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军对于作战的准备都已经完成,接下来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着澹台压境那边的消息。

    这是澹台第一次独自面对如此重要的场面,而他能否成功,事关天下。

    能不能把那三四十万楚军的作用发挥出来,就看澹台压境能不能镇得住那些楚军将领了。

    可是李叱之所以派澹台压境去,就说明他对澹台足够信任,不管是能力还是魄力。

    只要大兴城那边给出信号,这一战是开始,也是结束。

    因为这一战的结果,将彻底影响天下归属。

    李叱和唐匹敌在大营里巡查战前准备的时候,有亲兵从远处过来,说是有个人给宁王送来一封信。

    李叱问送信的人在哪儿,亲兵说把书信放下后就急匆匆的走了,似乎是有些害怕。

    亲兵把信双手递给李叱,李叱觉得好奇,是谁在这个时候给自己送信过来。

    打开之后才知道,竟然是关亭候。

    【我这前半生二十年间,与宁王多有交集,只是宁王不知我在,亦不知我对宁王敬仰。】

    【冀州时候,我便知宁王非凡人,虽较宁王年长几岁,可却始终觉得,宁王行为可为我导师。】

    这开头的两句,让李叱稍稍有些惊讶。

    虽然他推测关亭候在冀州的时候就认识自己,可是在信中看到这几句话,他还是信中有所触动。

    【时日冀州局势动荡,各方强盛,宁王以草微之身,拨弄风云,令各方皆损失惨重,为宁王壮大,我曾亲眼所见,心中敬佩。】

    【宁王赴燕山营,力劝虞朝宗驰援边陲之际,我尚在冀州,知宁王此举后,便将宁王视为我可求学之人。】

    【宁王假扮曹公子至大兴城,我恰好也在大兴城,别人不知宁王身份,我却一眼看破,如此气度胆识,再次令我折服。】

    唐匹敌站在李叱身边侧头看着,笑了笑,看到这,通篇都是马屁。

    这封信的大概意思就是,其实李叱走过的路,恰好也是关亭候走过的路,只是每一步,关亭候都是看着李叱在走,而他在旁观。

    看的越多,对李叱的钦佩就越重,以至于将李叱视为自己的偶像。

    所以在后来,他原本可以和李叱正面交锋,却因为这敬畏而不敢直面。

    信中还说,芒砀山一战,关亭候背后的人,强力督促他与韩飞豹同时出击,但他拒绝了。

    之后觉得自己若再违抗那些人的指示,有可能会被除掉,索性就先发制人。

    他决定在扬州把那些人除掉,然后率军返回越州,不与宁王为敌。

    他还说,韩飞豹此人性格阴冷,但心思缜密,他在冀州时候,韩飞豹其实也在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