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四五日,一直到三月底,李成栋的第二份奏章总算是来了。
这份奏章没说别的事,专门说文质的事迹以及对其身后事的安排。
“臣李成栋诚惶诚恐启奏陛下:前次军报,臣因战后事繁,有千户臣文质壮烈赴死一事未曾奏明,实臣之过,伏请陛下降罪。”
“千户臣文质壮烈赴死事如下……,自文玉以下,其余四十五名亲兵皆力战而死。今臣已将臣文质及其四十六名亲兵尸体尽数找到,因天热无法久放,臣已命人就地安葬,刻碑以记其事。”
“闻知臣文质事后,臣深感敬佩与欣慰,其临危不惧,不惜已身与敌同归于尽,激励将士奋勇杀敌,实此战取胜之关键所以。臣夙夜细思,将士慷慨赴死,赖陛下教化作育之功;一日之内连克连捷,皆是陛下耳提面命之果。臣本愚钝,不敢贪天之功。”
“以上种种,叩请圣裁。”
朱由榔看罢,心道:“行吧,你说是忙忘了,就当是忘了吧,只要掩盖过去,别留下把柄就行。不过,知道不敢贪天之功,也算有所进步。”
……
李成栋的折子到了,朱由榔的行动就快了。
连发三道圣旨。
第一道,封李成栋为奉天靖难推诚建成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其下有功将佐皆有升赏;并赐内库银二十万两奖赏三军。
着重一提的,是封活下来的文质的四名亲兵文金、文银、文铜、文铁为大内三等侍卫。
朱由榔之所以要将四人要到身边当侍卫,一来是感四人忠义,这样的人当侍卫,忠心护主是绝对错不了的;二来让四人在广州当差,也好就近照顾文质家眷;三嘛,朱由榔很担心,他们在完成将文质尸体抢回的使命之后,会自杀以谢。五十名亲兵都死了,他们会独活?
有了这道旨意,他们就不会做那样的傻事了。
第二道,追封文质为奉天翊卫振威伯,其妻苏氏封诰命,其嫡子文武习武为锦衣卫百户,庶子文礼习文,进内务府当差。
恩准文家设奠,由礼部派员以伯爵之礼治丧。
第三道,将文质事迹抄报各军、各府,大力宣扬,以激励军民士气。
这三道旨意一下,满朝文武登时就炸了锅了。
李成栋被封为二等伯,这在情理之中,大家不说什么。可文质竟然以一个千户身份也被封为伯,虽然是四等,也不是世袭罔替,但这恩宠也太过了吧?凭什么呀?难道就凭他死得壮烈?
这让张家玉、林察、杨国栋这些领兵大将作如何想?难道文质的功劳比他们还大?这以后若是再有此类事情,当如何奖赏,也如文质一样吗?
大臣们反对也无用,过去还可以有给事中将圣旨封驳的事,可现在给事中让皇上给集体解散了,从体例上,根本无法将圣旨驳回了。
别的大臣不说,就连六位大学士也不理解。这不,在四月初一的“黎明会”上,由首辅瞿式耜问了出来。
“皇上,臣等对于封赏文质之事颇不理解。文质忠烈,的确应该给予封赏,但臣等以为过厚的封赏,反而不好。若是以后再有此等英烈,当如何处之?也依此例?还忘陛下给臣等解惑。”
“好吧,朕就给你们说道说道。”
“朕之所以如此厚赏文质,有三个考虑。其一,文质死得壮烈,还不算什么,史上死得壮烈的人有的是。关键令人敬佩的是他主动赴死,不是被动而死,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其二,我永历朝新立,日后与清兵恶战恐怕越来越多,仗也会越打越大,军人需要这种勇气,我朝也需要作养这种浩然正气,只要这股子气起来,清兵再是强悍也不足为惧。所以,必须树立这样一个旗帜性的人物;其三,你们也应该能够清楚,当是时,情势非常凶险,如果文质稍有退缩,就会酿成大祸,以清兵的战力,李成栋三万人马军覆没都是有极大可能的。也就是说,文质的死,激励了亲兵,激励了军,顶住了清兵的强悍进攻,从而挽救了大军,实是扭转战局的关键所在。这样的英雄,你们说,给他一个伯爵的封号,多吗?”
