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雕刻各异的牌位外,这间遮遮掩掩的不大店面里,还陈列着不少奇形怪状的陶、石或不知名金属制器皿。

    冯时夏能认出来的只有钵、鼎、尊、角等,其他还有好些看着跟她以前逛过的那些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某些器具相仿,但她其实连它们各自所属的类别都不知道,更别提具体名字了。

    只是她记得那些名字都很复杂,对她这个所谓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好些读写都不会。

    真就还挺羞耻的。

    在这个小小的店面里意外见到被随意摆放的古董物件,她才真实地有了一种自己果然是到了古代的感觉。

    只是她有些疑惑的是,至今都未曾见过跟年代年号相关的标识。

    凭她这样的历史废,如果没有几个字写在她面前告诉她这是什么时期,让她根据什么服饰特色和民俗习惯等去判断,她估计得要把年代表从头猜到尾。

    即便这样,还得有人配合告诉她是否猜对了才行。

    也不知道这里有这么浓厚的年代气息的器皿,到底是哪朝哪代。

    她倒不是想利用这些做什么,而是她自从那林子里醒来,一直都惶恐于被人发现异样。

    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这个地方的信息,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

    总不能到时好不容易顺利开口说话了,脱口而出却是极度缺乏常识的胡言乱语。

    可惜如今这事她既没发现任何端倪,也无法从旁人的口中获取正确的答案——因为即便别人毫不迟疑也不质疑地告诉她了,她也听不懂。

    只是这会儿她更有种错乱感。

    因为在博物馆里,这些形制的器具好像都是很久远之前的东西了。

    冯时夏犹记得摆放在透亮玻璃展柜里的那些器物不是残缺破损的,就是花纹图样模糊不清了,少有几个各方面都保存得完整的,都是带着一股灰蒙蒙的陈旧的历史气息。

    那可不是明清还流传到现代传家使用的那种物件的感觉,虽然有积年的古董感,但大部分还留存一些人气在,这种陈旧感带着埋藏和尘封的厚重,让人不由自主就带上一点敬畏。

    毕竟它们曾经见证了历史长河里的先辈们一点一滴为我们的现在打基础。

    要是没有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哪来如今这么丰富多样的生活?

    很可能大家仍继续过着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捕猎采集甚至茹毛饮血的日子呢。

    冯时夏从未想过会在这么一间不起眼的小铺子里见到这些,尤其还和各种牌位摆放在一起,违和又诡异。

    然而在看到柜台的一角有堆放一些线香时,她忽然福至心灵,捕捉到了在脑海里飞速闪过的部分记忆画面。

    感情这是一家卖丧葬用品的铺子,难怪连门脸都带着些遮遮掩掩的意味。

    说起来这铺子门头是插了两支线香的,只是那时候自己没往这块想。

    另一个原因是,在她的认知里,所有的香烛店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有大堆的纸钱,成捆成捆地堆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