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中原大战(灭韩二)(1/2)
第五十五章:中原大战(灭韩二)
乾元七年四月,邓军先锋常遇春轻取昆阳,十日后再下襄城,威逼韩国王都阳翟,韩国震动。
阳翟,王宫
韩王韩笙无力的坐在王座上,看着殿下的众臣争吵。
这几年韩王受到的惊吓真的是太多了,十一年前,邓国就围了一次阳翟,幸得汉魏相救,三年前,陈国又围了一次,也是魏国来了才保住阳翟,现在邓国又来了,这次让不让人活了,这几年,韩国的精锐兵马早就被打光了,导致的结果就是,邓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诸卿,如今邓军已经攻下襄城,不日便会兵临阳翟城下,如今该如何是好?”韩笙有些惊慌道。
“大王无需担忧,邓军虽然来势汹汹,但是我国可向魏国、汉国求援,只要魏国和汉国发兵,邓军必退!”韩国上大夫荀庄道,在韩国文官里,一言不合就求援的思想一直占据上风,在文官们看来,韩国这么多年来,虽然屡战屡败,没有打赢过一场,但是每一次都会有魏国或者汉国来救,每一次都化险为夷,这一次相信也不会例外,所以他才会劝韩王不要慌,我们虽然打不过,但是有人能帮咱们打。
“上大夫所言甚是,还请大王宽心!”众臣附和道。
见众人都很有信心,韩王的心总算定了一些。
可是整个韩国并不是没有明白人,韩国丞相张林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留侯张良的后人,当年垓下之战后,诸国并立,韩国也趁机复国,张良有心重回韩国,但是奈何如今已经身为汉国重臣,深受汉王刘邦的信任,不忍背离,只好让自己的次子前去辅助韩王,两百多年来,张家一直都是韩国的顶尖大族,世代身居韩国高位。
张林看到此情此景,悲从心来,记得他刚刚出仕的时候,也是有些雄心壮志的,想要壮大韩国,不用再仰人鼻息,可是十几年过去,韩国越来越弱,君王懦弱,武将怕死,士卒畏战,文官纸醉金迷,醉生梦死,整个韩国都沉醉在自己的小天地不能自拔,根本看不到天下大势,如今各大强国在中原会战,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中原,哪里还顾得上韩国啊,就这样把韩国的生死放到别人手中,在张林看来是愚蠢至极。
“启禀大王,如今魏国、汉国都在全力备战中原,根本无力救援我韩国,再说了,大王身为我大韩的君王,又岂能消极怯战,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呢?臣以为,大王此时应该整军备战,这样才能有一线生机。”虽然对韩王和韩国朝野这种盲目乐观的态度很不满,但是张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韩国人,世代深受韩国大恩,在这个生死存亡之际,张林还是说出了让韩王不高兴的话。
“张相,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说大王胆怯吗?”荀庄一直都是张林的死对头,多年来一直和张林明争暗斗的,现在张林明目张胆的说韩王胆怯,荀庄当然不会放过这一个打击张林的机会了,于是阴阳怪气的说道。
“张林,你是不是太过放肆了?”韩笙一直以来都对张林不满的,现在听了荀庄的挑拨,心中怒气横生,对张林斥道。
张林知道自己的这番话肯定会引起韩王的不悦,但是事已至此,张林不得不说,如果连自己都退却了,那么韩国就真的没救了。
张林道:“臣不敢,但臣身为大韩丞相,世受王恩,不能看着大韩就此覆亡啊,如今大韩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了,大王和群臣却还在醉生梦死,将一国之存亡寄托在他人身上,臣若是再不进言,就愧对大韩列代先王。”
“张林你放肆,你真当寡人不敢杀了你?”韩笙见张林指名道姓的指着自己骂,顿时恼羞成怒,扬言要杀了张林。
可是张林对韩笙的话并不放在心上,仍倔强的仰着脸道:“就算大王今天杀了臣,臣也不得不说,这么多年来,这些话一直憋在臣的心里,到了今日,臣觉得臣若是还不说出来,臣恐怕死不瞑目,到了九泉之下,也无面目去见大韩的列代先王和为大韩鞠躬尽瘁的先辈们。”
“嘭!”韩笙一巴掌拍在案台上,怒火中烧,道:“张林,你竟然敢如此放肆,来人,将张林拉出去砍了。”
“大王万万不可啊,张相乃是国之重臣,为大韩立下汗马功劳了,岂能随意杀之。”张林一直与韩国群臣之间的关系不怎么样,韩国众臣也不怎么喜欢张林这个人,但是不喜欢归不喜欢,对于张林这个人他们也是很敬佩,这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见韩王要杀张林,纷纷出来求情,就连一直和张林作对的荀庄也不例外。
“来人,将张林打入天牢,寡人不想再看到他。”见群臣求情,韩笙也不好一意孤行,但是他实在不想再看见张林,于是命人将他打入天牢。
侍卫拖着张林离开大殿,张林一边走,一边大喊着昏君,这让韩笙更加气氛,差点没让人将张林押回来,当场砍了他。
少了张林,朝会如同韩笙预料一般顺利,散朝之后,韩国便有使臣从阳翟出发,前往昌邑求援。
常遇春攻下襄城之后便囤兵在此,不再北上,这也是邓昇的意思,以免常遇春所部孤军深入。
在常遇春拿下襄城的三日后,邓昇率领的大部分抵达襄城,稍作休整之后,便北上夺取郏县,至此,阳翟就要眼前。
