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外援
时间需要回溯到谭振华这次出发之前与马峰山的一次见面。
“振华,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在谭振华邀请了所有壕沙来宾一起观看了首架由西飞厂组装的“BAC”客机的某次试飞之后,马峰山找到了他,并和他进行了一场关于未来的谈话。
谭振华以为马峰山是要和他讨论关于“BAC”客机的国产化问题,便随口应道:“马总师,有什么事,您直接说好了。”
但马峰山却有些踌躇,话到嘴边,却又犹豫了片刻之后才开口道:“前几天,我回了一趟魔都,去见了见老朋友们,还有吕光杰书记。”
“哦,那些都是与马总师你一起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兄弟了,有机会去看看也是应该的,他们都好吗?”谭振华顺口问道。
“吕书记已经退休了,现在在家颐养天年,算是过得还行吧,但是,其他人却不怎么好。”
“哦?为什么?”
既然已经开了口,马峰山便也没了顾虑,而且他的性子依然未改,说话还是那么直来直去的,他看着谭振华道:“因为没有活干。”
谭振华顿时明白了马峰山想和他讨论的是什么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烫手的山芋。
魔都飞机制造厂,名字虽然叫做飞机制造厂,其实却名不符实,因为从其历史来看,还不如说是一家飞机修理厂更合适。
尽管这家厂的历史悠久,1950年就建立了,但直到“运十”之前,从来也没有正经八百地生产过一架飞机,承担的主要是为空、海军以及几次更改过隶属关系的民航修配飞机的业务。
就算是“运十”,也仅仅制造过一架静力试验样机、一架真正的整机,也就是曾经被吕书记拿来给哈市送过菜,现在又转隶到西京,被改装成了华夏第二架“飞行试验台”的这架。
哦,还有一架未造完的半成品,不过它现在已经被拆成了零件,以供给现在这架使用频率颇高的“运十飞行试验台”做维修保养替换之用。
但是,当年为了搞“运十”,光从全国抽调过来的技术人员数量就多达600余人,又特别招收了很多的工人,使得魔都飞机制造厂的员工总数,一度超过了7千人。
这就麻烦了。
那600来人的设计队伍现在被谭振华以“BAC”国产化项目的名义掏钱养活着,但其实做为一个仿制成熟飞机的项目,主要需要解决的其实是材料、生产工艺方面的问题,与飞机设计人员的工作内容有本质性的区别,大部分人当前的工作其实是在分析“BAC”的图纸,弄明白不列颠人当初为什么要这么设计飞机,想办法将自己的水平从知其然提高到知其所以然。
当然这也是一项很重要,也很有意义的工作,可以为将来吃透这型飞机,并在其上做进一步的改进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工作量显然是不饱满的,与其说是在做科研,不如说是在做二次学
习。
甭管是在干啥,总好歹还算有事可
做,可不要忘了,魔都飞机制造厂里,还有6千多号底层的技术人员、工艺人员还有工人呢!
随着麦道公司的消亡,“MD82”项目已经不可能再复活;而“运十”项目的无疾而终,更使得诺大的魔都飞机制造厂丢掉了最后一个可能维系生计的大项目,仅仅依靠当初谈好的,为“BAC”加工机翼的这点工作量,根本不足以维持这6千多人的生计问题。
算下来,这其实还是谭振华造的孽。
因为在他的前世,这一切都需要等到1997年波音完成了对麦道的吞并,并撕毁了与华夏的民航机研制生产合同之后才会发生,谭振华从前世网络上连篇累牍的文章中读到过当时魔都飞机制造厂的惨状:企业开展的生产自救项目五花八门,生产过从肥皂盒到电冰箱的各色民用产品——比如,曾经在前世的谭振华家里服役过十多年的一台“航天”牌电冰箱就是这么来的,可惜,大都没有取得什么良好的市场反馈;有技术和经验的高级人才或者被外资企业挖走、或者自寻门路,纷纷离职;大批工人和底层的技术人员则先后下岗,生活无着,甚至不得不上街售卖自己绘制的魔都交通地图来谋生…
时间需要回溯到谭振华这次出发之前与马峰山的一次见面。
“振华,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在谭振华邀请了所有壕沙来宾一起观看了首架由西飞厂组装的“BAC”客机的某次试飞之后,马峰山找到了他,并和他进行了一场关于未来的谈话。
谭振华以为马峰山是要和他讨论关于“BAC”客机的国产化问题,便随口应道:“马总师,有什么事,您直接说好了。”
但马峰山却有些踌躇,话到嘴边,却又犹豫了片刻之后才开口道:“前几天,我回了一趟魔都,去见了见老朋友们,还有吕光杰书记。”
“哦,那些都是与马总师你一起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兄弟了,有机会去看看也是应该的,他们都好吗?”谭振华顺口问道。
“吕书记已经退休了,现在在家颐养天年,算是过得还行吧,但是,其他人却不怎么好。”
“哦?为什么?”
