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或许还无法敲开他国的大门,但用于供应太平国本国那点县城级的消费市场还是足够了。

    “我们如果用市场换取本土支持的话,或许会更好一些!”宋士晏曾经提出过大量进口本土商品来拉近和本土的关系,但被李庠否决了。

    未来太平国还可能面临很多的麻烦,如果几十年前华夏本土的工业体系面临的一样,有个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能在外界封锁下还能维持民用商品的正常运转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基石之一。

    虽然太平国的这些日常民用产品不一定竞争过本土,但至少短时间内,太平国国民在空间货、外国货以及太平国自产货的夹击下,很少有选择本土商品的。于是本土的商品直接在太平国碰壁了。

    而论起工业机器设备等本土工业产品,更是碰壁。

    李庠手中掌握着这个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机器设备,甚至相关的技术。在本土有人在等着太平国的订单的时候,太平国的地下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开始投产了。

    在经过08年经济危机后,美国工业率先开始复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华夏本土低廉的劳动力红利已经越来越薄了。

    华夏本土面临的不是人口多少的红利问题,而是随着制度健全,逐渐弥补了残酷的原始积累的漏洞后,劳动力成本攀升的速度已经超过了社会财富再分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使得人工费用已经逐渐超过了科技发展带来的自动化机器设备的成本。

    一个工程师加上一条配备了大量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所带来的成本费用已经比100名华夏廉价劳动力的更合算了。

    美国资本家们不需要过多的考虑社会就业问题,而美国高素质的人才能给这些自动化生产线带来更多的廉价人工成本。所以美国正在引领一轮自动化工业时代的大潮。而太平国目前恰恰缺少的是足够的人员,所以自动化生产线倒是成了太平国的最佳选择。

    太平国的国民现在劳动力匮乏,不止是中高级人才,就是连普通劳动力都缺。这也就造成了第三产业的不景气。但是太平国的社会环境宽松,一开始就吸取了各种教训,没有乱七八糟的潜规则问题,又有优厚的利润可挖,使得华夏本土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输出上大有市场。

    但是太平国国民的优厚待遇使得这些来淘金的华夏本土人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随着不断涌起的移民潮变身为太平国平民或者公民,开始撑起了太平国的第三产业。这也使得华夏本土的劳动力优势也在缩水。

    这一系列原因导致整个华夏本土对太平国的经贸往来规模不断缩减,但那些烙印着太平造标识的工业产品却在大量涌向华夏本土,于是两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