乾元七年四月,邓军先锋常遇春轻取昆阳,十日后再下襄城,威逼韩国王都阳翟,韩国震动。
阳翟,王宫
韩王韩笙无力的坐在王座上,看着殿下的众臣争吵。
这几年韩王受到的惊吓真的是太多了,十一年前,邓国就围了一次阳翟,幸得汉魏相救,三年前,陈国又围了一次,也是魏国来了才保住阳翟,现在邓国又来了,这次让不让人活了,这几年,韩国的精锐兵马早就被打光了,导致的结果就是,邓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诸卿,如今邓军已经攻下襄城,不日便会兵临阳翟城下,如今该如何是好?”韩笙有些惊慌道。
“大王无需担忧,邓军虽然来势汹汹,但是我国可向魏国、汉国求援,只要魏国和汉国发兵,邓军必退!”韩国上大夫荀庄道,在韩国文官里,一言不合就求援的思想一直占据上风,在文官们看来,韩国这么多年来,虽然屡战屡败,没有打赢过一场,但是每一次都会有魏国或者汉国来救,每一次都化险为夷,这一次相信也不会例外,所以他才会劝韩王不要慌,我们虽然打不过,但是有人能帮咱们打。
“上大夫所言甚是,还请大王宽心!”众臣附和道。
见众人都很有信心,韩王的心总算定了一些。
可是整个韩国并不是没有明白人,韩国丞相张林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留侯张良的后人,当年垓下之战后,诸国并立,韩国也趁机复国,张良有心重回韩国,但是奈何如今已经身为汉国重臣,深受汉王刘邦的信任,不忍背离,只好让自己的次子前去辅助韩王,两百多年来,张家一直都是韩国的顶尖大族,世代身居韩国高位。
张林看到此情此景,悲从心来,记得他刚刚出仕的时候,也是有些雄心壮志的,想要壮大韩国,不用再仰人鼻息,可是十几年过去,韩国越来越弱,君王懦弱,武将怕死,士卒畏战,文官纸醉金迷,醉生梦死,整个韩国都沉醉在自己的小天地不能自拔,根本看不到天下大势,如今各大强国在中原会战,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中原,哪里还顾得上韩国啊,就这样把韩国的生死放到别人手中,在张林看来是愚蠢至极。
“启禀大王,如今魏国、汉国都在全力备战中原,根本无力救援我韩国,再说了,大王身为我大韩的君王,又岂能消极怯战,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呢?臣以为,大王此时应该整军备战,这样才能有一线生机。”虽然对韩王和韩国朝野这种盲目乐观的态度很不满,但是张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韩国人,世代深受韩国大恩,在这个生死存亡之际,张林还是说出了让韩王不高兴的话。
“张相,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说大王胆怯吗?”荀庄一直都是张林的死对头,多年来一直和张林明争暗斗的,现在张林明目张胆的说韩王胆怯,荀庄当然不会放过这一个打击张林的机会了,于是阴阳怪气的说道。
“张林,你是不是太过放肆了?”韩笙一直以来都对张林不满的,现在听了荀庄的挑拨,心中怒气横生,对张林斥道。
张林知道自己的这番话肯定会引起韩王的不悦,但是事已至此,张林不得不说,如果连自己都退却了,那么韩国就真的没救了。
张林道:“臣不敢,但臣身为大韩丞相,世受王恩,不能看着大韩就此覆亡啊,如今大韩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了,大王和群臣却还在醉生梦死,将一国之存亡寄托在他人身上,臣若是再不进言,就愧对大韩列代先王。”
“张林你放肆,你真当寡人不敢杀了你?”韩笙见张林指名道姓的指着自己骂,顿时恼羞成怒,扬言要杀了张林。
可是张林对韩笙的话并不放在心上,仍倔强的仰着脸道:“就算大王今天杀了臣,臣也不得不说,这么多年来,这些话一直憋在臣的心里,到了今日,臣觉得臣若是还不说出来,臣恐怕死不瞑目,到了九泉之下,也无面目去见大韩的列代先王和为大韩鞠躬尽瘁的先辈们。”
“嘭!”韩笙一巴掌拍在案台上,怒火中烧,道:“张林,你竟然敢如此放肆,来人,将张林拉出去砍了。”
“大王万万不可啊,张相乃是国之重臣,为大韩立下汗马功劳了,岂能随意杀之。”张林一直与韩国群臣之间的关系不怎么样,韩国众臣也不怎么喜欢张林这个人,但是不喜欢归不喜欢,对于张林这个人他们也是很敬佩,这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见韩王要杀张林,纷纷出来求情,就连一直和张林作对的荀庄也不例外。
“来人,将张林打入天牢,寡人不想再看到他。”见群臣求情,韩笙也不好一意孤行,但是他实在不想再看见张林,于是命人将他打入天牢。
侍卫拖着张林离开大殿,张林一边走,一边大喊着昏君,这让韩笙更加气氛,差点没让人将张林押回来,当场砍了他。
少了张林,朝会如同韩笙预料一般顺利,散朝之后,韩国便有使臣从阳翟出发,前往昌邑求援。
常遇春攻下襄城之后便囤兵在此,不再北上,这也是邓昇的意思,以免常遇春所部孤军深入。
在常遇春拿下襄城的三日后,邓昇率领的大部分抵达襄城,稍作休整之后,便北上夺取郏县,至此,阳翟就要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