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Taung,按字面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战火镇。
从这个名称就可以看出,此地必然曾经饱受战火的摧残。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从曼德勒向北延伸的31号公路到了这座小镇分成了两股岔道,其中一条转向东北并继续沿用了31号公路的名称,沿途经过撒温仰宾、贾宾后沿抹谷外围折向北方的孟密,也就是谭振华上次走过一遍的那条路,不过他只到了撒温仰宾后就返回曼德勒了,并没有机会更进一步。
而另一条路则沿着伊洛瓦底江东岸一路向北,沿途经过皎基、莱畔崆后到达太公当并继续向北延伸,这条,就是311号公路。
1948年初,当时正是缅玉“民地武”运动达到第一个**的时刻,各“民地武”组成的联军一度围困了缅玉首都仰光市,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吴乃温将军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能力,他率领由缅人为主体的“缅玉国防军”牢牢守住了仰光,成为维持政权的支柱,并在残酷的战争中不断磨炼、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队伍。
进入50年代后,由几十支“民地武”组成的联军在长期围困仰光却未能攻克的情况下终于师老人疲,又因为各自的利益互相争吵不休,终于被吴乃温抓住机会展开了反击,各个击破,被一路撵回了深山老林里去吃土打游击。
当然,“民地武”联军显然不甘心就此失败,所以,在撤退的过程中也曾经组织了一次规模相当大的反击,集结了几万兵马与吴乃温率领的“国防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会战,而会战的地点,就在这座小镇的所在地。
至于这次会战的结果么,看似声势浩大的“民地武”内部因为各自利益诉求的不同,彼此之间矛盾重生,内部互不统属、山头林立、各怀鬼胎,打起仗来则互相掣肘,根本无法建立有效的指挥系统,其结果也自然可想而知。
这一战“民地武”被打得一败涂地,只好各自逃回自己民族聚集区苟延残喘,而逃亡之路又被缅玉政府军一路围追堵截,如果不是新生的“缅共”横空出世,又将这些武装中的大部分集合在了一面旗帜之下并依托深山密林开展了有效的抵抗,恐怕缅玉的大部“民地武”都已经被政府军剿灭了。
此战之后,志得意满的吴乃温将军亲自将这座给他带来了胜利与荣耀的小镇命名为“yuTaung”,战火镇。
谭振华指着这座小镇问刚刚发完电报回来的吴觉温问道:“觉温,你知道这个地方吗?”
吴觉温仔细看了看地图才答道:“战火镇,我知道,也去过一趟。”
“哦?你去过?说说看?”
吴觉温仔细回想了一番才说道:“战火镇,在咱们缅玉也算小有名气,毕竟是现任总统吴乃温阁下当年取得过大胜的战场。我也是两年前去过一次,那里是31号和311号公路的交汇点,算得上是个交通枢纽,出了小镇,西、南两个方向都是平原,而东、北两面都山区,31号公路到这里折向东北,实际上就是进山了……哦,对了振华,我记
得你也应该去过这座小镇啊?”
“我什么时候去过……哦,好吧,看这地图,我还真去过。”谭振华尴尬地摸摸后脑勺,不过上次他只能算路过,而且那时车上除了自己,还有一个身份非常尴尬的乔纳德·约翰森,自己的全幅精力恐怕都放在了防备随时可能到来的袭击上,所以对走过了些什么地方,那是一点印象也没有的。
一旁的詹诺竹则在看了半天地图后沉咛道:“振华,你既然问到了战火镇,莫非是想打打它的主意?从战略位置来说,这里倒真是非常关键的,掌握了这里,也就掌握了从曼德勒通往北部和东北两条主要道路的咽喉,而且这里背靠山区,面对平原,对于谢力部来说,的确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不过,要想拿下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
谭振华根本不用他提醒便说道:“我知道,目前谢力部的控制区到贾宾镇为止,和战火镇中间还隔着一个撒温仰宾,而目前政府军和谢力部因为抹谷铀矿的关系,处于事实上的休战状态,谢力部根本找不到发动战争的理由。”
詹诺竹赞许地点点头道:“是的振华,你说的很对,谢力部如果贸然发动战争,以他的实力,如果突然发难的话,是有可能一举拿下撒温仰宾和战火这两个镇子,但这样一来,也就势必会破坏现在好不容易形成的暂时停火局面,给了军方发动更大规模战争的口实不说,前期因铀矿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点互信也必然被一扫而空。”
谭振华挠头道:“这可就为难了,我刚才盘算了一下,无论怎么打,想要将太公当完全控制住,就必须拿下战火镇,这个镇的地理位置是在太重要了。”
“可你一旦控制了战火镇,也就意味着从曼德勒向北、东北两个方向的联系被全部切断,这是政府军方面绝对不可能容忍的,必将引起剧烈冲突。”詹诺竹满脸严肃地说道:“而且这场冲突一旦开始,就没有那么容易结束,甚至可能将你前期与缅玉政府好不容易达成的铀矿合作项目一起赔进去。”
詹诺竹说的没错。
那座铀矿规模虽然不大,但储量和丰度也达到了开采的标准,更何况开发这座铀矿的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过了矿的本身?
