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三十颂》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同学,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6面,本论的修学内涵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就是甚深见,第二个是广大行。
从修学的次第上来说,我们要能够修学广大的戒定慧之前,应该要对整个生命的真相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谓的甚深见。那么在整个生命当中,为什么有些人会堕落到三恶道?有些人会升天,有些人会往生极乐世界?在我们的生命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力量在主宰着我们?就是我们在修学佛法之前,你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正见。大乘的正见从本论上来说,主要的就是万法唯识的道理。就是说宇宙间的这些万法,不管是这些生死的流转的之法,或者是圣人的涅槃之法,它的背后是由我们的心识所变现,离开了我们的心识就无有少法可得了。
我们的生命是由我们一念的心识,在主导着我们的生命的变化。所以从本论上来说,了解生命的真相,你必须了解你的内心的状态——观心法门。
你要能够正确的观照心识,你才能够正确的了解生命。观照心识在本论当中它是从两个方向——第一个是从唯识性,第二个是唯识相。
第一个、唯识性
就是说我们刚开始观照生命,就是观照我们这一念了别的心识,虽然有善念有恶念,但是这些都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些善恶的功能都是假借因缘的熏习所成就。所以把这些如梦如幻的善恶功能拨开以后,我们看到我们心性的本来面目,就是我空法空的真如理。我们经常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真如——生命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把我们现在打妄想的心,把它回归到原点的时候,这念心是觅之了不可得,这觅之了不可得,就是唯识性。就是我们内在的体性。这个是我们对内心观照的第一个相貌。
第二个、唯识相
这种清净的本性,开始一念的妄动以后,产生很多很多的业力,业力去熏习我们这一念心性,它就产生很多的相貌,有这个杂染的相貌、有清净的相貌,就有所谓的十法界的因缘果报出现了,这个就是唯识相。那么我们这一科主要讲唯识相,讲到心识假借因缘的造作,所产生这些染净的相貌。唯识相在本论当中:
天亲菩萨讲到三种相貌——第一个、初能变相。第二个、二能变相。第三个、三能变相。
它是由一个心识的活动的从细到粗,从微细的活动到粗的活动安立的,初能变、二能变、三能变。现在我们先看我们内心当中最微细的活动的初能变相,所谓的第八识,那么第八识是什么相貌呢?我们看偈颂:
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
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
作意受想思,相应唯捨受,
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
恒转如瀑流,阿罗汉位捨。
第八识的相貌,在天亲菩萨的《唯识三十颂》当中是分两部分,先讲杂染的心识,从初阿赖耶识到恒转如瀑流,这个是讲到杂染的心识。阿罗汉位捨是讲第八识在清净位的时候,它的一个清净的相貌就是阿罗汉位捨,清净心识就一句偈颂。我们上堂课讲到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那么这个等于是把第八识的相貌做一个总说,说第八识的一个简单的相貌就是阿赖耶。阿赖耶识翻成中文是藏,藏就是摄持不失。
摄持不失有两个内涵:
第一个、从因地上来说,它能够摄持无量无边的种子。我们今天不管造作什么业,这个业力虽然消失了,但是第八识它会把你业力的功能保存下来,或者你去拜一部八十八佛,你拜完以后,那么第八识把你善的功能保存下来,或者你造了一个罪业,它也帮你保存下来。所以藏本身在因地当中,它能够摄持一切染净的种子。这因相就是所谓的一切种识。
第二个、当业力成熟的时候,第八识可以把成熟的业力释放成一种果报。如果你是一个善业,它就把它变现成人天的安乐果报;如果它是罪业,它就把它变现成刀山油锅的苦恼果报,所以这个藏也有变现果报的意思,就是所谓的异熟识。简单的说,在我们生命当中,为什么因果能够相续?就是生命不断的变化,但是功能,为什么能够累积下来呢?主要的就是有阿赖耶识藏的功能,整个内涵我们上堂课都很详细的说明。
我们今天的进度,从:不可知执受,处了。讲这一段,前面的一段是把第八识的一个功能做一个总说,这以下就详细说明第八识的活动情况。首先讲到第八识在了别所缘境的时候,它的行相到底是粗的或者是微细的,先看它的行相的粗细,那么本颂说是不可知,不可知就是非常微细不可了知了。好,我们看藕益大师的注解就知道。
四、言“不可知”者,谓此识能缘行相极为微细;此识所缘五净色根及诸种子亦甚微细,此识所缘外器世间难可测量也。
不可知这句话,我们从藕益大师的注解可以从两方面说:
第一个从它能缘的心来说,第八识它本身能分别的心,它在活动的时候是刹那生灭的,这种生灭的行相非常非常的微细,不要说凡夫不能了之,就算是阿罗汉入了甚深的灭尽定,在禅定当中都不能够发觉到第八识的存在,这就知道它的行相的微细了,这个是约着第八识能缘的心来说的。
第二个就着第八识所缘的境界,第八识的所缘是广大的根身器界种子,它所缘的净色根、所缘的种子,乃至于广大的器世间都是不可了知的。不但是微细,而且广大而不可了知。这是一个总说——不可知。第八识在生起了别活动的时候,不是一般的凡夫、二乘所能了知的。只有法身以上的菩萨,才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这当中不可知,当然就是有所谓的所缘境跟能缘的心,先看它的所缘境,执受处不可知,执受处就是第八识所缘的境界。
