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年长好长欢夜,满意同心同梦人。
六品官阶不高,胜在捡了个京官的名头,台面上该有的体面一应俱全。沈长欢是头生女,也是嫡长女,这样的身份,向来该得到家中最高质量的教养,以备将来无论样貌仪态,还是品行学问,都可以拿出去,成为家族的活招牌。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孩,往往有着正室嫡出带来的骄傲,同时也碍于家门不高,有着一种细弱游丝而甩不掉的失落,尤其一对上世家高门的贵女,若不懂得知足,努力自我排解,这种失落更加容易演变成自卑,日渐混杂成一种难以言喻的矛盾。
沈长欢便是其中的典型。
她的母亲曹氏是姑表姐弟儿时订亲,嫁过来是正室嫡妻,却徒有尊重,无宠爱可言。其实于后宅妇人而言,一份来自夫君的尊重,还有亲生的儿女,已经足够一世立足。然而,沈长欢还未满月,家中就有了白胖健壮的庶长子,生母是一位从老家正经文书聘来、十分得宠的贵妾姨娘。
从记事起,沈长欢并不缺少父母的疼爱,连她的名字都是这样温柔多情,朝暮与共,合心长欢,足以见得大女儿出生时,后院虽然养着不少妾侍通房,曹氏夫妻仍然情好。
只是不幸,那个庶出的弟弟很快得了风寒,药石无医,早早夭折。贵妾姨娘爱子情深,日夜哀哀哭泣,身子也被拖垮,不出半月也玉殒香消。长欢的父亲将爱妾母子风光葬了,铁青了几日脸,始终不和正妻说一句话。
那时候,沈长欢还是襁褓婴儿,懵懂不知,她母亲身边的陪嫁丫头却牢记在了心头,等着大小姐慢慢懂事,便时不时寻了空子,有意无意地提起多年前,她的父亲为了一个命薄早逝的庶子、一个不懂轻重的小妾,生生要断送结发夫妻的恩义。
沈长欢有几分早慧之像,听得懂妈妈的含沙射影,心中笼上了阴霾。可她想到自家的门楣,绝比不过世家大族规矩森严,一切皆有定数章程——在自家,所有人的荣辱贵贱,都是她父亲一念之间。
衡量清楚了这点,再看看母亲的云淡风轻,想想自己享受着的锦衣玉食,沈长欢退缩了,选择了听过便忘,暗吞不甘。
庶长子与贵妾的事儿僵持了小半年,曹氏听了陪房妈妈的劝,每天坚持白日送粥点,夜里做汤羹,隔三差五还会奉上亲手做的衣裳鞋袜,放下东西便走,绝不多话,剩下的精力都用在了尽本分,将内外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女儿也照顾得玲珑可爱,乖巧懂事。
长欢父亲爱重那位青梅竹马的贵妾,更看重家门在外的名声,虽然气恼正妻的所作所为,也架不住妻子的静默,更不愿意乱了嫡庶尊卑,徒叫外人参一个“内闱不修”。加之曹家的太太曹沈氏,既是长欢的外祖母,亦是姑祖母,见不得女儿受夫君与妾侍的委屈,也时常递了话进来规劝。
几重的考量之下,长欢摇摇晃晃学会爬时,父亲重新歇息在了母亲房中。时日辗转,春秋变换,这位大小姐快满两周岁的时候,曹夫人又诊出了身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下了嫡长子。
后来的几年里,沈长欢陆陆续续有了很多弟弟妹妹,有嫡亲手足,也有庶母所出。那会同阶层里,人人都说,这户人家上下不挨,各处都平平,唯独子孙昌盛,也算是不错的福泽。
六岁时,曹沈氏给这个小外孙女牵线,寻了一位教养嬷嬷,早早教导她娴静知礼,温敦大方,成为一位值得称赞的淑女。长欢晓得利害,听训学习都极为尽心,也是这个时候,那个陪嫁的大丫鬟开始挑唆,也被她堵了回去。
“姐姐同我说这些话,貌似是一心为主,见不得母亲受屈,可我母亲含屈忍痛,忍耐了数年,才换来现在的好光景,姐姐即便不懂她的心思,何至于要这样害她?”年幼的长欢站在书桌前,打扮得玉雪可爱,手中握着湖笔,一张小脸稚气未脱,说话吐字却掷地有声。
那位丫鬟正添油加醋,发挥得酣畅淋漓,一下子被堵得瞠目结舌,不知该如何继续下去。反而是长欢作为稚龄女儿,说起内宅之争,竟半点不觉得尴尬:“大弟弟夭折,父亲伤心,母亲是嫡母,必然也伤心,两下都心结郁闷,生出一点误会也不奇怪,母亲尚且没有日日挂怀,怎就值得姐姐如此记恨?更莫说父亲是主人,没有下人说主人不是的道理。而且,我若听了姐姐的唆摆,和自己的父亲起嫌隙,非但不能为自己或母亲争回什么,反而会惹父亲讨厌,还会连累几个嫡亲的弟弟妹妹,岂非太不上算?”
