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炮王”
谭振华跟着李立清的脚步走进了一间会议室,进门一看才发现,嚯,好大一群人!
屋里老老少少坐了二十来人,此时正热烈地讨论着什么,而在看到这两人进屋后,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讨论,齐刷刷地将目光投了过来,让谭振华晕乎了那么几秒钟。
李立清一拉谭振华向众人介绍道:“这位就是谭振华谭总,你们都应该听说过他的名字了吧?他在我们华夏有多项军工行业的投资,与巴铁的合作关系也非常良好,所以,我今天特意请了他过来参与我们项目的讨论,来,大家欢迎,谭总,你给说两句。”
说罢,李立清率先鼓起掌来,有领导带动,屋内众人也开始鼓掌,不过从这稀稀落落的掌声来看,这屋里的绝大多数人对谭振华参与这次讨论并不算太热心。
也是,之前,谭振华在国内投资的军工领域主要还是集中在航空、船舶、电子和基础材料方面,交道打得最多的是空海两军以及其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单位,陆军系统以及其装备的研制单位就几乎没什么接触,恐怕唯一有关的项目就是截了河楠风云器材厂的胡,拿下了给“红箭73B”反坦克导弹配套的电池研制及生产项目,生
生把一个国营的电力储能生产大厂给逼成了个包装厂…虽然这个厂的主管单位原先是一机部,后来又随着部委间的合并被划到了工信部管理,与兵器工业部八杆子打不着,可在这屋里知道的这事儿的人倒是不少,毕竟,“红箭73B”可是兵器工业部旗下的重点产品,而且还是反坦克武器,与这间屋里的诸位研究的家伙事儿算是“矛”与“盾”的关系。
不过谭振华对这也不甚在意,人都有一个相互认识的过程么,况且现在自己连要讨论的是什么项目都不知道,而眼前这些人恐怕都是项目的重要参与人员,其中有些人的身份和行业内的地位恐怕绝不亚于航空部中的宋文华或者陈义坚甚至犹有过之,比如,在这群显得陌生的面孔中,谭振华一眼就发现了坐在首席的那位独臂的老人家,这位恐怕也是在坐所有人中谭振华唯一可以叫得上名号的了,因为他的名声实在太响亮,特征也实在太明显了——华夏玩坦克的大神之中最顶级的那位,华夏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总设计师,祝宇森。
连这样的大神都出场了,可见这次会议的级别之高,人家看不上自己这个毛头小子,也是应该的。
“大家就叫我小谭或者振华吧,都是我的前辈,在你们面前,我哪有资格当得上一个“总”字啊?我觉得吧,也只有祝宇森老先生
这样的才够资格被称一声“祝总”,我吧,今天就是来学习的,顺便看看能不能帮着打点杂。”
他这番话又是自谦又是送高帽,还顺便幽了自己一默,在引起了屋内众人的几声轻笑之后,也顿时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至少,这位传言中的“青年俊杰”、“华夏首富”,待人接物的态度还是不错的么,知道谦虚,也知道尊重长辈,并没有年轻人中常见的“恃财傲物”。
当然,在不少
人的心中,也非常自然地给他贴上了一个“果然是个小滑头”的标签。
见谭振华用短短几句发言就套上了近乎,李立清也放下了不少心事,知道这次由自己一力推进的让谭振华参与进项目的事宜至少在人事方面不会出什么大篓子了,这小伙子看来也是个知情识趣的妙人,倒也难怪航天部的那帮老家伙们对他的评价那么高。
而被谭振华点出了名号的祝宇森则笑着打趣道:“看来咱们的小客人认识我,这倒是省了我做自我介绍了。”他随即拨拉了一下自己空荡荡的右边衣袖道:“不过我怀疑,小伙子你认出的不是我这张脸,而是我这条胳臂啊。”
众人又都发出了善意的笑声,看来,这位德高望重的祝总师对自己身体的缺陷不但混不在意,还经常拿着开玩笑,这一点,倒和那
个瘸子詹诺竹异曲同工。
前世的伪军迷谭振华倒也从网络上了解过这位祝总师丢掉这条胳臂的缘由——这位当年的经历也堪称传奇,1937年,年仅19岁的祝宇森考入了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不过,追求进步的他在第二年就退学并辗转来到了圣地延安并进入抗大学习,之后加入了战功赫赫的八路军115师任参谋股股长,先后参加过郯城、赣榆、临沂、滨北、枣庄等30多次战役战斗,多次立功受奖;1948年1月,在一次迫击炮训练中,不慎负伤,失去了右臂。
这次事故使得祝宇森不得不告别了热血澎湃的战斗生涯,然而,心智坚毅的他没有躺在从前的功劳簿上,而是从此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他自学成才,从维修整理军械开始,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机械知识,创造和改进了20余种武器和战斗器材,在战斗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并因此被记大功一次。
新华夏建国以后,祝宇森继续着自己在军械方面的刻苦钻研劲头,并特别钟情于钻研火炮方面的技术,曾历任哈工大炮兵工程系副主任、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华东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桃李满天下,这么说吧,但凡是在华夏玩炮的,基本上都是他的徒子徒孙,乃是华夏名副其实的“炮王”!
