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皇权与礼教的初次碰撞(2/4)
他们可不想以后的君主代代都和老朱一个样。
那这官当的还有什么意思。
是以即便明知事不可为,共识的时间也非常仓促,一众文官,乃至于淮西旧部的官员,都趁着在奉天殿外汇聚的间隙,联袂请求韩国公替孔家发声。
即便对孔家的惩处不能够推翻,也绝不能让朝廷在借机扩大打击面了。
望着冷场的奉天殿。
台上的朱标镇定自若,偏头看向文官的行列,若有似无的督促道:“若无奏本,今日朝会便到此为止,各部各司其职,回返办差去吧。”
面对小朱的步步紧逼。
矗立在文官之首的韩国公李善长望着左右闭目养神的几个尚书同僚,心中早就骂开了。
今日一早。
他也收到了那份来自于苏州府动乱案的报刊。
对于幕后造谣推手是孔家之事,他并不感到意外。
只是觉得麻烦而已。
毕竟他如今的官职为礼部尚书,在宰相被废的今日,说一声天下文官之首也不为过。
对于苏州动乱罪魁祸首的处置方案,朱标和六部尚书都已通过气,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这后续对孔家的处置方案,就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难题了。
罚的重了。
无疑会在天下折损他的名誉。
打击他在朝堂的威望。
罚的轻了。
朱标这关就过不去。
历经了几次和朱标的博弈,李善长早就没了半点轻视之心。
不敢轻慢半点。
好不容易才盘算好尺度,安心上朝。
可当他赶到了大明宫,被一众朝堂文官簇拥裹挟,七嘴八舌的请他出面,替孔家周旋一二,他扫视左右,发现并没有看到其他几位尚书时,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彼其娘之。
那这官当的还有什么意思。
是以即便明知事不可为,共识的时间也非常仓促,一众文官,乃至于淮西旧部的官员,都趁着在奉天殿外汇聚的间隙,联袂请求韩国公替孔家发声。
即便对孔家的惩处不能够推翻,也绝不能让朝廷在借机扩大打击面了。
望着冷场的奉天殿。
台上的朱标镇定自若,偏头看向文官的行列,若有似无的督促道:“若无奏本,今日朝会便到此为止,各部各司其职,回返办差去吧。”
面对小朱的步步紧逼。
矗立在文官之首的韩国公李善长望着左右闭目养神的几个尚书同僚,心中早就骂开了。
今日一早。
他也收到了那份来自于苏州府动乱案的报刊。
对于幕后造谣推手是孔家之事,他并不感到意外。
只是觉得麻烦而已。
毕竟他如今的官职为礼部尚书,在宰相被废的今日,说一声天下文官之首也不为过。
对于苏州动乱罪魁祸首的处置方案,朱标和六部尚书都已通过气,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这后续对孔家的处置方案,就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难题了。
罚的重了。
无疑会在天下折损他的名誉。
打击他在朝堂的威望。
罚的轻了。
朱标这关就过不去。
历经了几次和朱标的博弈,李善长早就没了半点轻视之心。
不敢轻慢半点。
好不容易才盘算好尺度,安心上朝。
可当他赶到了大明宫,被一众朝堂文官簇拥裹挟,七嘴八舌的请他出面,替孔家周旋一二,他扫视左右,发现并没有看到其他几位尚书时,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彼其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