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让自己飞黄腾达的好机会,吴魏两国为了争夺淮南,不知投入了多少的兵力,不知打了多少次的仗,如今魏国坐镇淮南的太尉王凌竟然有主动投降吴国的意图,那不正是天下掉下馅饼的好事么?
做为第一个接洽此事的东吴将领,如果最终能够玉成此事,这岂不是天大的功劳白白地落在他的头上,陈正不禁是暗暗欣喜,亲自带着王明山入境,去拜见大将军诸葛恪。
此时的东吴政坛,与七年前相比,早已是物是人非,沧桑变幻。
丞相陆逊在两年前就已经去世了,做为东吴开国元勋之中分量最重的人物之一的陆逊猝然离世,也代表着江东重臣全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陆逊离世的前两年,丞相顾雍去世,而大将军诸葛瑾则更早地阵亡于七年前的淮南之役,这些重量级的大臣先后离世,令东吴政坛出现了权力的真空。
不过这些真空很快地就被后来者给填补了,诸葛恪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大将军的位子,而他的父亲诸葛瑾正是七年前在这个位置上殁于王事的。
其实诸葛恪上位也是挺曲折的,自幼诸葛恪聪明过人,孙权对他极为的赏识,在平定山越的作战之中,诸葛恪表现卓越,被孙权升为威北将军,不过在随后的淮南之战中,诸葛恪因为父亲诸葛瑾被曹亮所杀之故,举止失措,导致吴军大败。
陆逊认为诸葛恪聪明外露,刚愎自用,终非社稷之臣,所以劝谏孙权任用诸葛恪要慎重。由于陆逊的地位超然,说话的分量重,孙权虽然有意提拨诸葛恪,但碍于陆逊的面子,只好作罢,所以淮南之战后,诸葛恪一直也是郁郁不得志。
直到陆逊去世之后,诸葛恪才有机会得到升迁,晋升为大将军。而在他之上的,也仅仅只剩下了上大将军吕岱和丞相步骘。
吕岱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的职务,而诸葛恪则驻守牛渚,负责整个的淮南的防线。
诸葛恪升任大将军之后,立即着手在淮南地区布署兵力,密谋进攻,想要一雪前耻。
最让他耿耿于怀的,自然莫过于父亲诸葛瑾被曹亮所杀之事,这么多年来,他也一直打探魏国的消息,只可惜曹亮在淮南之战后,就离开了淮南地区,转战于汉中并州,让诸葛恪想要报仇的心愿化为了泡影。
毕竟淮南和并州相距太远了,隔着千山万水,除非诸葛恪把魏国给灭了,一路打到并州去,才有机会替父报仇。
但这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魏国的强大,让吴国就连淮南这道防线也迈不过去,想带兵打到并州,无异于痴人做梦。
不过诸葛恪并没有为之气馁,他一力主导的淮南进攻方发案到了孙权的首肯,已经进入到了筹备阶段,现在诸葛恪需要做的,就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司马懿的高平陵政变,让诸葛恪是兴奋不已,还有什么能比魏国的一场内乱更令他高兴的了,这不就是他等待已久的机会吗?
不过很快诸葛恪就失望了,洛阳的政变发生的突然,结束的也快,司马懿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打败了曹爽并且篡夺了朝廷的权力,而淮南这边,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驻守淮南的扬州都督王凌更是升任太尉,丝毫未曾变化的淮南防线让诸葛恪试图出兵的计划严重受阻。
诸葛恪不禁是好生郁闷,他为了筹划这次的进攻,花费了将近两年的心血,如今眼瞅着魏国内乱,正是进攻淮南的大好良机,可淮南防线却是无懈可击,只能说王凌这老东西太厉害了,完全不给诸葛恪任何的机会。
就在此时,诸葛恪收到了濡须守将无难督陈正的禀报,称王凌受到司马懿的逼迫,为求自保,特意地派他儿子王明山前来商议归降事宜。
乍听这个消息传来,诸葛恪兴奋地差点没跳起来,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诸葛恪太胖的缘故,使他想跳也跳不动。
不过在兴奋之余,诸葛恪还是保持着冷静,他首先联想到的,是当年的石亭之战,正是因为周鲂献诈降之计,吴军才得以重创曹休,取得了石亭大捷。
会不会是王凌眼看着东吴筹备进攻而故意诈降,想引诱诸葛恪上当?
