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士信直接用权力将刘燕客提拔起来,成为他的臂膀之一,协助他处理刑事上的事物。刘燕客在刑部多年,虽然地位不高,可处在关键位置,对于刑部上下的大小事情了若指掌。哪些人是刘德威提拔的起来的,哪些人跟他走得近,都了如指掌。
罗士信能够轻易的避开他们,搭建培养自己的班底。罗士信终究是刑部尚书,真正是刑部主事者而且他背后还有李渊、李世民的支持,一切资源都在刘德威之上。刘德威只有在罗士信初掌刑部,懵懂无知的时候有点点机会,但是罗士信不是屈突通,并没有给刘德威可趁之机。
站稳了脚跟之后,面对罗士信培养自己的班底的举措,已经没有机会制止了。刘德威也是聪明人,没有选择与罗士信死磕。罗士信也没有对刘德威动手。毕竟他的地位刚刚稳固,而刘德威确实有功于刑部,有着极强的威望。兼之刑部侍郎官职并不小,身在朝堂之中,并非说撤就撤的,即便是刑部尚书也没有权力撤刑部侍郎的职位。
不过罗士信在短短的瞬间内掌控了刑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不只是掌控,而且干的还很不错。
有了刘燕客这个司法百事通的存在,罗士信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刑事判决。他为人本就不偏不移,不惧强权审查案件,有一是一,毫不含糊,以颇有名望。
真正让罗士信意外的还是萝,他原以为萝在政务上的能力出类拔萃,但是在司法上的知识会略有不及。但没想到萝在司法上的知识比之刘燕客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他的性格与脾气天生就是挑刺的料。任何细节上的毛病都在他面前无所遁形,他能够从下面收上来的刑部案件中,通过地方官员对案件的处理判断官员是庸是昏是方是正,秉公处喇余,还会不是的上疏一封。
他哪里知道历史上的萝就是从御史台走出来的谏官宰相,相比治世,司法上的才能并不逊色他的治世能力。
短短的月余时间,已有一名刺史三名县尉让他拉下马了。
李世民不只是一次感慨,如此人物不入御史台,纠察百官,实在是屈才。
罗士信的成绩有目共睹,才一个月便让那些以为他是在刑部混履历晋升的人,大跌眼镜。
李世民见罗士信带着得意的得瑟,也不夸了,免得他得意的开起了染坊,只是正色道:“庐江王李瑗处心积虑的谋划多年,毫无半点异样,可见隐藏的极深,这其中牵连定然不小。你执掌刑部不过两月,便遇上这种大案,还需谨慎一些。御史大夫杜淹经验丰富可以多多参考他的建议,大理寺卿崔善为老而持重,可以向他咨询细节问题。”
罗士信看得出来,李世民真的很重视此事,不免好奇问道:“这主审为什么是我?”
李世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意外道:“没信心?那好,我可以收回成命,让崔善为来当这个主审……”
“谁说的!”罗士信就跟踩了尾巴的猫儿一样,一下子跳了起来,“不就是一个主审官嘛,多大的事情。保证处理的妥妥当当的,正好,我也有一件事情需要确认一下。”
李世民淡淡一笑,他这么任命自然是有原因的。依照正常的眼光来看崔善为、杜淹不论经历阅历还是资历都在罗士信之上,理当以他们为先。可是李世民向来都不是用正常眼光看事情的人物,在用人上他重视能力才重视德才。
杜淹才能自不用说,确实能够很好的胜任,可是他为人贪,不够清廉,容易受到利诱。崔善为严厉廉明,但为人死板不够圆滑,两人都有各自的缺点……
而罗士信固然在表面上都不如他们,但本质却在两人之上,而李世民看中的就是这个本质。
更主要的是他将罗士信推倒刑部尚书这个位子上目的就是在刑法上安排自己的人,以便皇权过渡的时候面对不可预料的问题面前,在关键的岗位上有自己的人。他的亲信都让他安排到了各处,刑部则是罗士信,此事正好用来试水。(未完待续……)
...
罗士信能够轻易的避开他们,搭建培养自己的班底。罗士信终究是刑部尚书,真正是刑部主事者而且他背后还有李渊、李世民的支持,一切资源都在刘德威之上。刘德威只有在罗士信初掌刑部,懵懂无知的时候有点点机会,但是罗士信不是屈突通,并没有给刘德威可趁之机。
站稳了脚跟之后,面对罗士信培养自己的班底的举措,已经没有机会制止了。刘德威也是聪明人,没有选择与罗士信死磕。罗士信也没有对刘德威动手。毕竟他的地位刚刚稳固,而刘德威确实有功于刑部,有着极强的威望。兼之刑部侍郎官职并不小,身在朝堂之中,并非说撤就撤的,即便是刑部尚书也没有权力撤刑部侍郎的职位。
不过罗士信在短短的瞬间内掌控了刑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不只是掌控,而且干的还很不错。
有了刘燕客这个司法百事通的存在,罗士信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刑事判决。他为人本就不偏不移,不惧强权审查案件,有一是一,毫不含糊,以颇有名望。
真正让罗士信意外的还是萝,他原以为萝在政务上的能力出类拔萃,但是在司法上的知识会略有不及。但没想到萝在司法上的知识比之刘燕客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他的性格与脾气天生就是挑刺的料。任何细节上的毛病都在他面前无所遁形,他能够从下面收上来的刑部案件中,通过地方官员对案件的处理判断官员是庸是昏是方是正,秉公处喇余,还会不是的上疏一封。
他哪里知道历史上的萝就是从御史台走出来的谏官宰相,相比治世,司法上的才能并不逊色他的治世能力。
短短的月余时间,已有一名刺史三名县尉让他拉下马了。
李世民不只是一次感慨,如此人物不入御史台,纠察百官,实在是屈才。
罗士信的成绩有目共睹,才一个月便让那些以为他是在刑部混履历晋升的人,大跌眼镜。
李世民见罗士信带着得意的得瑟,也不夸了,免得他得意的开起了染坊,只是正色道:“庐江王李瑗处心积虑的谋划多年,毫无半点异样,可见隐藏的极深,这其中牵连定然不小。你执掌刑部不过两月,便遇上这种大案,还需谨慎一些。御史大夫杜淹经验丰富可以多多参考他的建议,大理寺卿崔善为老而持重,可以向他咨询细节问题。”
罗士信看得出来,李世民真的很重视此事,不免好奇问道:“这主审为什么是我?”
李世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意外道:“没信心?那好,我可以收回成命,让崔善为来当这个主审……”
“谁说的!”罗士信就跟踩了尾巴的猫儿一样,一下子跳了起来,“不就是一个主审官嘛,多大的事情。保证处理的妥妥当当的,正好,我也有一件事情需要确认一下。”
李世民淡淡一笑,他这么任命自然是有原因的。依照正常的眼光来看崔善为、杜淹不论经历阅历还是资历都在罗士信之上,理当以他们为先。可是李世民向来都不是用正常眼光看事情的人物,在用人上他重视能力才重视德才。
杜淹才能自不用说,确实能够很好的胜任,可是他为人贪,不够清廉,容易受到利诱。崔善为严厉廉明,但为人死板不够圆滑,两人都有各自的缺点……
而罗士信固然在表面上都不如他们,但本质却在两人之上,而李世民看中的就是这个本质。
更主要的是他将罗士信推倒刑部尚书这个位子上目的就是在刑法上安排自己的人,以便皇权过渡的时候面对不可预料的问题面前,在关键的岗位上有自己的人。他的亲信都让他安排到了各处,刑部则是罗士信,此事正好用来试水。(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