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见状态栏正文卷第一百八十四章保住四院见过的毁损伤不少,不光是急救中心的救护车会直接把患者从受伤地点送到四院里来。因为挂着大急诊中心的牌子,因此骨科能力远超周边医院的第四中心医院也经常接收从其他医院专门转院过来的毁损伤患者。
这样的患者,到了医院之后一般只有一个要求,“保肢”。
保肢,不光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失”的观念。同时也是因为对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失去一部分肢体,就等于丧失了劳动能力。也就意味着他以后的人生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几乎所有的患者和家属都会提出保肢的要求。
但医生们的出发角度和患者以及家属有些不同。就算是再厉害的骨科医生,也不可能让毁损伤患者的肢体恢复到原来状态。就像是钉子钉进了木头里,再怎么小心翼翼拔除钉子,木头上仍然会留下钉孔——损伤已经形成,而且远超人体自身的恢复能力极限。这就意味着任何手术方案都只能尽量“促进恢复”,而不可能做到“完全修复”。而修复的程度,则取决于患者的肢体伤势,以及年龄等一系列因素。
哪怕是医生们判断患者有机会恢复一定程度的肢体能力,患者也有可能在漫长的手术中出现各式各样的危险。而在这里,最常见的术中风险就是出血性休克和dic。人的肢体供血丰富,毁损伤会导致受伤区域里几乎所有的血管破裂。对大出血的患者进行麻醉原本就是高风险行为,而这些患者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其他医院就诊后转院来第四中心医院的,再接受长时间手术,风险极大——长时间的出血会导致人体自发进入高凝状态,耗尽凝血物质后导致dic出现。
总的来说,由于恢复困难而且手术难度大,且手术过程中患者随时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并发症风险,所以四院骨科的医生们其实更加倾向于截肢而非保肢。
“上止血带。”布鲁恩博士一把从自己的医疗箱里扯出了布质的止血带,快速而粗鲁的绕在了谭俊倪的右腿上,然后铆足了力气,把止血带上面自带的扭杆拧了四圈。
谭俊倪的痛呼声更大了。他朝着布鲁恩博士破口大骂,“草泥马!疼!”
“看起来他精神还不错。”布鲁恩博士完全没有搭理谭俊倪的想法,他指挥着终于回过神来的其他工人们一起把机柜搬起来了一点。随后孙立恩和袁平安一起动手,把谭俊倪连人带腿从机柜下面拽了出来。
“轰!”一吨半重的机柜重新落在了地上,谭俊倪的伤口触目惊心。周围的工人们一个个脸色煞白,有两个人甚至直接扭头就吐了起来。
毁损伤看起来比脱套伤还刺激。孙立恩第一眼甚至没能认出这连在谭俊倪身上的一滩烂肉,到底哪里是股骨,哪里是胫骨。他看了看旁边——就连一旁的周策脸色都不太好看,大概肾内科一般也看不到这种伤势的患者。
“怎么搞的……”徐有容这时才穿着平底鞋赶了过来,她也被面前的场景吓了一跳。但毕竟是在巴尔的摩er干过的医生,她很快就震惊了下来,并且开始安排转运,“小郭!把推床推过来!”
小郭一个人推着转运床,一路漂移到了孙立恩身边,然后和布鲁恩博士一起,把谭俊倪搬上了转运床。孙立恩则忙着给抢救室里打电话,压根没看到小郭连带转运床停下的时候,和自己的距离差五厘米就能撞上。
“你们老板在哪儿?”徐有容充分发挥出了高级别医生应该有的组织能力。她抓住一旁一个看上去脸色相对好一点的工人问道,“让他赶紧过来,后面的治疗和抢救都要他签字——还有,让他赶紧联系家属!”