不能不说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毕竟这里是战场,充满着尔虞我诈,稍不留神,就很可能着了对方的道儿。
王凌做为老将,镇守淮南已经是有不少的年头了,这种老奸巨滑的对手,诸葛恪自然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不敢轻举妄动。
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让自己飞黄腾达的好机会,吴魏两国为了争夺淮南,不知投入了多少的兵力,不知打了多少次的仗,如今魏国坐镇淮南的太尉王凌竟然有主动投降吴国的意图,那不正是天下掉下馅饼的好事么?
做为第一个接洽此事的东吴将领,如果最终能够玉成此事,这岂不是天大的功劳白白地落在他的头上,陈正不禁是暗暗欣喜,亲自带着王明山入境,去拜见大将军诸葛恪。
此时的东吴政坛,与七年前相比,早已是物是人非,沧桑变幻。
丞相陆逊在两年前就已经去世了,做为东吴开国元勋之中分量最重的人物之一的陆逊猝然离世,也代表着江东重臣全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陆逊离世的前两年,丞相顾雍去世,而大将军诸葛瑾则更早地阵亡于七年前的淮南之役,这些重量级的大臣先后离世,令东吴政坛出现了权力的真空。
不过这些真空很快地就被后来者给填补了,诸葛恪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大将军的位子,而他的父亲诸葛瑾正是七年前在这个位置上殁于王事的。
其实诸葛恪上位也是挺曲折的,自幼诸葛恪聪明过人,孙权对他极为的赏识,在平定山越的作战之中,诸葛恪表现卓越,被孙权升为威北将军,不过在随后的淮南之战中,诸葛恪因为父亲诸葛瑾被曹亮所杀之故,举止失措,导致吴军大败。
陆逊认为诸葛恪聪明外露,刚愎自用,终非社稷之臣,所以劝谏孙权任用诸葛恪要慎重。由于陆逊的地位超然,说话的分量重,孙权虽然有意提拨诸葛恪,但碍于陆逊的面子,只好作罢,所以淮南之战后,诸葛恪一直也是郁郁不得志。
直到陆逊去世之后,诸葛恪才有机会得到升迁,晋升为大将军。而在他之上的,也仅仅只剩下了上大将军吕岱和丞相步骘。
吕岱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的职务,而诸葛恪则驻守牛渚,负责整个的淮南的防线。
诸葛恪升任大将军之后,立即着手在淮南地区布署兵力,密谋进攻,想要一雪前耻。
最让他耿耿于怀的,自然莫过于父亲诸葛瑾被曹亮所杀之事,这么多年来,他也一直打探魏国的消息,只可惜曹亮在淮南之战后,就离开了淮南地区,转战于汉中并州,让诸葛恪想要报仇的心愿化为了泡影。
毕竟淮南和并州相距太远了,隔着千山万水,除非诸葛恪把魏国给灭了,一路打到并州去,才有机会替父报仇。
但这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魏国的强大,让吴国就连淮南这道防线也迈不过去,想带兵打到并州,无异于痴人做梦。
不过诸葛恪并没有为之气馁,他一力主导的淮南进攻方发案到了孙权的首肯,已经进入到了筹备阶段,现在诸葛恪需要做的,就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司马懿的高平陵政变,让诸葛恪是兴奋不已,还有什么能比魏国的一场内乱更令他高兴的了,这不就是他等待已久的机会吗?
不过很快诸葛恪就失望了,洛阳的政变发生的突然,结束的也快,司马懿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打败了曹爽并且篡夺了朝廷的权力,而淮南这边,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驻守淮南的扬州都督王凌更是升任太尉,丝毫未曾变化的淮南防线让诸葛恪试图出兵的计划严重受阻。
诸葛恪不禁是好生郁闷,他为了筹划这次的进攻,花费了将近两年的心血,如今眼瞅着魏国内乱,正是进攻淮南的大好良机,可淮南防线却是无懈可击,只能说王凌这老东西太厉害了,完全不给诸葛恪任何的机会。
就在此时,诸葛恪收到了濡须守将无难督陈正的禀报,称王凌受到司马懿的逼迫,为求自保,特意地派他儿子王明山前来商议归降事宜。
乍听这个消息传来,诸葛恪兴奋地差点没跳起来,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诸葛恪太胖的缘故,使他想跳也跳不动。
不过在兴奋之余,诸葛恪还是保持着冷静,他首先联想到的,是当年的石亭之战,正是因为周鲂献诈降之计,吴军才得以重创曹休,取得了石亭大捷。
会不会是王凌眼看着东吴筹备进攻而故意诈降,想引诱诸葛恪上当?
不能不说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毕竟这里是战场,充满着尔虞我诈,稍不留神,就很可能着了对方的道儿。
王凌做为老将,镇守淮南已经是有不少的年头了,这种老奸巨滑的对手,诸葛恪自然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