这份奏章没说别的事,专门说文质的事迹以及对其身后事的安排。
“臣李成栋诚惶诚恐启奏陛下:前次军报,臣因战后事繁,有千户臣文质壮烈赴死一事未曾奏明,实臣之过,伏请陛下降罪。”
“千户臣文质壮烈赴死事如下……,自文玉以下,其余四十五名亲兵皆力战而死。今臣已将臣文质及其四十六名亲兵尸体尽数找到,因天热无法久放,臣已命人就地安葬,刻碑以记其事。”
“闻知臣文质事后,臣深感敬佩与欣慰,其临危不惧,不惜已身与敌同归于尽,激励将士奋勇杀敌,实此战取胜之关键所以。臣夙夜细思,将士慷慨赴死,赖陛下教化作育之功;一日之内连克连捷,皆是陛下耳提面命之果。臣本愚钝,不敢贪天之功。”
“以上种种,叩请圣裁。”
朱由榔看罢,心道:“行吧,你说是忙忘了,就当是忘了吧,只要掩盖过去,别留下把柄就行。不过,知道不敢贪天之功,也算有所进步。”
……
李成栋的折子到了,朱由榔的行动就快了。
连发三道圣旨。
第一道,封李成栋为奉天靖难推诚建成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其下有功将佐皆有升赏;并赐内库银二十万两奖赏三军。
着重一提的,是封活下来的文质的四名亲兵文金、文银、文铜、文铁为大内三等侍卫。
朱由榔之所以要将四人要到身边当侍卫,一来是感四人忠义,这样的人当侍卫,忠心护主是绝对错不了的;二来让四人在广州当差,也好就近照顾文质家眷;三嘛,朱由榔很担心,他们在完成将文质尸体抢回的使命之后,会自杀以谢。五十名亲兵都死了,他们会独活?
有了这道旨意,他们就不会做那样的傻事了。
第二道,追封文质为奉天翊卫振威伯,其妻苏氏封诰命,其嫡子文武习武为锦衣卫百户,庶子文礼习文,进内务府当差。
恩准文家设奠,由礼部派员以伯爵之礼治丧。
第三道,将文质事迹抄报各军、各府,大力宣扬,以激励军民士气。
这三道旨意一下,满朝文武登时就炸了锅了。
李成栋被封为二等伯,这在情理之中,大家不说什么。可文质竟然以一个千户身份也被封为伯,虽然是四等,也不是世袭罔替,但这恩宠也太过了吧?凭什么呀?难道就凭他死得壮烈?
这让张家玉、林察、杨国栋这些领兵大将作如何想?难道文质的功劳比他们还大?这以后若是再有此类事情,当如何奖赏,也如文质一样吗?
大臣们反对也无用,过去还可以有给事中将圣旨封驳的事,可现在给事中让皇上给集体解散了,从体例上,根本无法将圣旨驳回了。
别的大臣不说,就连六位大学士也不理解。这不,在四月初一的“黎明会”上,由首辅瞿式耜问了出来。
“皇上,臣等对于封赏文质之事颇不理解。文质忠烈,的确应该给予封赏,但臣等以为过厚的封赏,反而不好。若是以后再有此等英烈,当如何处之?也依此例?还忘陛下给臣等解惑。”
“好吧,朕就给你们说道说道。”
“朕之所以如此厚赏文质,有三个考虑。其一,文质死得壮烈,还不算什么,史上死得壮烈的人有的是。关键令人敬佩的是他主动赴死,不是被动而死,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其二,我永历朝新立,日后与清兵恶战恐怕越来越多,仗也会越打越大,军人需要这种勇气,我朝也需要作养这种浩然正气,只要这股子气起来,清兵再是强悍也不足为惧。所以,必须树立这样一个旗帜性的人物;其三,你们也应该能够清楚,当是时,情势非常凶险,如果文质稍有退缩,就会酿成大祸,以清兵的战力,李成栋三万人马军覆没都是有极大可能的。也就是说,文质的死,激励了亲兵,激励了军,顶住了清兵的强悍进攻,从而挽救了大军,实是扭转战局的关键所在。这样的英雄,你们说,给他一个伯爵的封号,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