1982年,“炮王”祝宇森在卸任五机部“兵器科学研究院”
负责科研工作的专职副院长职务后光荣离休,本以为可以就此悠游于山林了,然而,华夏随后启动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项目,时任五机部部长,也就是改组后的兵器工业部邹部长思来想去,认为除了此老,没人可以挑此重担,于是亲自跑到他家里请他出山,要知道,那是1984年,老人家已经66岁了。
为了华夏的军工事业,年近七旬的“炮王”祝宇森二话没说就接受了邹部长的邀请,再度披挂上阵,领军出征,担任了国产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总师。
正所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邹部长慧眼识珠,祝宇森老当益壮,15年后,1999年的国庆50周年阅兵典礼上,国产第三代主战坦克“99式”排着威武雄壮的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从此,华夏终于拥有了世界最顶尖的坦克!
谭振华跟着李立清的脚步走进了一间会议室,进门一看才发现,嚯,好大一群人!
屋里老老少少坐了二十来人,此时正热烈地讨论着什么,而在看到这两人进屋后,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讨论,齐刷刷地将目光投了过来,让谭振华晕乎了那么几秒钟。
李立清一拉谭振华向众人介绍道:“这位就是谭振华谭总,你们都应该听说过他的名字了吧?他在我们华夏有多项军工行业的投资,与巴铁的合作关系也非常良好,所以,我今天特意请了他过来参与我们项目的讨论,来,大家欢迎,谭总,你给说两句。”
说罢,李立清率先鼓起掌来,有领导带动,屋内众人也开始鼓掌,不过从这稀稀落落的掌声来看,这屋里的绝大多数人对谭振华参与这次讨论并不算太热心。
也是,之前,谭振华在国内投资的军工领域主要还是集中在航空、船舶、电子和基础材料方面,交道打得最多的是空海两军以及其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单位,陆军系统以及其装备的研制单位就几乎没什么接触,恐怕唯一有关的项目就是截了河楠风云器材厂的胡,拿下了给“红箭73B”反坦克导弹配套的电池研制及生产项目,生
生把一个国营的电力储能生产大厂给逼成了个包装厂…虽然这个厂的主管单位原先是一机部,后来又随着部委间的合并被划到了工信部管理,与兵器工业部八杆子打不着,可在这屋里知道的这事儿的人倒是不少,毕竟,“红箭73B”可是兵器工业部旗下的重点产品,而且还是反坦克武器,与这间屋里的诸位研究的家伙事儿算是“矛”与“盾”的关系。
不过谭振华对这也不甚在意,人都有一个相互认识的过程么,况且现在自己连要讨论的是什么项目都不知道,而眼前这些人恐怕都是项目的重要参与人员,其中有些人的身份和行业内的地位恐怕绝不亚于航空部中的宋文华或者陈义坚甚至犹有过之,比如,在这群显得陌生的面孔中,谭振华一眼就发现了坐在首席的那位独臂的老人家,这位恐怕也是在坐所有人中谭振华唯一可以叫得上名号的了,因为他的名声实在太响亮,特征也实在太明显了——华夏玩坦克的大神之中最顶级的那位,华夏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总设计师,祝宇森。
连这样的大神都出场了,可见这次会议的级别之高,人家看不上自己这个毛头小子,也是应该的。
“大家就叫我小谭或者振华吧,都是我的前辈,在你们面前,我哪有资格当得上一个“总”字啊?我觉得吧,也只有祝宇森老先生
这样的才够资格被称一声“祝总”,我吧,今天就是来学习的,顺便看看能不能帮着打点杂。”
