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木布答应了禄格的提议,立刻召集族人,宣告下去准备举族迁徙。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族人都响应了他的号召。
因为有些族人不想离开这里,选择继续留着,有些族人投奔北方的喀尔喀亲戚去了,有些族人往更西边的草原上去了,还有一些蒙化的汉人准备逃到陕西讨生活去了。
最后聚集起来的族人只有四万余人。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明朝经常采取报复的行动,每年秋季,派兵深入草原纵火焚烧草场,称为“烧荒”,使牧区的牲畜因缺草而无法过冬。
明军还经常偷袭蒙古的营地,赶走大量的牲畜,称为“赶马”;他们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对牧民驻地进行快速精准的斩首行动并消灭对方有生力量称为“捣巢”。
此时河套地区的牧民们,又回到了单一、脆弱的游牧经济。
史书记载,北虏散处漠北,人不耕织,地无他产,虏中锅釜针线之日用,须藉中国铸造,铀缎绢布之色衣,惟恃抢掠。
鞑虏不能不资中国以为用,在不能够从明朝以和平贸易方式取得所需物资的情况下,河套地区牧民们的生活陷入极大的困难之中。
例如,他们缺乏布帛绢缎,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又如,他们缺少铁锅,生锅破坏,百计补漏之,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
类似的记载史不绝书,其瘦饿之形,穷困之态,边人共怜之。
加之俄木布屡屡战败,把族中的青壮带出去,却再也没有带回来。
他的族人们心灰意冷之下,不想再跟着他了。
俄木布也知道,禄格的提议是对的。
因为此时的河套,沙漠化严重,已经不适合族人生存了。
愿意跟着他投降的族人,纷纷开始拆解蒙古包,驱赶牛羊,准备迁徙。
……
崇祯二年,正月二十七。
王则之已经等了禄格七天了,他已经失去了耐心。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六子率领的哨探,查探到大股鞑子行军的迹象。
根据初步估算,人数在四万左右。
敌情不明,王则之不敢冒险,他立刻组织了一万骑兵,准备攻击这支队伍。
“报,禄格求见。”
就在他整顿好兵马准备出击的时候,禄格和托博克亲自押着俄木布来到了王则之的营地内。
“属下幸不辱命,活捉俄木布,请大人查验。”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族人都响应了他的号召。
因为有些族人不想离开这里,选择继续留着,有些族人投奔北方的喀尔喀亲戚去了,有些族人往更西边的草原上去了,还有一些蒙化的汉人准备逃到陕西讨生活去了。
最后聚集起来的族人只有四万余人。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明朝经常采取报复的行动,每年秋季,派兵深入草原纵火焚烧草场,称为“烧荒”,使牧区的牲畜因缺草而无法过冬。
明军还经常偷袭蒙古的营地,赶走大量的牲畜,称为“赶马”;他们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对牧民驻地进行快速精准的斩首行动并消灭对方有生力量称为“捣巢”。
此时河套地区的牧民们,又回到了单一、脆弱的游牧经济。
史书记载,北虏散处漠北,人不耕织,地无他产,虏中锅釜针线之日用,须藉中国铸造,铀缎绢布之色衣,惟恃抢掠。
鞑虏不能不资中国以为用,在不能够从明朝以和平贸易方式取得所需物资的情况下,河套地区牧民们的生活陷入极大的困难之中。
例如,他们缺乏布帛绢缎,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又如,他们缺少铁锅,生锅破坏,百计补漏之,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
类似的记载史不绝书,其瘦饿之形,穷困之态,边人共怜之。
加之俄木布屡屡战败,把族中的青壮带出去,却再也没有带回来。
他的族人们心灰意冷之下,不想再跟着他了。
俄木布也知道,禄格的提议是对的。
因为此时的河套,沙漠化严重,已经不适合族人生存了。
愿意跟着他投降的族人,纷纷开始拆解蒙古包,驱赶牛羊,准备迁徙。
……
崇祯二年,正月二十七。
王则之已经等了禄格七天了,他已经失去了耐心。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六子率领的哨探,查探到大股鞑子行军的迹象。
根据初步估算,人数在四万左右。
敌情不明,王则之不敢冒险,他立刻组织了一万骑兵,准备攻击这支队伍。
“报,禄格求见。”
就在他整顿好兵马准备出击的时候,禄格和托博克亲自押着俄木布来到了王则之的营地内。
“属下幸不辱命,活捉俄木布,请大人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