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性究竟有多重要(3)――自洽性冲突篇
如果历史常识颠倒事实,如果科学常理无法说通,还可以解释为书里只是一个近似的世界,细节方面并非是完全符合一致。但是,如果完全从作者自己放置的设定中推出逻辑性错误,那就有趣得很了。
话说想当年,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去分析金庸小说里的bug,论证出黄蓉比郭靖大6岁的事实,那时笑得可叫一个冲动。要是说小说里犯了些文史民俗的错误,比如明朝时南方人穿上长马褂,比如鲜卑族有了文字,那时作为中学生的我,不用说基本看不出来,就是看出来了,也觉得这属于舞台道具一类的东西,只要作者不放现代化物件,也无损于整体的历史氛围。要是说小说里的轻功过于神奇违反了重力原理和空气动力学,内功威力太大违反了质能守恒……可差不多所有的武侠小说里都是这么写的,家家的武功体系都经不住科学考究,用物理知识解析一番确实有趣,但这是题材本身而造成,非个人原因。唯有作者自己设置好的人物、情节在自洽性上发生前后混乱、逻辑冲突,无法自圆其说,亦无法辩驳,才是最重要的漏洞。
但是,即使在自洽性方面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存在着极其明显的“穿帮”,有时候好像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比如金庸老先生进入本世纪以来,突然心血来潮,又要把自己的原著重新修订一番,而且还顺便弥补了读者多年来归纳分析的大量漏洞,按说新版本自洽性的基础更加稳固扎实了,可是这套新书骂声远多于赞声,销量似乎也不看好。据说大家的普遍反映是不认可他老人家在人物的性格和情节上的许多改动,认为新的变动大大有损于原版本的可读性。
再比如,温瑞安先生写《神州奇侠》,开头是狄青年代,结束的时候跑到岳飞年代了,然后在关联性的续作《四大名捕》、《说英雄谁是英雄》里,摇身一变又去了徽宗年间。这不是说他描写北宋历史环境还是南宋历史环境方面有什么具体错误,而是说这个时代本身的设置,书里没说过是直接穿越,那么就属于自洽性方面的问题。不过即使有这么严重的设置硬伤,读者想到这点,也就是一笑置之,依然很有劲头地去看书里的故事。
可见,小说这个东西,特别是商业化通俗小说,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给读者印象强烈的典型人物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至于小说里有好多??有神的自洽性破绽,这个随着小说篇幅的长度和内容的复杂,是难以避免的。而小说篇幅的增加和内容的复杂,如果能成正比带来阅读快感的上升,也会降低读者对于硬伤的在意程度。如果小说本身都吸引不了人,就算作者的设定如何富有创意环环相扣严丝合缝,也不过是沦为一部“严谨”的规则书。
这就好像如今每拍一部大片,总要被资深影迷去指摘那些“穿帮”场面,不过有这么大兴趣和闲暇去挑错的,多半也是铁杆拥趸。哪怕是四大名著,哪怕是经典,只要想去挑漏洞的话,都可以专门写出厚厚的考证书。但是,成功的经典的小说,对于“不合理”部分的讨论,有时候也会成为读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于有人专门拿挑错说事,还有人专门设法说圆,口水滔滔,你来我往,于是这部作品的人气和影响就更加上升了也。
当然,我的意思绝不是鼓励写作时主动创造不合理,有意安排逻辑冲突。而只是重复一个从开始就提出的观点,合理性问题不是决定小说成败的决定因素,作者不要被合理性方面的批评弄得丧失信心。而让小说看起来更合理更通畅,是我们应该始终努力追求的方向。
前几篇谈的都是背景设定方面的合理性问题,大致相当于谈舞台布景方面的毛病。如果小说的人物性格发展和情节走向,产生了与正常逻辑相悖的现象时,那么小说的价值何在呢?下一次再随便说说。
合理性究竟有多重要?(4)――透明化世界
小说的背景环境中,常识、科学、自洽性的合理性都不是小说成败的决定因素。前几次大致也谈过这个问题了。
换一个角度来证明的话,某种要素对于主体的重要程度,可以先将它抽离,看看对于主体构成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小说的背景环境非常简单稀薄,几乎只有人物和情节,那么这还是不是小说呢?这当然还是小说,而且还很有可能是很好看的小说。
如果小说的设定丰富庞博,甚至于还很合理严谨,但是人物苍白,情节乏味,那么,即使这勉强还算是小说,也是非常缺乏可读性的小说。
