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在这幅画里出现的9个人,有5个人——画家委拉斯开兹自己、玛格丽特小公主、远处路过的大臣、侏儒、侍从官,他们都投向了这幅画中画的观察者——我们本身,或者镜子里的西班牙国王与王后夫妇。

    “显然,这幅《宫娥》的真正主体在画外。但委拉斯开兹做了剧透,把9人之上的另外两人——国王腓力四世与王后玛丽安娜,通过镜子画进了画中。

    “所以,当我们看《宫娥》时,与这些人物视线交汇的瞬间,会感受到比《蒙娜丽莎》互相注视更着迷的体验。因为我们不能成为蒙娜丽莎,但我们可以在委拉斯开兹的画作里,被孺慕、敬畏、讨好的目光包围,成为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这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让我们重新回到这幅画的哲学意义上来。福柯认为我们和国王王后是这幅画中画观察和被观察主体,且因为我们都在画外,且视角重叠了,进而产生了观者的主体性消解——海德格尔曾提过【现象,是位置上的现象】。我们观者与国王王后在同一位置重合,现象重合——在福柯看来,我们属于表象的表象,因为我们并不能成为国王王后,我们只是和他们享受同一体验的幽灵。

    “此刻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委拉斯开兹要这么画呢?当时的西班牙依然强势,好大喜功的国王,会允许每一个观赏画作的人,和他处于同一个位置吗?其实这幅画中画,里面还有着两幅画作——传言为鲁本斯创作的《密涅瓦惩罚阿拉克涅》以及《阿波罗战胜玛息阿》。密涅瓦是罗马版的雅典娜,作为神,她在第一幅画中,惩罚着挑战她纺织神权的女织工阿拉克涅;希腊神话里,比起太阳神权,艺术音乐的神权对阿波罗更重要,所以在第二幅画中,他将吹笛人玛息阿剥皮挂在了树上。

    “神权不可侵犯,正如王权不可侵犯。而这个时候,这幅宫廷画,也被附上了一层讽刺意义。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率国崛起,英法逐渐取代了西班牙在世界舞台的位置;虽然腓力四世并不需要为西班牙的衰弱负主要责任,但他的称号从[地球之王]变成[庸主];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腓力四世死后,仅传一代,于1700年迎来终结;明面上的C位,玛格丽特小公主,没有活过21岁。国王的统治力,也正如主体性消失一样,消失于历史中。

    “所以,虽然《宫娥》是一幅宫廷画,但是却通过一种幽默的叙事视角,将王权的至高无上通过放在一个开放性的位置,把它给解构了。”

    鸦雀无声的阶梯教室,佐佐木率先鼓起了掌,饱满的胸脯一阵暗香浮动。

    B班的泷岛哲也和柳叶将生吹起口哨,将气氛炒热起来。

    很多人并不觉得这段冗长的,比现在的人工智能更没感情的棒读赏析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

    甚至有的男生觉得,如果不是佐佐木老师足够好看,他们都要听得睡过去了。

    但出于礼貌以及佐佐木老师经久不息的掌声,大多数人还是跟着鼓起掌来。

    一身OL套装的佐佐木,微微一笑,她那带着一点古典风的优雅低盘发,两侧的波浪纹刘海随着轻盈的步伐飘动。

    漂亮的女教师站到了投影布前,举手示意大家安静后,用激光笔切换出了她的PPT讲义。

    在她的PPT里,《宫娥》的赏析分为两个部分,美学性和哲学性,关于哲学性方面,正是浅间刚刚所讲的内容。

    “刚刚浅间同学讲得非常好。不少同学应该知道,西班牙画家有很多具有人民性,比如毕加索、戈雅,而他们的前辈——委拉斯开兹,除了早年画《卖水的老人》《煎鸡蛋老妇人》,连《酒神巴库斯》这种神话题材作品,亦体现了这一点。

    “曾经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们将神拉下神坛,用人体的灵与肉,完成对人类本身的歌颂。而委拉斯开兹他们,则将歌颂的对象,从神权者与世俗权贵,转到普通人的身上。

    “所以说,伟大的艺术家,伟大之处并不止在于他们的技巧,更在于他们技巧之中,所展现出来的思想。

    “浅间同学,福柯对于《宫娥》的解释,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是最后面那一段似乎有点不一样。[王权的被解构],这个观点你是从哪里看来的?”

    教室的目光又一次在浅间的脸上汇聚。

    【配角浅间静水】挠着头,凹出有些不好意思的表情,讪讪说道,

    “好像是某个杂志上看到的,忘记了,抱歉。”

    那些内容,其实是他自己在即兴地胡说八道。

    佐佐木对着一脸尴尬的浅间,露出兴味盎然的笑容,继续追问着,

    “平时有看什么艺术类杂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