好,省得朕为如何处置他们费心,况且他们也跟在蓝玉享了不少福,人哪里有生而不死的”朱元璋没有好气的回答。“回去告诉蓝家那个小妮子,如果她再给你吹枕边风,当心朕问她干政之罪”!
“云儿没有要儿臣求情,云儿只是一味哭泣而已”,太子朱标吓得脸色煞白,紧张的为宠妃分辩。按辈分,蓝玉算是他岳父,如今父亲要杀岳父,让他左右为难。
“云儿没有要儿臣求情,云儿只是哭泣而已——”,朱元璋学着儿子的声音搡掇,“看你这副样子,哪里像个一国之君,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当帝王的就不能心软,也不能凡事都去求准确,问良心。要看看怎么对自己有利,要懂得恩威并施。那个云儿更不像个王妃,连出嫁从夫这个道理都不明白,将来怎么母仪天下”?
朱标低着头,心知老父做的很多事都有其理由,为君之道,自己的确照着老父差了许多。不敢看朱元璋的眼睛,口中兀自强辩道:“毕竟蓝玉是云儿的父亲,骨肉致亲……”。
“这时候你又明白骨肉至亲了,我的傻儿子”,朱元璋无奈的叹了口气。太子什么都好,独立主事以来,几年功夫把水师和海关都整理得一流,赢得了朝野一片赞赏。可就是太柔弱了些,将来怎么镇得住这些悍将?眼看就要四十了,这为君之道,自己还得手把手教他,“我儿,你的妃子到现在还念着骨肉亲情,我来问你,那蓝玉和常茂是什么关系”?
“姑侄,不过他们关系不太和睦”。太子朱标对常茂和蓝玉之间关系的紧张程度了如指掌。
“那常茂和冯胜冯老将军呢”?朱元璋又问。
“翁婿,好像他们之间也不太对”,朱标回答,心中也觉得奇怪,这个威北军大帅常茂怎么天生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挺好的人啊,直心肠,没看他对谁有过坏心眼儿。
“这就是常茂的聪明之处,不枉为父小时疼他一场”,朱元璋冷笑。
“聪明,他要聪明怎么会和自己亲戚和不来”?朱标奇怪的反问。
“我儿还算明白,这蓝、常、冯三家是亲戚,两家在军前,一家在总参,你能保证他们中间不出一个逆臣么”?
“这…….”,朱标无法回答,自己又不是神仙,将来的事情怎能预知。
“他蓝家一个小女儿在紧急关头还念着骨肉亲情,其他人怎会割舍骨肉致亲。将来你亲自临朝之机,看着大明一半人马都在外戚之手,不知你的龙椅子是否还能坐得安稳”?朱元璋冷笑着提醒。
朱标愣了愣,外戚之祸,汉唐皆重,父亲为自己将来地位稳固,可谓用心良苦。但杀人不见得是唯一办法。“父皇已经建立了指挥学院,底下军官都是出自军校的,没有皇命,别人调度不动,他们怎有能力造反”!
朱元璋笑了笑,儿子真是个有道“仁”君。“我儿,军校毕业的学生到军队扎下根,得需要很多年,武安国给父亲献了个良策不假,可等其效果全部得以显现,至少要待现在的军官全退役后。时下各军之中主要将佐,可多是常遇春、蓝玉、冯胜的旧部”!
朱标无语,父亲朱元璋说得俱是事实,总参也罢,军校也好,这些新鲜东西发挥出全部效用至少还需要十年时间。十年之内,一旦父亲驾鹤西游,自己能让这些将军服从调遣吗?有心认可老父的做法,眼前又浮现了属下那些期盼得目光,曹震、朱二、方明谦,自己若辜负了他们所期,如何在部将中立足?
鼓鼓勇气,太子朱标继续劝道:“父皇教训极是,可要收蓝玉兵权,像调遣冯老将军一样,让他到总参谋部任职算了,还能为父亲献计献策,何必一定要杀他全家”?