他这番话又是自谦又是送高帽,还顺便幽了自己一默,在引起了屋内众人的几声轻笑之后,也顿时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至少,这位传言中的“青年俊杰”、“华夏首富”,待人接物的态度还是不错的么,知道谦虚,也知道尊重长辈,并没有年轻人中常见的“恃财傲物”。
当然,在不少
人的心中,也非常自然地给他贴上了一个“果然是个小滑头”的标签。
见谭振华用短短几句发言就套上了近乎,李立清也放下了不少心事,知道这次由自己一力推进的让谭振华参与进项目的事宜至少在人事方面不会出什么大篓子了,这小伙子看来也是个知情识趣的妙人,倒也难怪航天部的那帮老家伙们对他的评价那么高。
而被谭振华点出了名号的祝宇森则笑着打趣道:“看来咱们的小客人认识我,这倒是省了我做自我介绍了。”他随即拨拉了一下自己空荡荡的右边衣袖道:“不过我怀疑,小伙子你认出的不是我这张脸,而是我这条胳臂啊。”
众人又都发出了善意的笑声,看来,这位德高望重的祝总师对自己身体的缺陷不但混不在意,还经常拿着开玩笑,这一点,倒和那
个瘸子詹诺竹异曲同工。
前世的伪军迷谭振华倒也从网络上了解过这位祝总师丢掉这条胳臂的缘由——这位当年的经历也堪称传奇,1937年,年仅19岁的祝宇森考入了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不过,追求进步的他在第二年就退学并辗转来到了圣地延安并进入抗大学习,之后加入了战功赫赫的八路军115师任参谋股股长,先后参加过郯城、赣榆、临沂、滨北、枣庄等30多次战役战斗,多次立功受奖;1948年1月,在一次迫击炮训练中,不慎负伤,失去了右臂。
这次事故使得祝宇森不得不告别了热血澎湃的战斗生涯,然而,心智坚毅的他没有躺在从前的功劳簿上,而是从此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他自学成才,从维修整理军械开始,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机械知识,创造和改进了20余种武器和战斗器材,在战斗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并因此被记大功一次。
新华夏建国以后,祝宇森继续着自己在军械方面的刻苦钻研劲头,并特别钟情于钻研火炮方面的技术,曾历任哈工大炮兵工程系副主任、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华东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桃李满天下,这么说吧,但凡是在华夏玩炮的,基本上都是他的徒子徒孙,乃是华夏名副其实的“炮王”!
1982年,“炮王”祝宇森在卸任五机部“兵器科学研究院”
负责科研工作的专职副院长职务后光荣离休,本以为可以就此悠游于山林了,然而,华夏随后启动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项目,时任五机部部长,也就是改组后的兵器工业部邹部长思来想去,认为除了此老,没人可以挑此重担,于是亲自跑到他家里请他出山,要知道,那是1984年,老人家已经66岁了。
为了华夏的军工事业,年近七旬的“炮王”祝宇森二话没说就接受了邹部长的邀请,再度披挂上阵,领军出征,担任了国产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总师。
正所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邹部长慧眼识珠,祝宇森老当益壮,15年后,1999年的国庆50周年阅兵典礼上,国产第三代主战坦克“99式”排着威武雄壮的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从此,华夏终于拥有了世界最顶尖的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