工作期间受到这么严重的创伤,毫无疑问这应该属于工伤范畴。徐有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得赶紧把老板叫来,这样才好给医院提供抢救谭俊倪所需的授权以及签名。至于治疗费用……老板更跑不掉了。
“我……他……我们……”被抓住的这个工人结结巴巴的嘟囔了好一阵子后才勉强答道,“谭老师和我们不是一起的,他……他是医学院的老师。”
严格来说,谭俊倪是宁远医学院的工作人员而非教师。他是宁远医学院信息科的工作人员。
前年从宋安大学信息系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毕业的谭俊倪,是个地地道道的“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从初中开始,在贫困县生活的他就开始接受各个机构和渠道的资助以继续学业。而谭俊倪也确实非常认真且刻苦。他一边接受着来自社会的善意,一边和自己的奶奶照顾着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亲,以及因为矿难高位截瘫的父亲。
升高中的时候,谭俊倪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同时还拿到了一笔不算太过丰厚的奖学金。而谭俊倪并没有把这笔钱用在给自己置办些衣物上——他用这笔钱买了十四份本地腊肉,同时每一份腊肉还搭上了自己种的十斤红薯和十斤土豆。按照自己从接收到第一笔资助开始留下来的捐助人地址,把这些礼物寄了出去。
和礼物一起寄出的,还有他写的一封信。内容很简单,他简单汇报了一下自己的中考成绩,并且感谢了这些捐助人的帮助。同时还向他们保证,自己会继续努力学业,等学业有成,一定要把自己受过的帮助,百倍还给这个社会。
穿着露出脚指头破胶鞋的谭俊倪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他以全县第七名的成绩,考入了宋安大学信息系。大学四年中,他卡着时间献血,用一切时间勤工俭学。同时还参加自己所能参加的所有义工活动。大学毕业后,他应聘进入了宁远医学院信息科。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里,他把几乎所有的收入都寄回了家里。奶奶已经过世,二伯一家凭借着谭俊倪寄回去的钱,照顾着他的父母。
就算这样,他仍然每个月从牙缝里扣出两百块钱,然后把这些钱捐给助学机构。但这么生活下去,压力实在是太大。所以谭俊倪才想尽一切办法赚钱——加入到吴友谦领导的项目组里,负责计算中心的工作管理中就是办法之一。项目组能为他每个月多发一千七百元的补助。
搬运计算中心机柜原本并不是谭俊倪的工作内容。但拿了十四个月补助的谭俊倪认为,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来帮忙。毕竟搬运工作外包给了搬运公司,但这些工作人员缺乏搬运精密设备的经验。前一天晚上,谭俊倪还专门跑了一趟四院诊断中心,然后用卷尺量出了搬运所需的轨道长度。
可意外……还是降临在了这个年轻人的身上。
谭俊倪的情况在医学院里格外特殊,宋文闻讯赶到抢救室的时候,第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年轻人。
这样的患者,到了医院之后一般只有一个要求,“保肢”。
保肢,不光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失”的观念。同时也是因为对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失去一部分肢体,就等于丧失了劳动能力。也就意味着他以后的人生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几乎所有的患者和家属都会提出保肢的要求。
但医生们的出发角度和患者以及家属有些不同。就算是再厉害的骨科医生,也不可能让毁损伤患者的肢体恢复到原来状态。就像是钉子钉进了木头里,再怎么小心翼翼拔除钉子,木头上仍然会留下钉孔——损伤已经形成,而且远超人体自身的恢复能力极限。这就意味着任何手术方案都只能尽量“促进恢复”,而不可能做到“完全修复”。而修复的程度,则取决于患者的肢体伤势,以及年龄等一系列因素。
哪怕是医生们判断患者有机会恢复一定程度的肢体能力,患者也有可能在漫长的手术中出现各式各样的危险。而在这里,最常见的术中风险就是出血性休克和dic。人的肢体供血丰富,毁损伤会导致受伤区域里几乎所有的血管破裂。对大出血的患者进行麻醉原本就是高风险行为,而这些患者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其他医院就诊后转院来第四中心医院的,再接受长时间手术,风险极大——长时间的出血会导致人体自发进入高凝状态,耗尽凝血物质后导致dic出现。
总的来说,由于恢复困难而且手术难度大,且手术过程中患者随时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并发症风险,所以四院骨科的医生们其实更加倾向于截肢而非保肢。
“上止血带。”布鲁恩博士一把从自己的医疗箱里扯出了布质的止血带,快速而粗鲁的绕在了谭俊倪的右腿上,然后铆足了力气,把止血带上面自带的扭杆拧了四圈。
谭俊倪的痛呼声更大了。他朝着布鲁恩博士破口大骂,“草泥马!疼!”