小小的孩儿眸子清亮,紧紧盯着已经冷汗直冒的大丫鬟:“姐姐是母亲的陪嫁,我很该尊重,即使姐姐有心要做父亲身边的人,成了通房贱妾,只要能安守本分,我也会以礼相待。可你有心算计,想叫我们正房失势,就是不忠不义,没有再被宽容的道理。”
一场单方面的碾压以大丫鬟被发卖收场。曹氏心有余悸之外,大大诧异于女儿的幼年缜密,有意好好栽培,将来嫁个高门显赫之家也绰绰有余。
不曾想,一朝祸殃临头,夫婿落狱,很快问斩,家中男丁年十二以上皆流放西疆凉州,家产查抄,宅院夺封,女眷幼儿流落无依,几个年轻貌美的小妾或四散奔逃,或充入教坊勾栏。曹氏失了爱子,还要养活庶子庶女,靠着娘家一点接济,勉强有个栖身之所。
天命不怜,不久曹沈氏病逝,孤儿寡母几乎到了末路,沈长欢成了冷香阁中沈离枝,还没适应这个身份,转眼又成了“盛离枝”,再踏出一步,便是“盛姨娘”、“盛通房”。
如是终此一生,儿时刻在沈长欢骨血中的骄傲和自尊,掌上明珠的欢愉和幸福,都将化作黄粱幻梦,一去不复返了。
六品官阶不高,胜在捡了个京官的名头,台面上该有的体面一应俱全。沈长欢是头生女,也是嫡长女,这样的身份,向来该得到家中最高质量的教养,以备将来无论样貌仪态,还是品行学问,都可以拿出去,成为家族的活招牌。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孩,往往有着正室嫡出带来的骄傲,同时也碍于家门不高,有着一种细弱游丝而甩不掉的失落,尤其一对上世家高门的贵女,若不懂得知足,努力自我排解,这种失落更加容易演变成自卑,日渐混杂成一种难以言喻的矛盾。
沈长欢便是其中的典型。
她的母亲曹氏是姑表姐弟儿时订亲,嫁过来是正室嫡妻,却徒有尊重,无宠爱可言。其实于后宅妇人而言,一份来自夫君的尊重,还有亲生的儿女,已经足够一世立足。然而,沈长欢还未满月,家中就有了白胖健壮的庶长子,生母是一位从老家正经文书聘来、十分得宠的贵妾姨娘。
从记事起,沈长欢并不缺少父母的疼爱,连她的名字都是这样温柔多情,朝暮与共,合心长欢,足以见得大女儿出生时,后院虽然养着不少妾侍通房,曹氏夫妻仍然情好。
只是不幸,那个庶出的弟弟很快得了风寒,药石无医,早早夭折。贵妾姨娘爱子情深,日夜哀哀哭泣,身子也被拖垮,不出半月也玉殒香消。长欢的父亲将爱妾母子风光葬了,铁青了几日脸,始终不和正妻说一句话。
那时候,沈长欢还是襁褓婴儿,懵懂不知,她母亲身边的陪嫁丫头却牢记在了心头,等着大小姐慢慢懂事,便时不时寻了空子,有意无意地提起多年前,她的父亲为了一个命薄早逝的庶子、一个不懂轻重的小妾,生生要断送结发夫妻的恩义。
沈长欢有几分早慧之像,听得懂妈妈的含沙射影,心中笼上了阴霾。可她想到自家的门楣,绝比不过世家大族规矩森严,一切皆有定数章程——在自家,所有人的荣辱贵贱,都是她父亲一念之间。
衡量清楚了这点,再看看母亲的云淡风轻,想想自己享受着的锦衣玉食,沈长欢退缩了,选择了听过便忘,暗吞不甘。
庶长子与贵妾的事儿僵持了小半年,曹氏听了陪房妈妈的劝,每天坚持白日送粥点,夜里做汤羹,隔三差五还会奉上亲手做的衣裳鞋袜,放下东西便走,绝不多话,剩下的精力都用在了尽本分,将内外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女儿也照顾得玲珑可爱,乖巧懂事。
