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是什么?竟然值得谭振华为了这个东西不惜和西门子撕破脸皮?

    从专业的角度来解释这个东西是什么还是有点复杂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其应用范围来看看它为什么在谭二少爷的心目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IGBT,英文全名InsutedGateBiprTransistr,中文全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种半导体器件。

    在这里就不解释它的工作原理了,太拗口,非专业人士理解不了,只说它的用途——它普遍应用于直流设备的变流系统如电机、变频器、开关电源、照明电路、牵引传动等领域,是能源变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俗称电力电子装置的“CPU”。

    还不明白?

    再说简单一点,一切大功率电器,小到你家的冰箱空调,大到电动轿车、电力轨道机车、智能电网、航空航天器、各类船舶的供电系统等等领域,都必须依赖这颗特殊的“CPU”来正常运转,没有它,就不会有现代化的飞机、高铁、地铁,也不会有特斯拉、比亚迪,055、大平板、歼20……

    因为所有这些装备都是耗电大户,必须有这样一颗甚至n颗这样的“心脏”来协调各单元的电力分配和传输。

    有同学就要说了,芊之羽你胡扯,IGBT哪有这么重要,缺了它就不行?那没这东西以前呢?地球不转了?

    这个吧,还真值得说道说道。

    IGBT在1987年这个年头,还真是个新鲜事物,至少在1979年之前,世界上是不存在IGBT这种东西的,嗯,所以,在这之前你就别指望人类造出的大功率电器产品能有多好的性能——因为当时的工程师是用一大堆电子元器件组合到一起才实现了类似的功能,而现在,只需要一颗芯片。

    这么理解就懂了吧?

    就像二战时期用一栋楼才能装得下的巨型计算机,其运算能力还赶不上现在路边店里卖5块美金一台的计算器一个道理。

    身为前世的雷达专家,谭振华当然知道IGBT的重要性,而且这也是当年最让他苦恼的一种元器件——因为对于耗电大户雷达来说,IGBT的功能根本无法替代,不能回避,但,华夏搞定这玩意要等到下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而且就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来说,即便到谭振华重生回来的2017年,华夏产品也与国际领先企业有着很大的差距,基本只能在低端市场混饭吃。

    看当时的市场占有率就知道了:彼时,华夏拥有全球一半的IGBT需求市场,但这个市场被米国仙童、汉斯英飞凌、倭国东芝这三家联手瓜分了其中90%!

    看到了在IGBT领域领先的这三家企业的名字,有同学又要问了:“谭二少爷在倭国混得风生水起,和东芝的关系更是情比金坚,为啥要舍近求远,跑到西汉斯来找西门子解决这个问题呢?而且这三家领先企业中也没西门子啊?”

    嗯,这个啊,因为涉及到了电子领域,谭二对其发展的历史还

    是比较精通的,这事儿要想现在办,还只能找西门子。

    因为谭振华早就拐弯抹角地打听过,这个东西在东芝内部的研发优先级远远低于对DRAM的技术升级,因此,东芝虽然对这项技术持续投入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距离实用,那还早得很。更何况,他们目前正集中全幅精力在发动一场针对以三星为首的南高丽半导体集团的DRAM战争,此时正厮杀得难分难解,一时半会儿还腾不出手来。

    而仙童呢,谭振华认为他从米国搞到的技术已经有不少并引起了有心人的主意,除非实在没办法,他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特别是这个篮子还在米国人的老巢里放着。

    所以能打主意,值得打主意的,就是英飞凌。

    不过,英飞凌半导体这家在二十一世纪玩电子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企业啊,它目前还不存在。

    嗯,因为它现在还只是西门子公司的半导体部门而已。

    这回懂了吧?

    而且截止目前,全世界真正掌握了IGBT全套技术的企业,也只有西门子一家,米国人的东西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虽然其实是米国人的GE(通用电气)公司于1985年在全球第一个研制出了工业样品,但出于未知的原因,他们居然放弃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将其转卖给了仙童(谭振华猜测,大概率是GE认为这东西一方面有碍于GE将更加昂贵复杂的系统卖给军方好多要点钱,另一方面又错估了市场需求,认为不值得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和其他资源的缘故。)

    而仙童呢?一方面是近况不佳,人才流失严重,(比如创立了英特尔的三巨头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技术能力早已今非昔比;另一方面呢,技术毕竟是买来的,自身对其消化吸收总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就算谭振华找上了他们,他们也肯卖,真正拿到手的东西管不管用还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