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赵普满腔热血给赵匡义无视,心中自是郁闷。但该过的小日子还得过。

    赵匡胤、赵匡义两兄弟不在,窦仪、赵普分管滁州军政,全权负责滁州一切事务。

    两人意图效仿罗幼度在庐州的淮盐政策,拉拢民心,巩固大周在滁州的根基,给赵家兄弟擦屁股。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再好的仁政,也需要施展的空间。

    罗幼度本就因逼降孟蜀名动天下,当世一流俊杰。他入庐州持军整齐,秋毫不犯。即便如此,那些商贾一样不信罗幼度会以持正的态度跟他们做生意。

    第一桶金还是罗幼度强收“保护费”获取的。

    商贾得了利之后,再配上罗幼度的名望,庐州上下方才令人放心与之交易。

    和州士绅也是如此。

    若无庐州打下的基础,他们哪里会轻信罗幼度的三言两语?

    但窦仪、赵普又是哪个山坳里跑出来的人物?

    窦仪尚好,至少还有一个进士身份,文学功底扎实,与城中士绅往来不受讨厌。

    赵普就惨了,虽有满腹韬略,但四书五经都没有读全,也就对《论语》较熟。跟真正读过书的士绅大儒交谈,一开口文化功底就露馅了。

    尽管没有表现出来,可心底那股赤裸裸的鄙视,赵普焉能感受不到?

    滁州府库给赵匡胤用来嘉奖将校,城中士绅商贾也给赵匡义搜刮了遍,用来犒军。

    就窦仪、赵普手中根本没钱收盐,想要跟罗幼度那样卖名?

    谁又鸟他们?凭什么取得滁州士绅商贾的信任?

    故而窦仪、赵普面对赵家兄弟丢下的烂摊子是一筹莫展。

    有一份好的答卷摆在面前,他们没墨水抄不下去。

    只能两人大眼瞪小眼,毫无办法。

    “则平……”窦仪见淮盐路不通,打算亲自下乡入县:“秋收将至,州府内的县村亦有躁动,不能让他们受到白甲军的影响,我亲自去拜会县令、耆老,让他们帮着安抚民心。滁州城就交给你了……”

    赵普苦笑答应,心底也开始后悔为何早些年不多读一些书。

    看着窦仪遗留的公文,赵普取过来处理。

    这类州府琐事,对于赵普来说那是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