长欢父亲爱重那位青梅竹马的贵妾,更看重家门在外的名声,虽然气恼正妻的所作所为,也架不住妻子的静默,更不愿意乱了嫡庶尊卑,徒叫外人参一个“内闱不修”。加之曹家的太太曹沈氏,既是长欢的外祖母,亦是姑祖母,见不得女儿受夫君与妾侍的委屈,也时常递了话进来规劝。
几重的考量之下,长欢摇摇晃晃学会爬时,父亲重新歇息在了母亲房中。时日辗转,春秋变换,这位大小姐快满两周岁的时候,曹夫人又诊出了身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下了嫡长子。
后来的几年里,沈长欢陆陆续续有了很多弟弟妹妹,有嫡亲手足,也有庶母所出。那会同阶层里,人人都说,这户人家上下不挨,各处都平平,唯独子孙昌盛,也算是不错的福泽。
六岁时,曹沈氏给这个小外孙女牵线,寻了一位教养嬷嬷,早早教导她娴静知礼,温敦大方,成为一位值得称赞的淑女。长欢晓得利害,听训学习都极为尽心,也是这个时候,那个陪嫁的大丫鬟开始挑唆,也被她堵了回去。
“姐姐同我说这些话,貌似是一心为主,见不得母亲受屈,可我母亲含屈忍痛,忍耐了数年,才换来现在的好光景,姐姐即便不懂她的心思,何至于要这样害她?”年幼的长欢站在书桌前,打扮得玉雪可爱,手中握着湖笔,一张小脸稚气未脱,说话吐字却掷地有声。
那位丫鬟正添油加醋,发挥得酣畅淋漓,一下子被堵得瞠目结舌,不知该如何继续下去。反而是长欢作为稚龄女儿,说起内宅之争,竟半点不觉得尴尬:“大弟弟夭折,父亲伤心,母亲是嫡母,必然也伤心,两下都心结郁闷,生出一点误会也不奇怪,母亲尚且没有日日挂怀,怎就值得姐姐如此记恨?更莫说父亲是主人,没有下人说主人不是的道理。而且,我若听了姐姐的唆摆,和自己的父亲起嫌隙,非但不能为自己或母亲争回什么,反而会惹父亲讨厌,还会连累几个嫡亲的弟弟妹妹,岂非太不上算?”
小小的孩儿眸子清亮,紧紧盯着已经冷汗直冒的大丫鬟:“姐姐是母亲的陪嫁,我很该尊重,即使姐姐有心要做父亲身边的人,成了通房贱妾,只要能安守本分,我也会以礼相待。可你有心算计,想叫我们正房失势,就是不忠不义,没有再被宽容的道理。”
一场单方面的碾压以大丫鬟被发卖收场。曹氏心有余悸之外,大大诧异于女儿的幼年缜密,有意好好栽培,将来嫁个高门显赫之家也绰绰有余。
不曾想,一朝祸殃临头,夫婿落狱,很快问斩,家中男丁年十二以上皆流放西疆凉州,家产查抄,宅院夺封,女眷幼儿流落无依,几个年轻貌美的小妾或四散奔逃,或充入教坊勾栏。曹氏失了爱子,还要养活庶子庶女,靠着娘家一点接济,勉强有个栖身之所。
天命不怜,不久曹沈氏病逝,孤儿寡母几乎到了末路,沈长欢成了冷香阁中沈离枝,还没适应这个身份,转眼又成了“盛离枝”,再踏出一步,便是“盛姨娘”、“盛通房”。
如是终此一生,儿时刻在沈长欢骨血中的骄傲和自尊,掌上明珠的欢愉和幸福,都将化作黄粱幻梦,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