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平还在卖力的形容自己的构思。

    当虚拟城市终端技术发展到极致,任何有终端的地方,人就可以直接通过终端进行下载,然后进入一个身临其境的环境。比如说在家里建造一个虚拟仓,人进去之后,周边立刻进行虚拟投影,人就能在虚拟仓中原地踏步,但实际上已经在虚拟城市中逛街了。

    远在万里的广交会,如果也采用虚拟城市终端技术,那么甚至都不需要场馆,只需要打包一份数据,让各地的虚拟仓用户下载,就能在家里浏览整个广交会。

    并且网速跟上,计算机运算效率达标,完全可以把所有用户都融入其中,形成足不出户但人山人海的一场广交会。

    通过虚拟城市终端技术,人们依然可以亲切交谈,当面砍价,当面介绍产品。

    唯独有缺陷的是,只有视觉体验,无法提供味觉、触觉,食品类的产品,显然没法在广交会上有所表现,仅能提供一点动态图片仅供参考。

    但不管怎么说,虚拟城市计划,在民用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不过这是民用领域的变革,杜恪并没有想象中上心,直接甩手交给刘正平:“正平,这个项目就由你带着课题组继续负责产品研发,我会委托李副主任管理专项资金,然后由你和李副主任,直接与高层接洽,一起商议全息投影技术的布局,就不用再向我汇报了。”

    “啊,老板……”

    “啊什么啊,这是给你独当一面的机会,你现在只是副研究员,抓住这次机会,要不了两年就能升研究员了,好好珍惜吧。”杜恪笑着鼓励道。

    刘正平才三十出头,但是在科研上面确实有天赋,杜恪也很看好他,愿意提拔他。

    “杜恪。”陶勋副主任找了过来。

    “怎么了,老陶。”

    “去我办公室坐回,有点事情麻烦你。”

    进了陶勋的办公室才知道,陶勋找他是想要请他帮忙修改论文,并推荐给Nature杂志:“我最近不是在负责电子流理论下的手性材料分析吗,感觉可以总结一篇Nature,但是又有点忐忑,唉,你说我都这一把年纪了,投个论文还紧张兮兮的,也是怪难为情的。”

    当初,他可是提杜恪修改论文的。

    现在成了杜恪帮他修改论文。

    不过两人关系很好,所以不需要讲究太多,杜恪直接在办公室里看起来,看完之后,直接给出了他的评论意见:“单纯从内容上来说,已经足够发表Nature了,不过论文的阐述方式还是有点偏,这方面应该修改一下,直接从手性材料出发,删掉其它支系,凑个两千字应该能过。”

    “是吗,这些都不要了?”

    “嗯,精炼一点更好,影响因子应该也能多提高一些,不然你投过去,还是要打回来修改的。”

    “那行,我这就回去修改。”对于杜恪的评价,陶勋十分信服。

    杜恪担任实验室主任这几年,也证明了他在发表论文方面的天赋,如果不是他嫌麻烦,他现在就是nce的审稿人。实验室只要是发即便高一点的SCI期刊,都会让杜恪过目一遍,然后遇到确实不错的论文,杜恪便会让助理以自己的名义帮忙推荐。

    所以电子流实验室的论文发表率,一直都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茅。

    或许唯论文现象不好,但科研人员毕竟是要评职称、端饭碗的,相对而言发表论文是最直接的衡量方式,所以杜恪并不反对自己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刷论文。

    但与此同时他也要审核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对那些刷论文的项目就少批经费,对有实际价值的项目就多批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