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战争,从作战方式来看整体上可以分为两类:星际太空战,以及星球登陆战。星球登陆战和人类历史上常见的热兵器战争几乎没有两样,基本上就是以围绕星球上的重要目标进行的攻守作战。

    而星际太空战,在历史上也有其类似的作战方式,即海战。

    太空战舰和当年的海上战舰几乎没有区别,基本上都是独立战舰、战舰编队以对方为目标的作战行动。太空中航行的飞船,其运行方式几乎等同于当年大洋上的船舶,因此,人类历史上建立的第一支太空舰队,基本是仿照当年的大洋船舶编队。而这支军队,也就被称之为太空舰队。

    与人类不同,高拉特人文明起源的主星南星,其星球的水面面积相当之小,面积大小可能还没有人类起源地球上最小的海洋-印度洋的规模大。因此,高拉特人的海军历史非常的短暂,规模也很小。

    在人类发展太空海军的同时,高拉特人只得不停的学习、仿照,完全照着人类的方式来。

    这其实是个非常久远的历史问题,其问题产生的根源暂不去追溯,总之结果就是当代社会,无论是人类,还是高拉特人,他们太空海军的运行方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这可不,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学生,当然是一样的。

    就以太阳系太空海军为例,战舰和编队的发展也是经过了数个时代的,但其作战思想基本上从星际战争时代开始已经基本固定下来。

    舰队的船只分为几类:

    空天母舰,这是主力作战飞船,其庞大的躯体承载了大量的小型作战飞船、太空战斗机、各种型号的作战雷达和武器平台,是整个舰队最核心的舰只。一般作为编队的旗舰来使用,领导一整支作战分队。

    歼星舰,为主力的作战船只。虽然名为歼星舰,但它其实没有能力消灭一颗星球的。只是在最初的太空海战中,歼星舰作为主力攻击舰,总会配备最强的火力和最强的护盾,往往也承载着最重要的进攻和防守任务。如果说空天母舰是指挥中心、调度中心,那么歼星舰也是进攻的三把斧,是舰队的骨干力量。

    如果把舰队比作一把刀,空天母舰就是握刀的手,歼星舰是刀的正面,是主要使力的地方。那么刀刃部分,就是舰队里的星际突击舰。这种比起歼星舰绝对算是小个头的战舰,同样承担的是攻击任务。

    在战争中,歼星舰和空天母舰吸引力绝对的攻击火力,突击舰在纷乱的炮火中突进,悄悄进入对手的防御圈,贴近对手的战舰,将突击部队送到对方的家门口。

    除了这几种攻击战舰之外,舰队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战舰,比如运输船、巡逻艇等等,各自有各自的任务。只是它们的光芒被上述几种战舰所遮蔽,很多人认为它们是舰队中的勤杂工罢了。

    高拉特人的舰队发展,简单来说就是经历了抄作业的过程,基本都是照着人类方的经验来的。就连双方战舰上的人员编制和军衔序列,几乎都没什么不同。

    双方的史学家对此也是无奈,谁让高拉特人历史上没有什么海军呢?

    人类喜欢把星际战争年代之前那些发展的不均衡、功能尚不完善的战舰称作是第一代战舰。这些战舰,可能就是加装了武器的星际飞船,作战能力非常差劲。这也就解释了当时人类方的攻势为何会被轻易击溃。实在是他们的飞船也不比高拉特人好很多。

    当然不管是人类还是高拉特人,在战争中进步与学习的能力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短短数十年的星际战争,双方的战舰发展就跨越了两个时代,将战舰的型号推进了两代。

    到战争结束时,漂洋在太阳系和高拉特星系的飞船再也不是那种在星际商船上加装了几根火炮的垃圾战舰,而是那种浑身护盾、随时可以放飞无数空天战机、武装到牙齿的庞然大物。

    战争,从来都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人类的空天母舰从战前的伽利略级发展到天狼星级,歼星舰从牛顿级发展到大角星级,突击舰从哥白尼级发展到北落师门级。从这些型号名称也可以看出人类从历史上的顶级天文学家命名飞船,到用超级星球来命名,野心和自信显露无疑。

    当然,战后数百年,战舰的发展历史又陷入了停滞。虽然舰上的武器和辅助设施一直在更新换代,但基本的舰体还是保留着之前的三代战舰的基本架构。

    没有战争,自然没有改进的需求,这一点,无论内星系、小行星带还是高拉特星系,均为认同。

    人类的战舰命名,三代分别使用的是伟大的天文学家、太阳系的行星和地球星空著名的恒星,高拉特人同样有他们的命名规则,就好比眼前划过星空的战舰编队,包括了高拉特现有的常规战舰。

    这是一支规模不大的分舰队。其首领是一艘歼星舰,看外观应该是三代战舰“木槿花”级歼星舰。木槿花是南星特有的一种植物,对比人类方的大角星级歼星舰,木槿花的舰体看上去更加粗犷一些,纯黑色的战舰舰体更符合高拉特人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