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一环套一环,而赵昀做的这一切,皆是因为郑清之不能帮助赵昀进行改革,让赵昀无法容忍。
如此,也可见赵昀变革的决心。
乔行简想明白这一切,又想起赵昀日前召见自己时说的话,终于彻底明白赵昀的心思。
乔行简感慨万千,道:“官家变革的决心之强,步步为营心机之深,着实令人心惊啊。”
果然不出真德秀所料,一些善于投机的官员见陈贵宜还在弹劾郑清之,也开始试探性的上奏折,官声舆情对郑清之是越来越不好了。
郑清之即便此时“卧病在床”,不问政事,但是也感到压力重重,没有办法,郑清之又是写了第二封请辞的折子,送交赵昀。
赵昀看着折子,摇头苦笑,批阅道:“不准,望卿家将养身体,他日为国出力。”
赵昀向郑清之表达了挽留与信任之意,但是这丝毫不影响陈贵宜及其他人对郑清之的继续攻击。
再加之乔行简,程珌,真德秀等部堂高官对此作壁上观,郑清之实在是感到苦闷,于是又上了第三道折子,继续请辞。
有道是事不过三,这一次赵昀不得不认真对待,没有批阅,而是召见了还在请病假的郑清之,向其当面表达自己的不舍,并且给予挽留。
赵昀一脸不舍,痛惜道:“卿家乃朕之股肱,国之柱石,卿家若请辞,你叫朕信赖何人?”
郑清之哪里想请辞,他还巴不得再当一百年丞相才好,但是官声舆情如此使然,且他多少也猜到赵昀在这其中的用意,他是不想走也不行了。
郑清之一脸愧疚,道:“陛下,臣识人不明,错用陈献君,招致满朝百官不满,臣心怀愧疚,亦自感无力担此丞相之位,方再三请辞,为家国计,还请陛下恩准。”
赵昀劝道:“百官的话卿家不必当真,待朝会时朕便痛斥一番百官,特别是那个陈贵宜,朕饶不了他。”
说着话,赵昀情绪激动,唤来高实,就要高实去政事堂传旨,说要罢陈贵宜的官,不过被郑清之劝住。
郑清之苦口婆心,道:“陛下,您是君王,怎可为臣而朝令夕改,若真如此,千秋史书岂不是要将臣骂死。”
“哎。”
赵昀长叹一声,万般无奈,赵昀只得接受郑清之的请辞,并赐钱三千贯,锦缎百匹,许其回家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
郑清之郑重谢恩,离开了福宁殿。
郑清之离开皇宫,儿子郑士昌在皇宫门口等待。
郑士昌迎上来,道:“父亲,离开了朝堂也好,您年纪大了,回家歇歇。”
郑清之则道:“官家弃为父,皆乃为父政务之力力有不逮,非官家无情。”
说着,郑清之拍了拍郑士昌的肩膀,道:“孩子,为父在官家那里还有点情面,你好好读书,今年的科举你可高中前三,我郑家还是可以富贵荣华的。”
郑士昌倒是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抱着一切顺其自然的想法,将郑清之扶进轿子,起轿回府。
郑清之走后,他请辞获批的消息很快也是传遍了政事堂,一些支持郑清之,却没有看穿赵昀用意的人自然是意外,将这一事实归咎在陈贵宜身上,认为是他逼走了郑清之。
如此,也可见赵昀变革的决心。
乔行简想明白这一切,又想起赵昀日前召见自己时说的话,终于彻底明白赵昀的心思。
乔行简感慨万千,道:“官家变革的决心之强,步步为营心机之深,着实令人心惊啊。”
果然不出真德秀所料,一些善于投机的官员见陈贵宜还在弹劾郑清之,也开始试探性的上奏折,官声舆情对郑清之是越来越不好了。
郑清之即便此时“卧病在床”,不问政事,但是也感到压力重重,没有办法,郑清之又是写了第二封请辞的折子,送交赵昀。
赵昀看着折子,摇头苦笑,批阅道:“不准,望卿家将养身体,他日为国出力。”
赵昀向郑清之表达了挽留与信任之意,但是这丝毫不影响陈贵宜及其他人对郑清之的继续攻击。
再加之乔行简,程珌,真德秀等部堂高官对此作壁上观,郑清之实在是感到苦闷,于是又上了第三道折子,继续请辞。
有道是事不过三,这一次赵昀不得不认真对待,没有批阅,而是召见了还在请病假的郑清之,向其当面表达自己的不舍,并且给予挽留。
赵昀一脸不舍,痛惜道:“卿家乃朕之股肱,国之柱石,卿家若请辞,你叫朕信赖何人?”
郑清之哪里想请辞,他还巴不得再当一百年丞相才好,但是官声舆情如此使然,且他多少也猜到赵昀在这其中的用意,他是不想走也不行了。
郑清之一脸愧疚,道:“陛下,臣识人不明,错用陈献君,招致满朝百官不满,臣心怀愧疚,亦自感无力担此丞相之位,方再三请辞,为家国计,还请陛下恩准。”
赵昀劝道:“百官的话卿家不必当真,待朝会时朕便痛斥一番百官,特别是那个陈贵宜,朕饶不了他。”
说着话,赵昀情绪激动,唤来高实,就要高实去政事堂传旨,说要罢陈贵宜的官,不过被郑清之劝住。
郑清之苦口婆心,道:“陛下,您是君王,怎可为臣而朝令夕改,若真如此,千秋史书岂不是要将臣骂死。”
“哎。”
赵昀长叹一声,万般无奈,赵昀只得接受郑清之的请辞,并赐钱三千贯,锦缎百匹,许其回家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
郑清之郑重谢恩,离开了福宁殿。
郑清之离开皇宫,儿子郑士昌在皇宫门口等待。
郑士昌迎上来,道:“父亲,离开了朝堂也好,您年纪大了,回家歇歇。”
郑清之则道:“官家弃为父,皆乃为父政务之力力有不逮,非官家无情。”
说着,郑清之拍了拍郑士昌的肩膀,道:“孩子,为父在官家那里还有点情面,你好好读书,今年的科举你可高中前三,我郑家还是可以富贵荣华的。”
郑士昌倒是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抱着一切顺其自然的想法,将郑清之扶进轿子,起轿回府。
郑清之走后,他请辞获批的消息很快也是传遍了政事堂,一些支持郑清之,却没有看穿赵昀用意的人自然是意外,将这一事实归咎在陈贵宜身上,认为是他逼走了郑清之。