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给我来一把。我刚路过来买把菜,也没带篮子。你这法子可好,一文一个我还能得把稻草回去引火哩。”有听这边声大凑过来的人张口道,还特地重咬了一文一个。

    “可不是我想的法子,”马大娘摆摆手道,见好几人都有意要买,还是说明白了,“挑着都个小的那把,还是照6文算。”

    “我可是头回见菜市有这法子带鸡蛋呢,不是你想的?”有人不明道。

    马大娘见着箩筐边围上来的好几个人,回忆起上次那个小娘子,还问她要了几根鸡毛,脸上带了点笑道:“不是我哩,是一个哑娘子想的法子,那娃子脑瓜好。”

    “哑娘子?莫不是几天前在菜市跟葛天闹将起来那个?”有看过那回热闹的问道。

    “面嫩么?面嫩还带着个五六岁的娃子的话,就是她哩。”马大娘回忆道。

    “那就对上了,她是长得白生生的,可不像个农家娃。”那人一抚掌喜道。

    “哟,还以为是个憨莽的,倒没看出来还有这脑瓜子呢~”

    “是呢,没想到这不声不响的人还挺聪明。不过,那小娘子跟城卫队有关系呢,说不得家里不是简单的~”

    “你们说的哪个?我咋不知道啊?”

    “就是上回……拽着人葛天……城卫队长都来了……有关系呢……”

    ……

    叽叽喳喳的妇女边挑着鸡蛋边讨论得热火朝天,马大娘也为那回碰着这小娘子而庆幸着,否则她哪能安然带上这么些鸡蛋来呢?碰碎一个两个就不值当费力气收带别家的来卖了。

    冯时夏带着三小将菜市和日杂这挨着的两条街上卖小吃都看过一遍,因为街道的集中管理,这片人流量还算可以,不管做啥买卖都不至于无人问津。而且大多都是几个铜币左右的买卖,价格也便宜。

    只是来往这片的多是些三五结伴的妇人或携着箩筐挑担的过路汉子。带孩子来买东西的不多,可能是挤的缘故,带孩子来做生意的倒有一些。

    花生糖本来算是老少皆宜的产品,但考虑到孩子嗜甜的多,老人的牙口稍微差一些,所以她的主要目标客户还是小孩子或青年人。所以这地方的人流量虽然大,也算不得特别理想的位置。

    但毕竟时代不同,这年头可能不方便出行,带小孩出来玩的少,大半青年都在家干活,少女也很少上街。而且现如今看来好像也只有这两条街允许免费摆摊,她这种状况没有别的选择。

    这东西材料简单,技术也不复杂,精细程度更比不上那些精致的糕点,成本透明,利润高不了。

    就算这里真没这个东西卖,但这里没有真空机也没有防腐剂,不能铺开市场走量的话,想靠它发家致富很难。所以,她目前只能依靠这个赚点生存的钱。

    转出这里,冯时夏回到大街上去找糕点零食铺子参谋,看了几间她发现这儿的主要糕点都还是属于偏软的凉糕类的,像发糕或者上次给小家伙买的那种酥饼的烤制品也很少。

    果子类也多是糖渍居多。

    不知是这边的人的饮食偏好问题还是限于某些技术。

    冯时夏觉得自己以后可以往这方面靠一靠,如果还做小吃食的话。

    来这些铺子上的人多数还真是有些闲钱的,像她上次只能买一个饼,这里出入的大多都是提了一两个纸包的,少不得有好几十铜币吧。而且出入这些店铺的大多是成年男子居多。

    以往都说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但她现在看下来,觉得这个时代男子的钱才好赚。想来也是,这时代掌握家庭经济的很可能就是当家男子,不太像现代由女主人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