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成本高,韩桢心里早有准备。

    可怎么也没想到,会这么高。

    八十贯……

    就算批量生产能摊薄成本,但能少一半就不错了。

    擦了擦嘴角的茶渍,韩桢问道:“怎会这么高?”

    金箔虽是金子,但价格真不贵,一克黄金能打0.5平米的纯金箔。

    况且,纯金箔毕竟是少数,正常金箔中还会掺杂大量铜铁等其他金属,也就是说,一米见方的金箔,恐怕含金量还不到0.1克。

    袁工匠苦着脸道:“好教县长知晓,成本之所以这么高,大头乃是澄心堂纸。只一刀,便高达二百八十余贯,并且有价无市。还是微臣自掏腰包,花重金托人从汴京购得。”

    一刀纸,二百八十贯?

    这他娘的比黄金还贵数倍,简直离谱!

    韩桢吩咐道:“太贵了,换一种纸张。我不管你用甚么办法,保证青钱质量下滑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将成本压缩至三百文以下。”

    三百文一张,他还是可以接受的。

    往后技艺成熟,成本还能进一步下降。

    “微臣明白。”

    袁工匠应下后,转头离去。

    对他而言,只要做出的样币让县长满意,剩下都是些旁枝末节的小事儿。

    “等等。”

    韩桢叫住他,问道:“这浮雕工艺是如何做的?”

    袁工匠答道:“乃是匠人们用浮水印和蜡浆法制成。”

    韩桢又问:“可容易仿制?”

    “这……工艺虽繁琐,但若是手艺高明的匠人,还是可以仿制。”袁工匠不敢隐瞒,如实答道。

    韩桢不怕民间仿制,如此繁琐复杂的工艺,仿制成本太高,且极耗时间。

    就算有民间高人,能仿制多少?

    那点假币数量根本造不成影响。

    他担心的是赵宋朝廷仿制,那才是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