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宁采臣与聂小倩相遇之时,宁嘉赐连胜称奇,荒郊野岭绝色佳人,不论在谁看来都是一件奇怪的事,宁嘉赐向钟逸求证,问道聂小倩是不是恶人,钟逸并没有急于回答他,而是让他耐心听下去,听故事一定不能只要那个结果,其中的过程才是精华的部分,再者来说,无论什么时候好坏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好人可以做坏事,坏人也可以做好事,出发点不同,很难评断一个人到底如何。

    宁采臣不被美色诱惑而坚守本心,听到此处宁嘉赐略有失望,似乎没有听到他想要的剧情

    聂小倩身为鬼魂,埋葬在古寺旁边,却被罗刹控制,不得不帮他吸食路过之人的精魄,说起来也算是可怜人,后对宁采臣倾心,将一切事情全部告知于他,祈求宁采臣帮助她脱离罗刹的魔爪。

    宁采臣后与燕赤霞联手,斗罢罗刹夺回聂小倩尸首,又将之埋葬于另外之处,聂小倩报恩嫁于宁采臣,故事以圆满而结尾。

    不过剧情跌宕起伏,令宁嘉赐身处其中为两位主人公而担忧不已,从初次听闻聂小倩害人性命时的厌恶愤怒,又在得知她的悲惨身世时产生同情,情绪的前后矛盾使本就精彩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罗刹鬼毁灭时,宁嘉赐大呼爽快,恨不得亲自上前给它两刀,又对宁母接受聂小倩鬼魂身份而感动。

    短短一则故事牵动人的心绪,为之悲伤喜悦,为之发怒解气,这便是它的魅力所在。

    虽然钟逸讲述能力有限,但对于几乎不曾听闻山精鬼怪故事的宁嘉赐来说依旧心神向往,结尾之后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钟逸,你说真有鬼魂的存在?”宁嘉赐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钟逸也不知如何作答,毕竟只有亲眼所见才有发言权,他思索之后只好道:“举头三尺有神明,敬而远之便是。”

    “听你的意思,你是相信它们的存在了。”宁嘉赐继续追问。

    “所谓鬼魂,也是自己的良知,人生而于世,应知何事可做,何事不可做,心中总要有一个底线所在,越过这条线,便会惩罚自己,既是自我良心的谴责,也是对于鬼怪神明的忌惮,正是因为有所约束,才让你我多行善事,不与恶人同行。”这是钟逸自己的感悟,也是他相对宁嘉赐传达的道理。

    宁嘉赐身为大宁皇位唯一的继承人,在登基之后,他的权利是无人能够限制住的,当权力无限大时,**也会随之膨胀,从而做出残暴毫无人道之事,钟逸既然生活于大宁,便不想看到自家的国君是昏君是暴君,不论对待百姓还是整个国家的前途来说,这都是最为惨重之事,宁嘉赐现如今只有十岁出头,各种观念尚未生成,钟逸由此希望通过他的教诲而改变宁嘉赐的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件十分伟大的事

    故事本就具有教化人心之用,它并不像教条教义一般,干巴巴的告诉你应当怎么做,不得怎么做,它会以巧妙的形式让你知道,做坏人做坏事是永远没有好下场的,但行善事为善人却能得到好结果。

    一个是将饭暴力的灌到你嘴中,也不顾你喜爱与否非要塞进你的胃里。

    而另一种却是将饭菜做成你喜欢的味道,色香昧俱全,让你亲自将它们咽下肚子。

    其效果的好坏,不用想便能清楚

    钟逸的做法表示第二种,故事当中,聂小倩善良,宁采臣正义,罗刹鬼邪恶自私作恶多端,所以他们的结局完全不同。

    宁采臣聂小倩喜结良缘共度余生,罗刹灰飞烟灭,进不得轮回之道。

    这些事已经能够说明一些道理了。

    听完钟逸所说,宁嘉赐沉默了,钟逸的话他似懂非懂,却又觉得抓住了什么。

    “真正的鬼魂便是自己?钟逸,我所言对吗?”

    钟逸一愣,他没想到宁嘉赐竟然会到达这种层次,这哪是一位十岁出头的孩子能够说出的话。

    果真,身为皇家太子,所见所闻与民间孩童完全不同,哪怕宁嘉赐纨绔贪玩,几乎从不跟随夫子学习,就算人在哪儿了,可心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但一旦他认真起来,是同龄人望尘莫及的,就刚才那句话,钟逸相信比他年长许多的人都难以说出。

    “有句老话说得好,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做过的事永远不可能忘掉,哪怕所有人都不知情,但绝不可能欺骗自己的内心,你的良知,便是令你战栗的鬼魂,无时无刻不会遭受它的折磨。”钟逸继续引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