这是建立了一份华夏与缅玉特别是缅玉“民地武”控制区合作的范本,更是如钦纽将军希望的那样,在“民地武”与缅玉政府之间建立起来一个有效沟通的桥梁。
从这个名称就可以看出,此地必然曾经饱受战火的摧残。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从曼德勒向北延伸的31号公路到了这座小镇分成了两股岔道,其中一条转向东北并继续沿用了31号公路的名称,沿途经过撒温仰宾、贾宾后沿抹谷外围折向北方的孟密,也就是谭振华上次走过一遍的那条路,不过他只到了撒温仰宾后就返回曼德勒了,并没有机会更进一步。
而另一条路则沿着伊洛瓦底江东岸一路向北,沿途经过皎基、莱畔崆后到达太公当并继续向北延伸,这条,就是311号公路。
1948年初,当时正是缅玉“民地武”运动达到第一个**的时刻,各“民地武”组成的联军一度围困了缅玉首都仰光市,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吴乃温将军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能力,他率领由缅人为主体的“缅玉国防军”牢牢守住了仰光,成为维持政权的支柱,并在残酷的战争中不断磨炼、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队伍。
进入50年代后,由几十支“民地武”组成的联军在长期围困仰光却未能攻克的情况下终于师老人疲,又因为各自的利益互相争吵不休,终于被吴乃温抓住机会展开了反击,各个击破,被一路撵回了深山老林里去吃土打游击。
当然,“民地武”联军显然不甘心就此失败,所以,在撤退的过程中也曾经组织了一次规模相当大的反击,集结了几万兵马与吴乃温率领的“国防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会战,而会战的地点,就在这座小镇的所在地。
至于这次会战的结果么,看似声势浩大的“民地武”内部因为各自利益诉求的不同,彼此之间矛盾重生,内部互不统属、山头林立、各怀鬼胎,打起仗来则互相掣肘,根本无法建立有效的指挥系统,其结果也自然可想而知。
这一战“民地武”被打得一败涂地,只好各自逃回自己民族聚集区苟延残喘,而逃亡之路又被缅玉政府军一路围追堵截,如果不是新生的“缅共”横空出世,又将这些武装中的大部分集合在了一面旗帜之下并依托深山密林开展了有效的抵抗,恐怕缅玉的大部“民地武”都已经被政府军剿灭了。
此战之后,志得意满的吴乃温将军亲自将这座给他带来了胜利与荣耀的小镇命名为“yuTaung”,战火镇。
谭振华指着这座小镇问刚刚发完电报回来的吴觉温问道:“觉温,你知道这个地方吗?”
吴觉温仔细看了看地图才答道:“战火镇,我知道,也去过一趟。”
“哦?你去过?说说看?”
吴觉温仔细回想了一番才说道:“战火镇,在咱们缅玉也算小有名气,毕竟是现任总统吴乃温阁下当年取得过大胜的战场。我也是两年前去过一次,那里是31号和311号公路的交汇点,算得上是个交通枢纽,出了小镇,西、南两个方向都是平原,而东、北两面都山区,31号公路到这里折向东北,实际上就是进山了……哦,对了振华,我记
得你也应该去过这座小镇啊?”
“我什么时候去过……哦,好吧,看这地图,我还真去过。”谭振华尴尬地摸摸后脑勺,不过上次他只能算路过,而且那时车上除了自己,还有一个身份非常尴尬的乔纳德·约翰森,自己的全幅精力恐怕都放在了防备随时可能到来的袭击上,所以对走过了些什么地方,那是一点印象也没有的。
一旁的詹诺竹则在看了半天地图后沉咛道:“振华,你既然问到了战火镇,莫非是想打打它的主意?从战略位置来说,这里倒真是非常关键的,掌握了这里,也就掌握了从曼德勒通往北部和东北两条主要道路的咽喉,而且这里背靠山区,面对平原,对于谢力部来说,的确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不过,要想拿下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
谭振华根本不用他提醒便说道:“我知道,目前谢力部的控制区到贾宾镇为止,和战火镇中间还隔着一个撒温仰宾,而目前政府军和谢力部因为抹谷铀矿的关系,处于事实上的休战状态,谢力部根本找不到发动战争的理由。”
詹诺竹赞许地点点头道:“是的振华,你说的很对,谢力部如果贸然发动战争,以他的实力,如果突然发难的话,是有可能一举拿下撒温仰宾和战火这两个镇子,但这样一来,也就势必会破坏现在好不容易形成的暂时停火局面,给了军方发动更大规模战争的口实不说,前期因铀矿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点互信也必然被一扫而空。”
谭振华挠头道:“这可就为难了,我刚才盘算了一下,无论怎么打,想要将太公当完全控制住,就必须拿下战火镇,这个镇的地理位置是在太重要了。”
“可你一旦控制了战火镇,也就意味着从曼德勒向北、东北两个方向的联系被全部切断,这是政府军方面绝对不可能容忍的,必将引起剧烈冲突。”詹诺竹满脸严肃地说道:“而且这场冲突一旦开始,就没有那么容易结束,甚至可能将你前期与缅玉政府好不容易达成的铀矿合作项目一起赔进去。”
詹诺竹说的没错。
那座铀矿规模虽然不大,但储量和丰度也达到了开采的标准,更何况开发这座铀矿的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过了矿的本身?
这是建立了一份华夏与缅玉特别是缅玉“民地武”控制区合作的范本,更是如钦纽将军希望的那样,在“民地武”与缅玉政府之间建立起来一个有效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