第一个就是甚深见,第二个是广大行。
从修学的次第上来说,我们要能够修学广大的戒定慧之前,应该要对整个生命的真相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谓的甚深见。那么在整个生命当中,为什么有些人会堕落到三恶道?有些人会升天,有些人会往生极乐世界?在我们的生命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力量在主宰着我们?就是我们在修学佛法之前,你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正见。大乘的正见从本论上来说,主要的就是万法唯识的道理。就是说宇宙间的这些万法,不管是这些生死的流转的之法,或者是圣人的涅槃之法,它的背后是由我们的心识所变现,离开了我们的心识就无有少法可得了。
我们的生命是由我们一念的心识,在主导着我们的生命的变化。所以从本论上来说,了解生命的真相,你必须了解你的内心的状态——观心法门。
你要能够正确的观照心识,你才能够正确的了解生命。观照心识在本论当中它是从两个方向——第一个是从唯识性,第二个是唯识相。
第一个、唯识性
就是说我们刚开始观照生命,就是观照我们这一念了别的心识,虽然有善念有恶念,但是这些都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些善恶的功能都是假借因缘的熏习所成就。所以把这些如梦如幻的善恶功能拨开以后,我们看到我们心性的本来面目,就是我空法空的真如理。我们经常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真如——生命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把我们现在打妄想的心,把它回归到原点的时候,这念心是觅之了不可得,这觅之了不可得,就是唯识性。就是我们内在的体性。这个是我们对内心观照的第一个相貌。
第二个、唯识相
这种清净的本性,开始一念的妄动以后,产生很多很多的业力,业力去熏习我们这一念心性,它就产生很多的相貌,有这个杂染的相貌、有清净的相貌,就有所谓的十法界的因缘果报出现了,这个就是唯识相。那么我们这一科主要讲唯识相,讲到心识假借因缘的造作,所产生这些染净的相貌。唯识相在本论当中:
天亲菩萨讲到三种相貌——第一个、初能变相。第二个、二能变相。第三个、三能变相。
它是由一个心识的活动的从细到粗,从微细的活动到粗的活动安立的,初能变、二能变、三能变。现在我们先看我们内心当中最微细的活动的初能变相,所谓的第八识,那么第八识是什么相貌呢?我们看偈颂:
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
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
作意受想思,相应唯捨受,
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
恒转如瀑流,阿罗汉位捨。
第八识的相貌,在天亲菩萨的《唯识三十颂》当中是分两部分,先讲杂染的心识,从初阿赖耶识到恒转如瀑流,这个是讲到杂染的心识。阿罗汉位捨是讲第八识在清净位的时候,它的一个清净的相貌就是阿罗汉位捨,清净心识就一句偈颂。我们上堂课讲到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那么这个等于是把第八识的相貌做一个总说,说第八识的一个简单的相貌就是阿赖耶。阿赖耶识翻成中文是藏,藏就是摄持不失。
摄持不失有两个内涵:
第一个、从因地上来说,它能够摄持无量无边的种子。我们今天不管造作什么业,这个业力虽然消失了,但是第八识它会把你业力的功能保存下来,或者你去拜一部八十八佛,你拜完以后,那么第八识把你善的功能保存下来,或者你造了一个罪业,它也帮你保存下来。所以藏本身在因地当中,它能够摄持一切染净的种子。这因相就是所谓的一切种识。
第二个、当业力成熟的时候,第八识可以把成熟的业力释放成一种果报。如果你是一个善业,它就把它变现成人天的安乐果报;如果它是罪业,它就把它变现成刀山油锅的苦恼果报,所以这个藏也有变现果报的意思,就是所谓的异熟识。简单的说,在我们生命当中,为什么因果能够相续?就是生命不断的变化,但是功能,为什么能够累积下来呢?主要的就是有阿赖耶识藏的功能,整个内涵我们上堂课都很详细的说明。
我们今天的进度,从:不可知执受,处了。讲这一段,前面的一段是把第八识的一个功能做一个总说,这以下就详细说明第八识的活动情况。首先讲到第八识在了别所缘境的时候,它的行相到底是粗的或者是微细的,先看它的行相的粗细,那么本颂说是不可知,不可知就是非常微细不可了知了。好,我们看藕益大师的注解就知道。
四、言“不可知”者,谓此识能缘行相极为微细;此识所缘五净色根及诸种子亦甚微细,此识所缘外器世间难可测量也。
不可知这句话,我们从藕益大师的注解可以从两方面说:
第一个从它能缘的心来说,第八识它本身能分别的心,它在活动的时候是刹那生灭的,这种生灭的行相非常非常的微细,不要说凡夫不能了之,就算是阿罗汉入了甚深的灭尽定,在禅定当中都不能够发觉到第八识的存在,这就知道它的行相的微细了,这个是约着第八识能缘的心来说的。
第二个就着第八识所缘的境界,第八识的所缘是广大的根身器界种子,它所缘的净色根、所缘的种子,乃至于广大的器世间都是不可了知的。不但是微细,而且广大而不可了知。这是一个总说——不可知。第八识在生起了别活动的时候,不是一般的凡夫、二乘所能了知的。只有法身以上的菩萨,才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这当中不可知,当然就是有所谓的所缘境跟能缘的心,先看它的所缘境,执受处不可知,执受处就是第八识所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