比如说,很多言情小说都是只有一堆角色在演情感戏,对于背景的描写几乎是空白,在非遇到描述环境不可的时候,才不情不愿地交待一点点最基本的背景细节。一个或者复数的帅哥出场了,碰到一个或者复数的了,然后缠绵悱恻、连环单恋、从中作梗、误会丛生、和好如初……情感戏份的种种套路桥段纷至迭出,爱就爱到死去活来,惨就惨到生离死别,总之让读者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是呢,很可能十几万字几十万字下来,我们既不清楚这个世界基本的人文民俗风貌,技术工艺水平,也不了解这个世界的地理国家分布,政治经济制度,甚于更不知道这个小说的题材氛围是中式还是西式,是古代还是现代,是奇幻还是未来。
要认真说起来,“言情小说”这个类别颇为奇异,难道有什么小说是不写情感戏的么?(固然有极少部分小说是只描写了亲情、友情,不过这些小说也主要是中短篇)绝大多数的通俗小说,主人公都会有爱情戏,而且还是故事的重要卖点,那么何必要单单拎出来划一个“言情小说”的领域呢。原因就在于写“言情小说”的,可以忽视甚至无视故事背景,颠倒错乱也没关系,只要把情感戏写出来就行,一样有读者,一样有市场。
“言情小说”既然对背景设定要求不高,那么长期在这样环境下的写出来的作品,人物思维和情感观念就有一种通用的风格,换上了什么行头都差不多。等到想对背景资料增加篇幅和浓度的时候,就会发现是多此一举,故事味道早已经定型了。为什么会经常有人在说女作者写的是“伪武侠”、“伪历史”、“伪奇幻”什么的呢,原因就在于很多女作者是写言情起家,往往在故事背景方面并不考究,不能充分表现出传统武侠、正式西幻那样的特有氛围。
另一个例子,由于网络小说的门槛降低,好多后宫文也对于故事背景不考究,王霸之气一放,招来美女无数。是在江湖上收集群芳谱也好,是在都市里收集校花榜也好,是在奇幻里收集各种族也好,同样是一个调调味道。当然了,这类小说的卖点就是收美,管他题材氛围有没有写出来,一样有读者,一样有市场。
小说的本质就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发生一些什么样的事。这一点和八卦贴很类似,八卦贴的吸引力,也在于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所以写通俗小说的关键在于,要把小说当成八卦来写,什么时候能把小说里的人物写得像八卦人物一样极品圣母了,小说里的故事写得像八卦事件一样引人入胜了,给读者的印象就深了。然后从这个基础上,再去努力追求细节的真实性,资料的完整性,背景的合理性,题材的氛围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如果历史常识颠倒事实,如果科学常理无法说通,还可以解释为书里只是一个近似的世界,细节方面并非是完全符合一致。但是,如果完全从作者自己放置的设定中推出逻辑性错误,那就有趣得很了。
话说想当年,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去分析金庸小说里的bug,论证出黄蓉比郭靖大6岁的事实,那时笑得可叫一个冲动。要是说小说里犯了些文史民俗的错误,比如明朝时南方人穿上长马褂,比如鲜卑族有了文字,那时作为中学生的我,不用说基本看不出来,就是看出来了,也觉得这属于舞台道具一类的东西,只要作者不放现代化物件,也无损于整体的历史氛围。要是说小说里的轻功过于神奇违反了重力原理和空气动力学,内功威力太大违反了质能守恒……可差不多所有的武侠小说里都是这么写的,家家的武功体系都经不住科学考究,用物理知识解析一番确实有趣,但这是题材本身而造成,非个人原因。唯有作者自己设置好的人物、情节在自洽性上发生前后混乱、逻辑冲突,无法自圆其说,亦无法辩驳,才是最重要的漏洞。
但是,即使在自洽性方面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存在着极其明显的“穿帮”,有时候好像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比如金庸老先生进入本世纪以来,突然心血来潮,又要把自己的原著重新修订一番,而且还顺便弥补了读者多年来归纳分析的大量漏洞,按说新版本自洽性的基础更加稳固扎实了,可是这套新书骂声远多于赞声,销量似乎也不看好。据说大家的普遍反映是不认可他老人家在人物的性格和情节上的许多改动,认为新的变动大大有损于原版本的可读性。
再比如,温瑞安先生写《神州奇侠》,开头是狄青年代,结束的时候跑到岳飞年代了,然后在关联性的续作《四大名捕》、《说英雄谁是英雄》里,摇身一变又去了徽宗年间。这不是说他描写北宋历史环境还是南宋历史环境方面有什么具体错误,而是说这个时代本身的设置,书里没说过是直接穿越,那么就属于自洽性方面的问题。不过即使有这么严重的设置硬伤,读者想到这点,也就是一笑置之,依然很有劲头地去看书里的故事。
