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斗篷

    “夜鹰?”

    没来由的,马哈穆德和陈义坚在听到了这个名称之后,身上都略过了一丝寒意,这个名字天然就会让人将其与阴森、嗜血、惊悚等等代表负面情绪的词汇联系到一起。

    “是的,夜鹰。”谭振华再次强调了这个名字:“当地人描述这是一种神秘的飞行器,它们从来只在夜晚出没,有时候是一架,也有时候是两架,但没见过更多数量的编队了,飞行时伴随着类似飞机发动机发出的巨大噪声,但据曾经在晴朗夜晚目睹过这种飞行器的人说,其轮廓形状非常古怪,与常见的各类飞机完全不同,所以很多当地人坚信那不是人类的飞行器,而是外星人的飞船,附近可能隐藏了一个外星人的基地,而那次的“坠机”事件其实是一架外星人的飞船坠毁了,米国政府不但早就知道此事,还获得了这艘坠毁飞船的残骸,他们采取的严格安保措施就是为

    了掩盖事实的真相。”

    “uf啊!”马哈穆德扯了扯嘴角,觉得谭振华今天的话不但藏头露尾,甚至都开始神神叨叨了。

    而陈义坚关心的显然是另一个方面:“振华,你刚才说这架飞行器的轮廓非常古怪,与常见的各类飞机完全不同,能简单描述一下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形状?”

    “我的人调查得到的描述结果五花八门,不过大多数所谓的“目击者”声称那个飞行器是一个近似于三角形的多边形,出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他们给这个奇怪而神秘的飞行器起了一个绰号——“夜鹰”。”

    “一个近似于三角形的多边形飞行器?!”

    陈义坚低头开始盘算,试图勾勒出以人类目前已知的科技水平制造一架这种奇形怪状飞行器的可行性以及其可能的外观轮廓和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并尝试推导采用这种气动外形后飞行器性能的优劣,不过在经过了短暂的估算后,他无奈地发现,自己的想象力有些不够用了。

    于是他总结道:“以米国人的技术,让这样一个玩意飞起来应该是能实现的,但是,我无论怎么算,也无法规避这种不规则外形带来的巨大飞行阻力和气动损失,米国人当然可以用其动力强大的发动机作为弥补的手段,但我还是无法想象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首先我必须郑重声明,我不相信uf是外星人的飞船。”谭振华用调侃的语气说道:“我是“费米悖论”的拥趸,所以在了解了一些基本资料后,我判断这应该是米国人秘密研发的一种新的飞行器,而这种未知的奇怪外形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通过别的渠道和手段,我进行了一番调查,并最终推导出了一个结论。”

    “是什么?”

    “米国人秘密研发了一款战机,这款战机具有极其优异的抗雷达截获能力,就像能在雷达波面前“隐身”一样,所以我给这款战机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隐身战机”。”

    “隐身战机?”马哈穆德和陈义坚在低声重复了一

    遍这个全新的名词后,都不禁有些微微色变。

    能说具体点么?”陈义坚问道。

    “陈总师,所谓的“飞机总体设计”,从来都是在各分系统之间进行性能妥协的结果,至于如何妥协,就要看能否满足任务需求,我这么说应该没错吧?”

    陈义坚点头道:“不错,客机需要安全和经济性,歼击机需要高机动,轰炸机需要大航程高载荷,根据飞机执行任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设计方向并进行取舍妥协,是对一名“总体设计师”最基本的要求,其实不但飞机是这样,各行各业也都差不多。”

    “好,陈总师你刚才算过了,采用不规则多边形作为飞机的外形,必然大大增加战机的飞行阻力,同样的,也必然大大增加战机发动机的功率开销,那么,米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基于最简单的推理,必然是为了换取某个更加重要的性能需求而做的妥协,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样的性能需求,值得米国人为这款飞机做出如此之大的妥协呢?”

    “难道就是你说的雷达隐身?”

    “也只有这种可能性了。”谭振华答道:“雷达散射截面(rcs)是度量飞机雷达回波强弱的一个物理量,比如f16,我虽然没有做过测试,但按照它的体积外形,可以大致估算出其rcs值大约在3-6之间,而我们的“飞豹”战机因为体型较大,我估计要超过10,可能达到12左右,如果是民航客机那样的大型飞机,其rcs都要达到几十甚至上百。根据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rcs值和雷达探测距离的关系是:雷达有效探测距离和rcs的四次方根呈正比关系。打个比方,假设f16的rcs为3,而某型雷达对3平米rcs目标的探测距离是200公里,那么对0.065平米rcs目标的探测距离就只有76.7公里。假设我能设计出一款rcs很低的飞机,比如将rcs降到0.01这个级别,那么现役的雷达几乎不可能在中远距离上发现我,而我却可以悄悄地潜伏到对手的附近,然后从容地瞄准锁定,如此一来,对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想到了那种光挨打却无法还手的可怕场景,马哈穆

    德和陈义坚心头的那抹寒意再次涌现,在沉默了片刻后,马哈穆德追问道:“埃里克,你如何能确定米国人那架神秘的飞机就是出于降低rcs的目标而设计的呢?”

    “就因为它采用了不规则多边形的外表面。”谭振华答道:“在得出了这个假设后,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参考文献,发现苏俄人早在1975年就提出了“雷达隐身战机”的概念并做了一些研究,其结果公开发表在其某本权威的航空杂志上,这篇文章中提出,采用多面体外形、锯齿状机体结构,可以引导雷达波向两侧折射;通过对外形的精心计算,还可以使反射波集中于水平面内的几个窄波束,而不是像常规飞机那样全向散射,由于波束很窄,探测方的雷达将无法获得到足够的连续回波信号,以至于无法判断回波究竟是飞机目标还是瞬变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