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善今天意外的很好说话,什么条件都没提,就直接把如何选种插秧的方法贡献出来了,倒让杨绍光突然觉得有些受之有愧。

    俞善浑然不觉杨绍光的想法,她是真心想要在石江县推广移栽水稻的。

    这里每年春天都雨水丰沛,听俞根叔说,像今年这般,接连不断的雨水把种下的稻种沤烂,秧苗泡坏根的事情时有发生。

    确实,直播水稻省时省事,种子一撒就完事了,光人力成本不知道省了多少。

    相比之下,移栽插秧就要麻烦许多。

    “不瞒二位大人,插秧之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俞善觉得一件事情想要做成,只说它的好处是不成的,还必须要让人知道底线在哪儿,于是坦言相告,把缺点一一道来:

    “首先,就是费时费力费人工,不光要育秧,还要占一片秧田;等秧苗长到足够高再移栽,又要费一遍功夫。虽然农家人力不值钱,可像今年这种特殊情况下,劳力紧张,就还是直播更适宜一些。”

    听到俞善字字句句说得都是插秧移栽的法子不好,郭县尉反而起了好奇心:“那你为什么还要多费这一遍事呢?”

    俞善笑了:“好处是这样精心侍弄,移栽以后稻秧根强苗壮,抗性更高,例如石江县雨水多,这些天阴雨连绵,村子里许多稻田就经不起淹,我稻田里的秧苗丝毫不受影响。”

    这事儿也是谈资的一部分,郭四通和杨绍光都是听过的。

    “且插秧可以做到疏密有度,不会像直播撒种那样,疏的疏,挤的挤,过疏的要费时补苗;撒得过密,稻子挤成一团,根系又扎得浅,很容易倒伏。”

    俞善停了一下,又补充道:“撒种的时候,还要特别防着鸟儿、老鼠偷食种子,被偷走几粒种子,就有一片出苗不齐;秧田小容易看护,损失也少一些,等长成苗插到地里就不怕了。”

    “要教你这么说,除了耗费人力之外,插秧法居然没有其他缺点了?”杨绍光听得仔细,也都听懂了。

    他一个世家子,不说五谷不分吧,至少当县令之前是不辨菽麦的,能做到如今这一步相当的不容易。

    俞善摇摇头:“自然是有缺点的,又要育苗,又要移栽,移栽之后秧苗的根系多多少少会受损,灌水返青也要三五天才能缓过来,这耽误的都是稻子生长的时间,所以移栽插秧会比直播晚几天收成,但是又好在这稻子的口感上更胜一筹。”

    杨绍光听了放声大笑,对郭四通说:“老郭,你瞧瞧,俞小娘子的话术了得,口口声声说着插秧之法的不足,然而每项不足都有一桩好处来补齐,倒叫人难以取舍啊。”

    俞善听他点出自己的小心思,连脸都不带红一下的,笑眯眯的辩解道:“大人,正所谓卖花夸花香,想要别人的认同,还是得当夸则夸,尤其要不怕丑,自卖自夸。”

    “不过多说无益,二位大人跟我到田里转一圈,亲眼看看就知道了。”

    俞善诚邀杨、郭二人亲自下田走一趟:“我在村中有八亩水田,都是中田,恰好可以用来做参考;而且那块地包在四邻中间,众目睽睽之下,我也动不了什么手脚,等到夏收大人对比一下产量就知道了。”

    杨绍光敏感的察觉到俞善话里有话:“你的意思是,插秧之法,还能提高产量?”

    由不得杨绍不心动,往大了说,能够提高稻田产量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往小了说,界时上报朝廷,不仅是俞善的功劳,更是他的政绩。

    俞善指了指杨绍光面前摆着的手册:“产量的提高不是哪一件事就能决定的,从选种开始,我就做足了功夫,但都是些人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我敢担保,夏收时,我的田里产出一定会比旁人高。”

    俞善很清楚,最能提高稻米产量的,其实是育种。然而这件事没有十年八年功夫,没有科学的手段选育和足够的运气能找到适合的株本,是不可能马上实现的。

    她只能从人力可及且立竿见影的方面入手,譬如选种,譬如插秧。譬如积肥。

    杨绍光和郭四通今日虽然是便服出行,可都穿着官靴,底厚帮高不怕泥泞,俞善一说,他们二人便欣然同意了,反正眼见为实,这才是他们今天来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