可见,小说这个东西,特别是商业化通俗小说,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给读者印象强烈的典型人物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至于小说里有好多??有神的自洽性破绽,这个随着小说篇幅的长度和内容的复杂,是难以避免的。而小说篇幅的增加和内容的复杂,如果能成正比带来阅读快感的上升,也会降低读者对于硬伤的在意程度。如果小说本身都吸引不了人,就算作者的设定如何富有创意环环相扣严丝合缝,也不过是沦为一部“严谨”的规则书。
这就好像如今每拍一部大片,总要被资深影迷去指摘那些“穿帮”场面,不过有这么大兴趣和闲暇去挑错的,多半也是铁杆拥趸。哪怕是四大名著,哪怕是经典,只要想去挑漏洞的话,都可以专门写出厚厚的考证书。但是,成功的经典的小说,对于“不合理”部分的讨论,有时候也会成为读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于有人专门拿挑错说事,还有人专门设法说圆,口水滔滔,你来我往,于是这部作品的人气和影响就更加上升了也。
当然,我的意思绝不是鼓励写作时主动创造不合理,有意安排逻辑冲突。而只是重复一个从开始就提出的观点,合理性问题不是决定小说成败的决定因素,作者不要被合理性方面的批评弄得丧失信心。而让小说看起来更合理更通畅,是我们应该始终努力追求的方向。
前几篇谈的都是背景设定方面的合理性问题,大致相当于谈舞台布景方面的毛病。如果小说的人物性格发展和情节走向,产生了与正常逻辑相悖的现象时,那么小说的价值何在呢?下一次再随便说说。
合理性究竟有多重要?(4)――透明化世界
小说的背景环境中,常识、科学、自洽性的合理性都不是小说成败的决定因素。前几次大致也谈过这个问题了。
换一个角度来证明的话,某种要素对于主体的重要程度,可以先将它抽离,看看对于主体构成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小说的背景环境非常简单稀薄,几乎只有人物和情节,那么这还是不是小说呢?这当然还是小说,而且还很有可能是很好看的小说。
如果小说的设定丰富庞博,甚至于还很合理严谨,但是人物苍白,情节乏味,那么,即使这勉强还算是小说,也是非常缺乏可读性的小说。
比如说,很多言情小说都是只有一堆角色在演情感戏,对于背景的描写几乎是空白,在非遇到描述环境不可的时候,才不情不愿地交待一点点最基本的背景细节。一个或者复数的帅哥出场了,碰到一个或者复数的了,然后缠绵悱恻、连环单恋、从中作梗、误会丛生、和好如初……情感戏份的种种套路桥段纷至迭出,爱就爱到死去活来,惨就惨到生离死别,总之让读者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是呢,很可能十几万字几十万字下来,我们既不清楚这个世界基本的人文民俗风貌,技术工艺水平,也不了解这个世界的地理国家分布,政治经济制度,甚于更不知道这个小说的题材氛围是中式还是西式,是古代还是现代,是奇幻还是未来。
要认真说起来,“言情小说”这个类别颇为奇异,难道有什么小说是不写情感戏的么?(固然有极少部分小说是只描写了亲情、友情,不过这些小说也主要是中短篇)绝大多数的通俗小说,主人公都会有爱情戏,而且还是故事的重要卖点,那么何必要单单拎出来划一个“言情小说”的领域呢。原因就在于写“言情小说”的,可以忽视甚至无视故事背景,颠倒错乱也没关系,只要把情感戏写出来就行,一样有读者,一样有市场。
“言情小说”既然对背景设定要求不高,那么长期在这样环境下的写出来的作品,人物思维和情感观念就有一种通用的风格,换上了什么行头都差不多。等到想对背景资料增加篇幅和浓度的时候,就会发现是多此一举,故事味道早已经定型了。为什么会经常有人在说女作者写的是“伪武侠”、“伪历史”、“伪奇幻”什么的呢,原因就在于很多女作者是写言情起家,往往在故事背景方面并不考究,不能充分表现出传统武侠、正式西幻那样的特有氛围。
另一个例子,由于网络小说的门槛降低,好多后宫文也对于故事背景不考究,王霸之气一放,招来美女无数。是在江湖上收集群芳谱也好,是在都市里收集校花榜也好,是在奇幻里收集各种族也好,同样是一个调调味道。当然了,这类小说的卖点就是收美,管他题材氛围有没有写出来,一样有读者,一样有市场。
小说的本质就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发生一些什么样的事。这一点和八卦贴很类似,八卦贴的吸引力,也在于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所以写通俗小说的关键在于,要把小说当成八卦来写,什么时候能把小说里的人物写得像八卦人物一样极品圣母了,小说里的故事写得像八卦事件一样引人入胜了,给读者的印象就深了。然后从这个基础上,再去努力追求细节的真实性,资料的完整性,背景的合理性,题材的氛围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