“早和你说过,谋反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非要讲证据,开了这个先例,以后诸将谋反,只要小心不被抓到证据就得宣布无罪。那岂不人人欲反?必须以此事给诸将竖个榜样,让他们非但不敢反,平时连想都不敢想。要都像元朝那时,君臣间动辄提刀相见,还成什么体统。脱古思贴木儿的例子就在那摆着,要是他早把大舅子也速迭儿砍了,还有今日之事么”?朱元璋尽力让儿子明白作为帝王的不易,元朝末年,皇帝和大臣之间互相攻击,没有任何秩序,起义军才得以在间隙中迅速发展壮大。退到草原的北元帝国迅速灭亡也有一部分原因归功于内乱。大明朝要永远吸取这些教训,才能让这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长盛不衰。
“只怕朝野间人心不服”?朱标摇摇头,有些担忧地说。
“这就是帝王之术了,恩威并施你懂不懂。你宅心仁厚,这点儿朝臣们都知道。等蓝玉这个谋反的罪名落实了,为父会念在你多次求情的份上给蓝家留一点香火,并将一些罪证不明的将领赦免了,调归你属下。这样常茂和冯胜他们还能不念你的好处?军中诸将还能不感你的恩德?其实蓝玉也不算完全冤枉,兵部贪污的案子,蓝玉无论如何也难逃干系,至少是知情不报之罪。还有他在西凉私募流民戍边、乱建城池、支持边境上茶马走私,随便一项都是杀头的罪名。若是在为父百年之后还有人替蓝玉鸣冤,你尽可替蓝玉平反,反正那时蓝家的势力已经根除了,不会对你的江山造成危害。臣子们还会认为你圣明,超越为父。哈哈”,朱元璋想到将来儿子登基,百官为这些预先安排好的仁政顶礼膜拜的样子就感到好笑,“他们都和为父说蓝玉冤枉,嘿,蓝玉造没造反为父岂能不知,但这个时候需要一个造反的出来,不冤枉蓝玉,倒让老夫冤枉谁去”?
“哈哈”,笑声在皇宫内回荡,窗外,几只鸟儿在睡梦中被惊醒,呼啦啦飞上半空。
洪武皇帝朱元璋这几天心情也非常郁闷,不过杀一个罪臣蓝玉,居然闹出了这么多波折。先是平辽侯武安国千里迢迢写了加急奏折来,力陈没有确凿罪证不可妄杀大臣,否则让军中诸将寒心。接着总参几个老家伙又极力阻挠,为此事不惜和自己对着干,以国家安危为名,死活不肯同意安排两个儿子去军中领兵的安排。最可气的是太子朱标不能体会老父亲的良苦用心,三番五次前来给蓝玉说情,赶走一次又来一次,没完没了。
都怎么了,怎么一下子胆子都大了起来。朱元璋生气地想。自己在朝中向来是一言九鼎,自从立国以来,朝臣力谏也罢,苦劝也好,谁曾敢明白对自己的决定说半个“不”字,自己还经常笑他们不直言敢谏。这下可好了,所有老将军抱成团来互相支持,根据锦衣卫密报,各个老将军的家人还彼此暗中传递消息,好像要共同进退。共同进退,哼,难道以为朕还在乎多杀一两个人吗。
“父皇,锦衣卫用尽非刑,前天又逼死了蓝家两个女眷,再这样下去,没等问出结果,蓝家的人已经在狱中被杀光了”。太子朱标站在老父身后,低声哀告。
“死了更好,省得朕为如何处置他们费心,况且他们也跟在蓝玉享了不少福,人哪里有生而不死的”朱元璋没有好气的回答。“回去告诉蓝家那个小妮子,如果她再给你吹枕边风,当心朕问她干政之罪”!
“云儿没有要儿臣求情,云儿只是一味哭泣而已”,太子朱标吓得脸色煞白,紧张的为宠妃分辩。按辈分,蓝玉算是他岳父,如今父亲要杀岳父,让他左右为难。
“云儿没有要儿臣求情,云儿只是哭泣而已——”,朱元璋学着儿子的声音搡掇,“看你这副样子,哪里像个一国之君,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当帝王的就不能心软,也不能凡事都去求准确,问良心。要看看怎么对自己有利,要懂得恩威并施。那个云儿更不像个王妃,连出嫁从夫这个道理都不明白,将来怎么母仪天下”?
朱标低着头,心知老父做的很多事都有其理由,为君之道,自己的确照着老父差了许多。不敢看朱元璋的眼睛,口中兀自强辩道:“毕竟蓝玉是云儿的父亲,骨肉致亲……”。
“这时候你又明白骨肉至亲了,我的傻儿子”,朱元璋无奈的叹了口气。太子什么都好,独立主事以来,几年功夫把水师和海关都整理得一流,赢得了朝野一片赞赏。可就是太柔弱了些,将来怎么镇得住这些悍将?眼看就要四十了,这为君之道,自己还得手把手教他,“我儿,你的妃子到现在还念着骨肉亲情,我来问你,那蓝玉和常茂是什么关系”?
