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自称“罪臣”的意思,是把自己放在了明朝旧臣的地位上。

    “洪承畴,你身为大明重臣,失节一事朕并不怪你。国运艰难,很难要求人人殉国,况且你被俘之后也曾绝食明志,只是后来没有经受住诱惑罢了。降清之后,献策倡导儒学、安抚汉民,虽本质上是为清廷统治出力,然客观上保护了汉人未遭到大规模屠杀,有意无意间算是做了件好事。”

    洪承畴一听朱由榔如此评价自己,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文人皆爱名——这一特质点说不上是好还是坏。

    洪承畴的心事其实就是怕日后史书上留下骂名。

    今日朱由榔如此评价,倒是让他心中一宽。

    “你有才,可以说乃当今天下少有的帅才,此为长;但修身养性不够,没有如孙承宗、史可法等养成浩然正气,此为短。朕可说断言,今如不是归降于朕,百年之后莫说汉人的史书你会留下骂名,即使清人修史,也会将你列为‘贰臣’。你明白吗?”

    “罪臣明白。”

    洪承畴聪明过人,当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他降清,是因为当时对清有利。若清朝统治稳固了,自会大力宣传忠臣孝子,对于他这种降清之臣,为了警醒后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予以鞭挞。

    事实上,原来的历史上,乾隆帝确实在修明史时,将洪承畴列为了“贰臣”。

    “朕一直奉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用人原则,自己身上的污点自己去洗。就如李成栋,乃‘嘉定三屠’的制造者,‘扬州十日’也有参与,如今是朕的右路军大元帅。还有李定国,曾经攻打过衡州,朕还因此被俘过,如今是朕左路军大元帅。他们二人会在史书上留下美名的。”

    “朕封你为兵部侍郎,望你发挥自己所长,建立功勋,洗清失节降敌的污名。”

    “臣……,臣无地自容,陛下隆恩臣铭记于心,一定洗心革面,再建功勋。”洪承畴感动地泪流满面。

    是啊,不但没有处以极刑,还为他提供了一个正名的机会,这是意外之喜,如何不让他感动非常?

    “济尔哈朗,还有何疑问?”朱由榔转向济尔哈朗问道。

    “陛下,敢问满人可以留辫子么?”济尔哈朗问道。

    朱由榔一愣。

    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想过。

    他知道,对于满人来说,割掉辫子如同要他们的命一般。

    是强迫他们割掉辫子,还是遵从他们的民族习惯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牵涉到了很多政治问题。

    不遵从他们的民族习惯,跟朱由榔倡导的优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不符。

    遵从吧,好像也不妥。满族毕竟建立过一个王朝,久而久之,会不会心念故国,萌生反意呢?

    好为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