“看起来他精神还不错。”布鲁恩博士完全没有搭理谭俊倪的想法,他指挥着终于回过神来的其他工人们一起把机柜搬起来了一点。随后孙立恩和袁平安一起动手,把谭俊倪连人带腿从机柜下面拽了出来。
“轰!”一吨半重的机柜重新落在了地上,谭俊倪的伤口触目惊心。周围的工人们一个个脸色煞白,有两个人甚至直接扭头就吐了起来。
毁损伤看起来比脱套伤还刺激。孙立恩第一眼甚至没能认出这连在谭俊倪身上的一滩烂肉,到底哪里是股骨,哪里是胫骨。他看了看旁边——就连一旁的周策脸色都不太好看,大概肾内科一般也看不到这种伤势的患者。
“怎么搞的……”徐有容这时才穿着平底鞋赶了过来,她也被面前的场景吓了一跳。但毕竟是在巴尔的摩er干过的医生,她很快就震惊了下来,并且开始安排转运,“小郭!把推床推过来!”
小郭一个人推着转运床,一路漂移到了孙立恩身边,然后和布鲁恩博士一起,把谭俊倪搬上了转运床。孙立恩则忙着给抢救室里打电话,压根没看到小郭连带转运床停下的时候,和自己的距离差五厘米就能撞上。
“你们老板在哪儿?”徐有容充分发挥出了高级别医生应该有的组织能力。她抓住一旁一个看上去脸色相对好一点的工人问道,“让他赶紧过来,后面的治疗和抢救都要他签字——还有,让他赶紧联系家属!”
工作期间受到这么严重的创伤,毫无疑问这应该属于工伤范畴。徐有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得赶紧把老板叫来,这样才好给医院提供抢救谭俊倪所需的授权以及签名。至于治疗费用……老板更跑不掉了。
“我……他……我们……”被抓住的这个工人结结巴巴的嘟囔了好一阵子后才勉强答道,“谭老师和我们不是一起的,他……他是医学院的老师。”
严格来说,谭俊倪是宁远医学院的工作人员而非教师。他是宁远医学院信息科的工作人员。
前年从宋安大学信息系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毕业的谭俊倪,是个地地道道的“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从初中开始,在贫困县生活的他就开始接受各个机构和渠道的资助以继续学业。而谭俊倪也确实非常认真且刻苦。他一边接受着来自社会的善意,一边和自己的奶奶照顾着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亲,以及因为矿难高位截瘫的父亲。
升高中的时候,谭俊倪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同时还拿到了一笔不算太过丰厚的奖学金。而谭俊倪并没有把这笔钱用在给自己置办些衣物上——他用这笔钱买了十四份本地腊肉,同时每一份腊肉还搭上了自己种的十斤红薯和十斤土豆。按照自己从接收到第一笔资助开始留下来的捐助人地址,把这些礼物寄了出去。
和礼物一起寄出的,还有他写的一封信。内容很简单,他简单汇报了一下自己的中考成绩,并且感谢了这些捐助人的帮助。同时还向他们保证,自己会继续努力学业,等学业有成,一定要把自己受过的帮助,百倍还给这个社会。
穿着露出脚指头破胶鞋的谭俊倪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他以全县第七名的成绩,考入了宋安大学信息系。大学四年中,他卡着时间献血,用一切时间勤工俭学。同时还参加自己所能参加的所有义工活动。大学毕业后,他应聘进入了宁远医学院信息科。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里,他把几乎所有的收入都寄回了家里。奶奶已经过世,二伯一家凭借着谭俊倪寄回去的钱,照顾着他的父母。
就算这样,他仍然每个月从牙缝里扣出两百块钱,然后把这些钱捐给助学机构。但这么生活下去,压力实在是太大。所以谭俊倪才想尽一切办法赚钱——加入到吴友谦领导的项目组里,负责计算中心的工作管理中就是办法之一。项目组能为他每个月多发一千七百元的补助。
搬运计算中心机柜原本并不是谭俊倪的工作内容。但拿了十四个月补助的谭俊倪认为,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来帮忙。毕竟搬运工作外包给了搬运公司,但这些工作人员缺乏搬运精密设备的经验。前一天晚上,谭俊倪还专门跑了一趟四院诊断中心,然后用卷尺量出了搬运所需的轨道长度。
可意外……还是降临在了这个年轻人的身上。
谭俊倪的情况在医学院里格外特殊,宋文闻讯赶到抢救室的时候,第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