“姑侄,不过他们关系不太和睦”。太子朱标对常茂和蓝玉之间关系的紧张程度了如指掌。
“那常茂和冯胜冯老将军呢”?朱元璋又问。
“翁婿,好像他们之间也不太对”,朱标回答,心中也觉得奇怪,这个威北军大帅常茂怎么天生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挺好的人啊,直心肠,没看他对谁有过坏心眼儿。
“这就是常茂的聪明之处,不枉为父小时疼他一场”,朱元璋冷笑。
“聪明,他要聪明怎么会和自己亲戚和不来”?朱标奇怪的反问。
“我儿还算明白,这蓝、常、冯三家是亲戚,两家在军前,一家在总参,你能保证他们中间不出一个逆臣么”?
“这…….”,朱标无法回答,自己又不是神仙,将来的事情怎能预知。
“他蓝家一个小女儿在紧急关头还念着骨肉亲情,其他人怎会割舍骨肉致亲。将来你亲自临朝之机,看着大明一半人马都在外戚之手,不知你的龙椅子是否还能坐得安稳”?朱元璋冷笑着提醒。
朱标愣了愣,外戚之祸,汉唐皆重,父亲为自己将来地位稳固,可谓用心良苦。但杀人不见得是唯一办法。“父皇已经建立了指挥学院,底下军官都是出自军校的,没有皇命,别人调度不动,他们怎有能力造反”!
朱元璋笑了笑,儿子真是个有道“仁”君。“我儿,军校毕业的学生到军队扎下根,得需要很多年,武安国给父亲献了个良策不假,可等其效果全部得以显现,至少要待现在的军官全退役后。时下各军之中主要将佐,可多是常遇春、蓝玉、冯胜的旧部”!
朱标无语,父亲朱元璋说得俱是事实,总参也罢,军校也好,这些新鲜东西发挥出全部效用至少还需要十年时间。十年之内,一旦父亲驾鹤西游,自己能让这些将军服从调遣吗?有心认可老父的做法,眼前又浮现了属下那些期盼得目光,曹震、朱二、方明谦,自己若辜负了他们所期,如何在部将中立足?
鼓鼓勇气,太子朱标继续劝道:“父皇教训极是,可要收蓝玉兵权,像调遣冯老将军一样,让他到总参谋部任职算了,还能为父亲献计献策,何必一定要杀他全家”?
“早和你说过,谋反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非要讲证据,开了这个先例,以后诸将谋反,只要小心不被抓到证据就得宣布无罪。那岂不人人欲反?必须以此事给诸将竖个榜样,让他们非但不敢反,平时连想都不敢想。要都像元朝那时,君臣间动辄提刀相见,还成什么体统。脱古思贴木儿的例子就在那摆着,要是他早把大舅子也速迭儿砍了,还有今日之事么”?朱元璋尽力让儿子明白作为帝王的不易,元朝末年,皇帝和大臣之间互相攻击,没有任何秩序,起义军才得以在间隙中迅速发展壮大。退到草原的北元帝国迅速灭亡也有一部分原因归功于内乱。大明朝要永远吸取这些教训,才能让这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长盛不衰。
“只怕朝野间人心不服”?朱标摇摇头,有些担忧地说。
“这就是帝王之术了,恩威并施你懂不懂。你宅心仁厚,这点儿朝臣们都知道。等蓝玉这个谋反的罪名落实了,为父会念在你多次求情的份上给蓝家留一点香火,并将一些罪证不明的将领赦免了,调归你属下。这样常茂和冯胜他们还能不念你的好处?军中诸将还能不感你的恩德?其实蓝玉也不算完全冤枉,兵部贪污的案子,蓝玉无论如何也难逃干系,至少是知情不报之罪。还有他在西凉私募流民戍边、乱建城池、支持边境上茶马走私,随便一项都是杀头的罪名。若是在为父百年之后还有人替蓝玉鸣冤,你尽可替蓝玉平反,反正那时蓝家的势力已经根除了,不会对你的江山造成危害。臣子们还会认为你圣明,超越为父。哈哈”,朱元璋想到将来儿子登基,百官为这些预先安排好的仁政顶礼膜拜的样子就感到好笑,“他们都和为父说蓝玉冤枉,嘿,蓝玉造没造反为父岂能不知,但这个时候需要一个造反的出来,不冤枉蓝玉,倒让老夫冤枉谁去”?
“哈哈”,笑声在皇宫内回荡,窗外,几只鸟儿在睡梦中被惊醒,呼啦啦飞上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