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最终的生存空间还是海洋。海洋上有辽阔的空间可以利用,而我们需要的只是做些浮岛。”当太平国高层们在为太平国多出了地下洞穴而喜悦的时候,李庠对众人道。

    “浮岛?”众人面面相觑。

    “浮岛的成本或许对别人来说,还是高昂的,但对于我们来说,每一寸土地才是珍贵的。”李庠解释道,“我们的浮岛也不需要像船只那样快速移动,也不需要像邮船一样横渡大洋,我们只需要能漂浮在水面上顺便能四处活动的领土。”

    其实依照李庠现在的身家,浮岛的造价根本不看在他眼中。但凡事都要讲究个程序,才容易形成良性循环,不断运行下去。

    李庠所描述的浮岛,不过是民用,不需要军舰那样的要求高,也不需要强大的动力四处游荡,又少了格外费钱的动力系统。在要求不断降低后,成本也随之不断降低,已经低到可以让太平国可承受的地步。

    “岛上的住宅建筑在完成既定规划后,不再发展。我们下一步将重点发展海上浮岛住宅,打造一片围绕着太平岛的海上住宅区。”李庠先指出了下一步浮岛的一个用途。

    “用浮岛当住宅区太浪费了。若是真有这么大的浮岛,还不如将它改造一番,当做海上机场呢!仅靠着这一条高价跑道太不安全了。若是宽阔的浮岛,不仅能起降更多的战机,甚至还可以活动到敌人近海去进行攻击,不比航母差!”林飞虎这个空军司令现在时时刻刻在盼着跑道最后完工,好让太平国的战机快速飞上蓝天,闻听了浮岛的事情,首先想到了浮岛航母。

    王明阳和李庠相视一笑,主动发言道:“我们的浮岛机场早就在建设了。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的浮岛机场就能起降飞机了。”

    当初李庠在解决机场跑道的时候,除了公路跑道和山洞跑道作为应急用外,高架跑道、航母和海上浮岛才是最终的三大解决方案。

    航母只是远景计划,缺少人员三五年内是指望不上,而高架跑道从一开始规划,就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那太过危险的起降,或许只适合军用战斗机使用,甚至连中型的运输机起降都困难。

    太平岛地域太局促,海上造陆的成本太高昂,尤其是在这深海之上,李庠最后只能选择了海上浮岛机场。

    加拿大和日本已经有了1000米长浮岛航母的构想,甚至美国人也有了50万吨的浮岛航母的设想。但这些都停留在想象之中。

    导弹和卫星的联合攻击力让浮岛航母显得格外脆弱,生存力弱的缺陷让浮岛无法代替航母,现今航母还是主流,各国的浮岛航母的研究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无论是陷阱也罢,还是费用高昂,这一切都不妨碍李庠付诸行动。

    既然身处海洋,李庠早早就在谋划船舶制造的问题。

    2013年华夏本土的经济依然没有多少起色,资金成了制约很多企业发展甚至是存活的关键,而李庠恰恰不缺现金。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李庠不断地四处投资控股收购,不止是国外,还包括华夏本土。甚至借机吸纳大量人才,自己组建新的公司。

    当华夏本土那规模跃居世界第一的船舶制造业还滞留在低迷的时候,收购和挖掘人才太容易了。这也是李庠敢于在太平岛上也建起造船厂的底气所在。属于李庠暗中操控和控股的本土船舶公司中,正在吸纳挑选人才,只要临近尾声的造船厂彻底完工,就可以大量的移民了。

    李庠也没有放弃在本土的发展,毕竟太平岛的局面太过狭窄。他在渤海湾、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建造起了三处大型船舶制造公司,他们的第一笔订单就是生产浮岛机场模块。

    从一年前开始筹划,现在浮岛机场的模块配件已经快完工了。于是,李庠又为本土的那三大公司新添了住宅浮岛的订单。

    甚至为了把浮岛的生意越做越大,李庠顺手也吞并了3家较大的民营钢铁公司。

    即使本土经济受到经济危机影响不景气,那些国营的大中型钢铁产业也不是李庠靠着影子公司能瞒过收购来的,里边的道道太多,反而不如这些年新崛起的民营钢铁公司收购方便。

    随着太平国的发展,其他产业的钢铁用量也会不断攀升。

    太平岛地域局促,根本不可能建立钢铁厂等大规模工厂,而这些容易受制于人的基础产业只靠进口是不行的,于是李庠选择了暗中收购,甚至为了担心意外,除了在华夏本土的3处钢铁厂外,另外还在美洲、欧洲、印度、巴西、印尼等地也设置了8处。

    这些钢铁厂基本都是不起眼的中型钢铁厂。李庠也不需要那些大型的钢铁公司,他不需要巨大的产量,而更注重质量。船舶和海洋其他产业所需要的钢材,需要耐海水腐蚀,下一步李庠自造军舰的幌子下,还需要强度更高的特种钢。

    把自身工业定位在精密机械和高科技产业上的太平国对特种钢材的需求更是激增。这都决定了太平国需要发展特种钢产业。而空间中那么多机密的材料资料成了李庠要决心发展这些特种钢材的最大依仗。

    材料情报一向是作为机密,有些还要列入国家高级机密。有时候一种材料改变一个产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丝毫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