既然已经开了口,马峰山便也没了顾虑,而且他的性子依然未改,说话还是那么直来直去的,他看着谭振华道:“因为没有活干。”
谭振华顿时明白了马峰山想和他讨论的是什么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烫手的山芋。
魔都飞机制造厂,名字虽然叫做飞机制造厂,其实却名不符实,因为从其历史来看,还不如说是一家飞机修理厂更合适。
尽管这家厂的历史悠久,1950年就建立了,但直到“运十”之前,从来也没有正经八百地生产过一架飞机,承担的主要是为空、海军以及几次更改过隶属关系的民航修配飞机的业务。
就算是“运十”,也仅仅制造过一架静力试验样机、一架真正的整机,也就是曾经被吕书记拿来给哈市送过菜,现在又转隶到西京,被改装成了华夏第二架“飞行试验台”的这架。
哦,还有一架未造完的半成品,不过它现在已经被拆成了零件,以供给现在这架使用频率颇高的“运十飞行试验台”做维修保养替换之用。
但是,当年为了搞“运十”,光从全国抽调过来的技术人员数量就多达600余人,又特别招收了很多的工人,使得魔都飞机制造厂的员工总数,一度超过了7千人。
这就麻烦了。
那600来人的设计队伍现在被谭振华以“BAC”国产化项目的名义掏钱养活着,但其实做为一个仿制成熟飞机的项目,主要需要解决的其实是材料、生产工艺方面的问题,与飞机设计人员的工作内容有本质性的区别,大部分人当前的工作其实是在分析“BAC”的图纸,弄明白不列颠人当初为什么要这么设计飞机,想办法将自己的水平从知其然提高到知其所以然。
当然这也是一项很重要,也很有意义的工作,可以为将来吃透这型飞机,并在其上做进一步的改进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工作量显然是不饱满的,与其说是在做科研,不如说是在做二次学
习。
甭管是在干啥,总好歹还算有事可
做,可不要忘了,魔都飞机制造厂里,还有6千多号底层的技术人员、工艺人员还有工人呢!
随着麦道公司的消亡,“MD82”项目已经不可能再复活;而“运十”项目的无疾而终,更使得诺大的魔都飞机制造厂丢掉了最后一个可能维系生计的大项目,仅仅依靠当初谈好的,为“BAC”加工机翼的这点工作量,根本不足以维持这6千多人的生计问题。
算下来,这其实还是谭振华造的孽。
因为在他的前世,这一切都需要等到1997年波音完成了对麦道的吞并,并撕毁了与华夏的民航机研制生产合同之后才会发生,谭振华从前世网络上连篇累牍的文章中读到过当时魔都飞机制造厂的惨状:企业开展的生产自救项目五花八门,生产过从肥皂盒到电冰箱的各色民用产品——比如,曾经在前世的谭振华家里服役过十多年的一台“航天”牌电冰箱就是这么来的,可惜,大都没有取得什么良好的市场反馈;有技术和经验的高级人才或者被外资企业挖走、或者自寻门路,纷纷离职;大批工人和底层的技术人员则先后下岗,生活无着,甚至不得不上街售卖自己绘制的魔都交通地图来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