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离开了,真有些舍不得!”原舰长郑中建依然待在那艘054a护卫舰的甲板上,回首望向太平山。

    去年来的时候,那里很多地方还是光秃秃的,而现在那竖起的一栋栋楼房之间已经看到了一片片的绿色,就连台地侧壁上也爬满了泛着嫩绿的蔓藤。

    这里的春天比大陆还要早一些。四月上旬,那一层层的绿毯上就已经点缀满了各色的花朵。

    “再过一个月,说不定这里就会变成一个大花园了!”虽然他没有说舍不得什么,但身旁的周裴良自然明白,紧跟着感叹道。

    无论什么东西,看着它一点点的改变,对内心的触动最大了。

    这三个多月,整个太平岛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一点点的改变,就像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一样,彻底变了模样。身为见证这一历程的旁观者,华夏本土的一众教官们心中说不上是什么样的滋味。在即将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时,各种酝酿的心中滋味一起涌上了心头,化作了丝丝缕缕的不舍和惆怅。

    “是啊!”郑中建叹息道,“太平岛上越建越漂亮了!”

    太平山已经看不到那些从本土运来的土壤颜色了。

    太平国人充分的利用起了山上的每一寸空余地方,就连建筑的每个角落也垂挂上了绿色和鲜花的颜色。

    当初太平国一船一船的进口这些土壤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人暗笑太平国人犯傻。但是当郑中建看到春节后太平国人用土壤覆盖满了一层层的台地后。那黄土、黑土、褐色、红土、白土组成了的一带带的植被区让他不由一下子想到了五色祭坛。

    “祭祀苍天?还是祭奠先祖?”他本想笑笑甩掉脑海中的浮想,却一下子又联想到了冬至那天太平国祭祀祖神和民族英雄的场景,“一群华夏人远航到大洋深处,在西方人统治的大洋上筚路蓝缕的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他们何尝不是一群民族的英雄?或许未来华夏史书中会有这样的一段开疆辟土的记载。”

    有那么一瞬间,他也很想加入到太平国人的行列中去,但现实最终扯住了他那一刹那的不理智。

    再次回首太平山,郑中建的心中多了更多感慨。

    “太平岛的实力也越来越强了。”周裴良似乎想到了更多的东西,

    “他们的港口仅仅用了半年多,就初具规模。那条高架飞机跑道似乎已经主体完工了。正在做最后的管线敷设。东边的船厂也已经基本完工。我看到他们运来了一批钢板,似乎是要建造船只。有了港口码头、飞机跑道和造船厂,太平岛已经不是原来的太平岛了!”

    “你说美国人会不会加大动作?”郑中建思虑道。

    “美国人其实一直在等待着我们的动作。我们国内不表态,他们就不会有大动作。除非太平岛人主动去惹他们。”周裴良微微摇了摇头道。“可惜国内还是低估了太平岛的实力。他们只看到地处战略要地的太平岛会让美国人分神,却没有想到太平岛发展影响会如此快。只看我们那些考核选拔出来的手下竟然开始偏向太平岛,就能看出太平岛的影响力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还要大。这恰恰是美国人希望看到的。”

    “太平岛只有这么大。已经局限了他们的发展格局。甚至他们连安顿百姓住的地方都不够,还谈什么发展?或许他们可以去国外散居,但始终受制于人。”郑中建不自觉的辩解道,“在国内,他们的消息最多热乎一阵。能传多远?”

    掌控舆论的根本,不在于一时,而在于长久。

    一些突发事件的消息在群情激奋下是很难封锁住的,但人们总是善忘的。很多火热的消息,很快就会被其他消息淹没,可能永远也浮不起来了。

    “太平国的消息可能一时新奇被国人注意,但在一道道的限制下,时间长了一样要被国人慢慢的遗忘。”不少本土的人都持这样的观点,包括郑中建。

    “小国的缺陷就在于后劲不足。单单他们的经济能否支撑下去都难说。那些船哪一个好伺候,还有那一艘没有来的无敌级航母,根本不是个人的财富能支撑下去的。太平王能有多少钱可以挥霍?”郑中建的这番话同样是绝大多数人不看好太平国的主要原因。

    经济问题是太平国的致命点,现在的繁华不过是那个有钱的太平王不计代价往里投钱的结果。但国家向来是个吞金无底洞。即使是世界第一大富豪来,也不敢说一直支撑着一个国家,这样看不到多少回报的向里死投钱。

    “就怕那个一时脑热的太平王没钱支撑下去后乱抱大腿,惹出更多事来!”周裴良苦笑道。

    “我们连第一岛链难以逾越,谈太平岛太早了点吧!”郑中建一笑道,“不过,我看太平国的人好像没有准备投靠哪一方的打算。难道他们真天真的以为他们能保持中立?美国人会让他们长期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