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

    崇贤馆内,新年将至,学馆也已经散馆放假,要到明年上元灯节之后才重新开馆授课。馆里王公宰相们的子弟学生虽放假了,但馆里聚集的众多大儒名师却都还在馆中。

    太子承乾对崇贤馆十分重视,秦琅任馆主时拟定了崇贤馆的规章制度,并列举了发展方向,除了教授皇家宗室和宰相重臣们子弟,陪太子读书外,还给定了重要的任务,就是主编一份东宫出品的长安时报。

    同时,崇贤馆还利用馆里大儒云集的优势,为崇贤馆收集、整理、编撰天下图书,近年来,先后编成了十几套图书,并加以刊印出版,也是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更不用说,秦琅在时,还让太子从东宫内坊拔钱,于京畿,建立了两所书院,分别为白鹿洞书院和白鹭洲书院,这两个书院相当于是崇贤馆的附属书院,优选年轻才俊入学授课。

    近年魏王李泰得皇帝特许,于长安城中开府设幕,并特许建文学馆,招纳四方名士才子入馆,李泰礼贤下士,也仿崇贤馆投入了许多钱帛,又是编辑发行了《京报》,又是建立起了长安最大的私人图书馆文渊阁,藏书超十万册。

    魏王又经常前往国子监,笼络读书人,还在长安搞了好几家坊内社学,专门挑选长安百姓人家的子弟,资助他们入学。

    李泰似乎处处在模仿着皇太子兄长,虽然眼下来说,魏王府还是处处模仿东宫,但还从未能超越,但有这么一个小老弟一直在后面盯着,总是件让人不舒服的事情。

    尤其是皇帝的态度,皇帝对于越长越肥胖的魏王李泰,居然是越来越宠幸,对于这位不仅特许留京不到封地西宁州就藩,甚至还特旨让他建文学馆,还给他拔钱,他那文渊阁的十万册图书,就大多数是皇帝送给他的。

    如今十六岁的魏王李泰,虽然越长越胖,可在长安的名头倒是越来越好,名声直追圣贤太子李承乾,民间还有了四贤王的名头,这让承乾不免有时会很恼火,但又不好在皇帝面前说。

    要不,就会显得他这个太子哥哥小气,容不得胞弟。

    可承乾却不相信白白胖胖的魏王李泰,真的只是想做个风雅的贤王,他这般卖力表现,还是为笼络士人,邀买人心,最终还是冲着权力去的。

    同样已经做了父亲的承乾,内心已经不再是那般单纯了。

    为崇贤馆里的学士、直学士、正字、校书等一众官吏、先生们发放了丰厚的年终福利之后,承乾告别了众人,走出了馆门。

    回到自己的书房,承乾脸上的微笑尽去。

    “殿下,太子千牛贺兰楚石在外候见!”

    贺兰楚石是东宫太子千牛,一名勋贵子弟出身的侍卫武官,他父亲贺兰师仁是应山郡公,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

    贺兰师仁是个三品官,散骑常侍虽说不是什么要职,但位尊品高,居皇帝顾问,本就是安排给一些重臣养老之职,贺兰师仁乃是鲜卑贵族,关陇名门,其父贺兰蕃曾任隋朝吏部尚书,其先祖贺兰讷更曾是北魏道武帝的舅父,曾任北魏尚书令。

    不过,在长安城里,贺兰楚石这样的勋戚子弟太多了,毕竟关陇集团乃是曾经缔造了四个王朝的贵族集团,四朝一脉相承,代代勋贵。而唐开国以来,又有大量的军功新贵,还有许多旧士族归附,大都云集长安,一个郡公的儿子真不稀奇。

    贺兰楚石被带进殿中,他年纪轻轻,风度翩翩。

    “殿下!”

    承乾瞧了眼他,“你说你翁丈有话要带给我?”

    贺兰楚石的老丈人却正是当朝吏部尚书侯君集,中书门下的宰相,参预政事。

    勋戚们相互联姻,从来都是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贺兰家是北魏鲜卑老贵族,几百年的名门,侯君集家虽也是关陇将门,但以前只是代北小军头,地位哪及贺兰家,所以侯君集发达之后,立马也开始找那些名门联姻。

    五姓七家瞧不上三水侯家,关陇六姓同样也是不稀罕侯家的,倒是如贺兰家这样的旧贵族,在新朝因为站错队,地位很尴尬,于是便跟新贵宰相侯君集瞅对了眼,两家联姻,互利互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